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验证

  翻来覆去地折腾了许久,张远举着剑的手都快酸了,系统依旧是随叫随到却没有丝毫变化的样子。

  “难道是因为这剑在世人的眼中不够有名,不像越王勾践剑那样闻名天下,所以不足以能够成为时空锚点?”

  张远把剑放回去,转身看向架子上的马踏飞燕。

  这个物件他知道,是东汉铜奔马,据记载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

  马昂首嘶鸣,马身姿态俊美矫健,定格在其飞奔状态。

  腿蹄轻捷,以三足腾空,右后蹄踏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风神鸟”龙雀姿态被冠名“马踏飞燕”这一更为世人所知的名字,但按理来说其实“马踏龙雀”一名更为贴切才是。

  “这件马踏飞燕总归有足够大的名气了吧。”

  张远做好准备小心地拿起按照记载中应该有快十五斤重量的“马踏飞燕”,然而一入手却发现比想象中的轻多了,估摸连十斤都没有。

  他拿在手里仔细一看,马身之上绘满了铭文,体格看起来也要比书本中记载着的图片里样子来得更加瘦骨伶仃。

  “这个未免也实在是太假了吧……老爹怎么想的,竟然会买下这个?”

  不再多看,放回那尊“铭文马踏飞燕”,继续寻找着自己能辨认出来的藏品,一座配色十分醒目的宫灯引起了张远注意。

  浑身是浓郁黑色交错图案的宫女跪坐其上,双手平举于身前捧着一个矮圆柱形状的托盘,翠绿色宝石点缀其间,宫女所跪的底座上还有18个字的金色铭文。

  总觉得眼前这个物件从造型到配色都奇奇怪怪的,张远回忆起长信宫灯的相关史册记载。

  “长信宫灯通体鎏金,灿烂而华丽。跪坐着的宫女双手执灯,以左手托住灯座,右手高举提着灯罩,其右臂与灯的烟道相通,以手袖作为排烟炱的管道,宽大的袖管自然垂落,巧妙地形成了灯的顶部……”

  “灯罩由两块孤形的瓦状铜板合拢后为圆形,嵌于灯盘的槽之中,可以左右开合,这样便能任意调节灯光的照射方向和亮度与强弱……”

  “铜灯灯体的一些部位,有九处刻有铭文,共计65个字。长信宫灯上部灯座底部周边刻有‘长信尚浴,容一升少半升,重六斤,百八十九,今内者卧’的铭文……宫灯还有‘长信’两字的字样,为窦太后居所长信宫中使用,故为其名为‘长信宫灯’……”

  一条条对比着记忆中长信宫灯的记载和眼前这个“错金银长信宫灯”,张远实在是无奈了。

  “记载中的长信宫灯明明只是鎏金,宫女双手一高一低地持着灯,这居然能仿造成高配升级版的错金银,更何况宫灯的灯罩跑哪儿去了?造假的人仿得都不走点心,这都能被骗的人也是真缺心眼了。”

  张远默默吐槽了一下把这连工艺品都不如的东西还当成国宝珍藏着的老爹,突然觉得自己之前似乎对老爹的眼光和运气实在是太过高估了。

  放下这个完全都不必懂古玩,只需了解一点历史常识的人就能看出来的“豹纹宫灯”,张远顺手拿起一旁约莫巴掌大小的空心虎符端详。

  这虎符只有一半,铜绿色青铜虎身上嵌满金色铭文。

  虎符是古代调兵的兵符凭证令牌,分为两半,一半由皇帝持有,另一半交付给将帅,只有当两块虎符合二为一同时使用,持符者才可行调兵遣将权。

  张远翻来覆去地把玩着这半块虎符,甚至把它贴脑门上也依旧无用。

  接下来,张远索性也不去仔细一个个分辨了,直接挨个把房间内每一件藏品都试了一遍。

  “难道要用传说中的滴血认主?”

  张远找来水果刀在左手上小心划了道小口子,连忙用右手接住渗出的血珠挨个抹在藏品上。

  最终忙活大半天还负伤了,系统却依旧毫无变化。

  “该不会这系统是假的,就是在耍人玩呢吧!”

  试遍所有的物件都没有用后,张远只好先把眼前的摊子收拾干净了。

  将藏品小仓库整理恢复原样重新锁好,钥匙也放回原处,等把一切潜入老爹小仓库的证据都“毁尸灭迹”后,已经快天亮了。

  身心疲惫的张远回到自己的房间陷入沉思,开始怀疑起系统的真假。

  可等他仔细回想着系统的来历和形成,却又觉得不可能。

  从小开始每逢四至日就会做的怪梦;太岳山金顶上长明灯灵异般地熄灭又进入了自己脑海中;灯火吞噬灯座后突然爆炸变成系统;可以靠时空锚点穿越时代的系统设定;甚至就算是现在也能随时呼出在脑海中现身的系统界面……

  若是作为恶作剧的话,那实施这一切的手段和代价也未免太大了。

  此时一个可能性突然出现在张远心中。

  既然可以确定系统是没问题的话,那么有问题的就只能是老爹的所有藏品了!

  想到刚刚那几个假到惨不忍睹的工艺品,张远心里其实已经默认了这个答案。

  家里没有,那只能出去找了。

  就算不为了那系统宣称的“逆天功法”,光是能去穿越时空体验不同朝代这一点就足以让张远心动不已了。

  张远打开手机查找附近可以去买古玩的地方,得出了“沈州道古玩市场”这个搜索排名第一的答案。

  拿上这月仅剩的一千出头零花钱,张远便出门前往至沈州道古玩市场。

  到达目的地后,远远即可望见一座以木、砖、石为材料的古韵牌楼,正中间是以宝蓝色为底书着“沈州道古玩市场”的牌匾,牌楼下是熙来攘往的人流。

  位于津门市的沈州道古玩市场始建于1987年,原来仅仅只是一个街道之间自行组织起来的旧物交换市场,后来才逐步发展成为有规模的定点古物交易场所,到如今已经成为全华夏国最大的古文物集散地。

  市场内有百余家店铺和三百多个的棚亭、地摊等,高峰时期的每日客流量更可达万余人次,不仅为本市的收藏家和爱好者所欢迎,而且还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旅客前来游玩。

  张远跟随着人流穿过牌楼进入市场,只见主干道两旁均是仿古式风格的店铺和地摊。

  大到古瓷、家俱、钟表,小到字画、文房四宝;金、银、铜、铁、木、玉各类材质应有尽有,货色齐全。

  平日几乎不曾出门逛街过的张远有些手足无措,更何况他也完全不会鉴定古玩真假。

  听着四周时不时地传来各种让人半懂不懂的“行话”,决定还是靠着系统用最原始最可靠的方式——一件件摸过去。

  反正他又不是来买卖欣赏古玩的,他只需要能按照系统所要求的触发到时空锚点、让系统界面产生变化就行了。

  张远这么想着,先挑了几个摆了一地玉器饰物的小摊蹲下查看。

  他却发现这里标榜为翡翠与和田玉的物件怎么感觉这么像玻璃呢,甚至有几件里面的色块颜色假到还不如塑料制作的装饰品。

  不理会那些摊主的热情推销,张远又逛了一圈摊位,却发现卖的东西一个比一个侮辱人智商。

  那些宣称是蜜蜡、水晶或海柳的物件,看着摸着比塑料还塑料。

  说是古银手镯却总觉得这一幅锃亮的样子奇奇怪怪的,连带着一旁本来觉得挺像真货的古银元也看着不太对劲。

  系统当然毫无反应。

  已经料到如此的张远毫不意外,要是这些假到连自己这个门外汉都能看出来不太对的东西能引起系统变化,那才是真是奇了怪了。

  起身往下一个人多的小摊上走去,摊上摆着一地瓷器,各种瓷色釉彩琳琅满目,却都还带着点年代古旧感,看着倒是挺像真的。

  张远趁着摊主在与其他客人讨价还价时,快速伸手摸了一遍摆着的这些瓷瓶瓷碗,依旧没有丝毫用处。

  玉石不行就换家俱,家俱没反应就换字画,字画还不行就试木妆奁……

  在这沈州道古玩市场里逛了一大圈,可真是大涨见识了。

  各种物件只有张远想不到的,没有他们不卖的,无论是真是假,能有如此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也实属厉害了。

  一连摸了几十个摊贩的物件,张远已经快引起附近小摊上摊主的注意了,系统也依旧没有变化。

  张远心想:试了这么多地摊都不行,又有那么多连自己看着都假的东西,估计外面小摊上的确是没有真货,还是得去店铺里看看吧。

  改道走进一家装修得古色古香的店铺内,这是一家专卖青铜器的大店,造型各异的青铜器整齐罗列在架子上,皆是锈迹斑驳上了年代的大气厚重模样。

  张远伸手摸了几件在他看来特别真实的青铜器,系统并没有给出反应。

  店铺老板此时正在给一位老大爷介绍着手里捧的一尊鸟形青铜器,那位老大爷白发苍苍的模样,甚至手都在一直不能自控地抖着。

  “您瞅瞅这件鸟儿尊的成色,鸟脖子上和底部的红斑绿锈多明显,看这尾部的象头象鼻做工,还有这腹部上的9字铭文那可是不多见,如今这鸟儿尊出土的数量可稀少了,更别说像这件这么完美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