第三十二章 宛城决策

  回到宛城后,我让幽灵组的黑蝙蝠汇报一下各势力的发展情况。

  南方孙策已经攻破刘繇势力,统一了江东,转而虎视荆州;中原的曹操全面掌握兖州、豫州与洛阳等地,正在伺机攻击周围的势力;徐州的刘备与北海孔融结盟,以抵抗曹操,而寿春的袁术列兵淮河,准备与刘备开战;河北的袁绍正与蓟县的公孙瓒打的难解难分,公孙瓒则趁机出兵辽东,攻破公孙度的襄平;长安的李郭之间矛盾渐深,有反目的倾向;西凉的马腾与韩遂结盟,势力逐渐强大,等待时机偷袭古都长安。

  益州的刘璋、荆州的刘表依旧平静,没有什么动作。

  三日后,徐庶带着母亲来到宛城,我下令文武官员设宴欢迎。

  在宴上,我封徐庶为军师,与陈宫一起管我的军政,徐庶偏于军师方面的管理,而陈宫主要负责政务方面的治理。

  陈宫也是一个光明磊落之人,对徐庶的才能早有所闻,因而也不会产生嫉妒还是什么的。

  此前我封赵云、高顺、张辽为上将,此次,甘宁归顺,我特地封甘宁为上将,当然引起包括高顺在内的众将的不服,但是我想以后甘宁建功后,一定可以让人心悦诚服。

  等给徐庶的洗尘宴后,我与陈宫、徐庶留下来,讨论接下来的发展计划。

  “两位军师,接下来我方当如何行动?”

  我把当今的天下形势大概说了一遍,然后问陈宫、徐庶有什么打算。

  “我以为我军刚攻下汉中、江夏,此时应该休整一段时间,等秋收后,粮草充盈,方可发兵。”

  “我方势力处于一个狭长的地带,很容易被多方势力夹攻,我以为有三条路可走。”

  “那三条?”

  “东面曹操兵强将多,我军攻取他,是不明智,到时候两败俱伤,为天下其他诸侯有机可乘,因而曹操暂时攻取不得。三条路为:第一,出兵荆州,由新野、江夏攻打南郡江陵、襄阳,刘表虽然兵士众多,但是勇猛不及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荆州全境,以荆州为本,抗衡天下诸侯,这是最快捷的一条路。第二,由汉中向南,攻下葭萌关,取得富饶的益州,然后徐徐东进,这一条路途遥远,时间很长,刘璋手下兵弱将寡,取下比较容易。第三,兵出阳平关,先攻下天水韩遂、武威马腾、然后发兵长安,据守关内,抗衡天下,这一条路时间不长,但是阻力很大,韩遂、马腾手下西凉铁骑厉害,长安李郭虽然厉害,但是矛盾比爆发,不足为虑,这一条路是伤亡最大。”

  “军师分析的很周到,我却没有考虑的这么多。”

  “如果取荆州,眼下很容易拿下,也可以保住南阳、江夏各郡,但是要想进军中原,则比较遥远;如果取益州,则路途遥远,然后后续的兵力财力丰富;若是攻打雍凉,军队伤亡很大,而却主力都必须排上去,这样南阳诸郡可能不保,但是一旦雍凉攻下,然后进军中原则易如反掌。”

  “军师以为取那条路好一点?”

  “我以为取雍凉为上策,开始我方势力会受到伤害,但是当今天子尚在长安,我们讨伐长安、西凉可以清君侧为旗号,攻下雍凉后,一边积蓄力量准备挥师中原,一边排一支劲旅入川,取得富甲天下的益州,这样纵有狡诈的曹操、仁德的刘备、勇猛的孙策,也阻挡不了我们统一天下的步伐。”

  本来对进攻哪方势力我是没有一点头绪的,徐庶一说后,我顿时恍然大悟。本来我想说进攻雍凉,因为我的另一位兄弟还在等我——马超。能够早点前去让他的爹马腾给归顺了,就不信马超这小子敢不归顺。但是我还是想听听徐庶的意见,现在他都同意了,我就当然没有意见。

  “如果主力征战雍凉,则南阳、江夏会受到很大的威胁,到时候会来不及回援。”

  陈宫担心宛县有失。

  “这个是必然的一个问题,因而我们必须把报为重点放在汉中,把南阳、江夏作为物资生产地,把物资囤积到汉中,一旦南阳、江夏失守,则撤回汉中,据守上庸,房陵港,这样可以确保汉中无忧。”

  “南阳宛城,我们经营多年,一旦有失,于心不忍啊!”

  “宛城本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火是迟早的,我们很需要雍凉这样的易守难攻之地,日后攻打中原可以无后顾之忧。”

  “元直分析的是。”

  看来陈宫是同意了徐庶的提议,我落个高兴。

  因而我下令,一个月内,把势力中心从宛城移至汉中南郑。甘宁为南阳太守,驻新野训练三万水军一万骑兵,曹性带兵一万驻守武关,成廉带兵两万驻守宛城,其他的将军军队尽数开往汉中,准备对雍凉用兵。而徐庶为军师,统领全军出征,陈宫与魏续驻守南郑,陈宫总管军粮、军政等后台事务,魏续负责防卫工作。

  徐庶果然是大才,一席话就让我方势力方向明确,看然谋士扮演的角色一点也不比大将差。<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