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第五百五十八:来意!

  望着贺云,李国力显然愣住了。

  他沉默了一会,不由得抬起了头,颇有深意的看了贺云一眼说道:“贺总,张总,这事比较突然,我得好好想想,要不过几天我在给答复。”

  “当然可以!”贺云听到他这话,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这事他其实并不是很急,毕竟这也是他临时起意,所以下半年肯定是没法启动这个影视项目的。

  换而言之,只要对方能够在项目启动之前答应,就完全没有问题。

  进入七月中旬之后,贺云更忙了,不为别的,主要是论文需要反复修改。

  原来就在这段时间内,贺云已经选定了大致的论文方向,开始了正式的撰写,可是当贺云写了三千多字之后,却发现自己的方向有些问题,于是他便开始了重新选题。

  就这样经过反复的甄选之后,直到几天前才开始确定了方向。

  然而,还未等贺云再次开写,就因为一件事而突然中断了。

  …………

  时间回到昨日,贺云刚从外边返回四合院,就见自己五妹坐到了院子里。

  “五妹!你怎么过来了?”看着突然到来的五妹,贺云很是意外。

  “四哥!我听说《仙剑奇侠传》要拍成电视剧啦?”五妹贺英一见贺云回来了,即刻站了起来道。

  “嗯……确实有这么回事,只是今年应该不会启动这个电视剧项目,可能得等到明年。”贺云点了点头回答道。

  事实上,贺云心里也没低,毕竟特效是很重要的一环,要是特效不行,只怕会影响这部电视剧的整体效果。

  可是特效是需要大量资金来做的。

  要知道几年之后香江电影《蜀山》,那可是请了好莱坞的特效团队这才有了后来的仙侠电影鼻祖之称。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特效顶级的电影,却在票房上惨败,以至于连成本都没有收回,其投资人的钱更是打了水漂。

  如今贺云如果也跟《蜀山》这部电影一样,也使用大量特效,势必会增加很大一部分拍摄成本,万一投进去的钱收不回来怎么办?

  思来想去,贺云这才将这个电视剧项目推迟到了明年启动。

  甚至有可能明年都启动不了。

  “四哥,这事你怎么没跟我商量一下啊?”这时候,五妹贺英忽然眉头一皱,不禁对着贺云道。

  她这次到京都来,除了帮单位购买东西外,还抱着一肚子怨气过来的。

  因为她觉得即使这部小说要拍电视剧,怎么也得跟她说一声!

  可自己四哥居然一声不响就答应了人家。

  若不是张莱打电话询问她某些事情,她还不知道这事了。

  “五妹,听你这口气,似乎不太愿意吗?”贺云也不禁为之不解道。

  “我不是不愿意!我只是……算了!四哥,总之往后你在做决定之前,先跟我知会一声好!”

  说完这话,贺英就转身朝着房间内走去。

  这次她过来,除了因为公事以外,还因为贺小莲怀孕了,所以她就顺路过来看一看。

  “这丫头!怎么这脾气,她以前不是这样的呀?”

  贺云看着贺英转身离去的背影,不禁暗自嘀咕了一句,随之摇了摇头。

  ………………

  进入1996年后,电影的拍摄制度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市场进一步得到了开放,虽然没有后世那般只要有资质便可拍摄电影,但如果真想要拍,也是能够找到方法的。

  就比如借资质,或者说以某电影厂的名义拍属于自己的电影作品。

  这样的手段,老谋子玩的十分娴熟。

  除此之外,还有冯裤子。

  这位早已和华谊兄弟开始瞄准了电影市场。

  而这一切,贺云自然不知道。

  可身为云逸影视的张莱却已然看到了市场的电影。

  这不,就在他返回特区的一周之后,他又带着一份计划书来到了京都。

  这天,四合院内。

  贺云刚坐在电脑前撰写论文没多久,张莱便再次登门了。

  贺云将他迎到书房之后,他就说道:“贺总!今天我过来是想将这份计划书给您过目的。”

  “哦……这是什么呀?”贺云并没有第一时间就接过张莱递过来的东西,而是随口询问了一句。

  “这是一份云逸影视五年计划书!”张莱笑了笑,即刻回答道。

  听到这话之后的贺云,明显一愣。

  他回过头转身看向了张莱,即刻端着一杯茶走了过来,将其递给张莱后,随之在电脑前坐了下来,随即惊讶道:“五年计划书?什么五年计划书,我记得我没和你提过这东西?”

  “确实没有!贺总,但我觉得公司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您就必须得好好看看这份东西。”

  “哦……那我得好好看看了!”贺云听到张莱这话,顿时笑了起来,他随即接过了那份东西,仔细查看了起来。

  “五年计划书,鉴于当前电影拍摄形势,公司应做如下改变,一是适应市场环境,拍摄更多的商业电影,如好莱坞那般,可以是战争片、科幻片、剧情片,但我觉得,最好是喜剧片……”

  这份计划书全程以张莱自己的口吻来撰写的。

  而所占的角度也是张莱身为公司总经理的角度。

  贺云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把这份多达三十九页的计划书全部看完。

  说真的,计划书十分详细,条理也十分清楚。

  最重要的是,其中不仅分析出了当前电影市场的形势,还分析了未来市场的变化,以及各种应对的措施。

  这点足以能够看出,张莱不愧是公司的总经理。

  就算贺云这个重生之人也不一定能够比他做得更好。

  他的这份计划书当中,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其一是编剧团队的培养。

  这点倒是与贺云一直在策划的不谋而合。

  其二是将重心放到喜剧片上。

  尤其是电影剧本,可以向喜剧彻底倾斜,甚至只拍喜剧电影。

  这样做的目的,张莱也在计划书当中做出了解释。

  一是大团圆结局,观众都喜欢看,二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喜剧的成本相对而言是比较低的。

  这对于公司来说,是有极大好处的。

  起码不会因为资金问题而半途终端拍摄。

  至于这计划书当中提到的第三点嘛,也非常简单。

  尽可能的和全国各大电影院搞好关系。

  或者说叫铺路,尽早的铺路,和他们签订长期的合约,这样一来,将来一旦电影市场彻底开放,那对于云逸影视来说,就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一旦错过了,那将对于公司而言,是一大绝对的损失。

  而除了这三个重点,整个计划书之中其实还捎带提了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演员培养的问题。

  公司不可能只拍片,而不收纳艺人。

  尤其是一些有潜力的新人,必须尽早培养。

  否则被别的公司挖走了,就亏大发了。

  就比如周捷,张莱就觉得可以将其招入麾下。

  对于张莱的这些提议,贺云琢磨了片刻后,也深表赞同。

  云逸影视和云逸动画一样,虽然成立时间比较早,但这新年因为国内大环境的缘故,虽然也发展很快,但其实并没有迈出重要的一大步。

  尤其是云逸影视,制作影视作品时依旧被框的死死的,每次基本上都得和粤西电影制片厂进行合作。

  往后要是市场整体放开了,那对于像他们这样的民营企业来说,确实算是一件好事,至少不用借取相应的发行资质了。

  “咳咳!张总,你这计划书当中所提到的,我基本上都赞同,可是我发现这些提议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是资金问题,没有足够资金,这些措施还有计划恐怕都没法实施下去!”

  “贺总所言极是,所以我为此帮您制作了另外一份相匹配的计划书,专门来解决资金问题。”

  说着,张莱又从随身携带的黑色皮包内拿出了另外一份文稿递给了贺云。

  贺云一看,发现是一份招股说明书。

  “你的意思是说要……”

  “对!我觉得现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市场方面的政策也越来越开放,像融资这样的手段往后只会越来越多,如果咱们的公司能够达到一定规模,便可推动在香江或是米国上市了,只有上市之后,公司才能获得巨大的发展,质的飞跃。”

  张莱显然比贺云想得更多,看得更加长远。

  毕竟他是专业出身,这些想法,他早就在心中酝酿很久了,只不过今时今日才向贺云提出来而已。

  他之所以今天才提出来,是他觉得这时候条件已经比较成熟了。

  “咳咳……融资固然能够解决许多问题,可是现在融资真的合适吗?”贺云此刻还是十分犹豫。

  融资不比其他,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而上市就更不用说了。

  贺云根本就没有往这方面去思索。

  反观张莱,他不仅有了一整套想法与计划,还已经在打算筹划公司上市了。

  要知道在国内,民营企业上市绝对算是新鲜玩意。

  这国内的证卷市场还十分混乱,根本不正规,所以大部分公司都是选择在香江上市或是在米国上市。

  而且许多都是国营的企业,真正是民企的公司能够上市的只有极少数而已。

  而在影视制作方面,几乎没有一家公司。

  如果这次云逸影视能够在近几年内成功登陆米国股市,这或许对国内的影视制作都会有重大影响。

  更重要的是,一旦上市了,公司能够趁着一波波股市涨波收割股民的“钱”来拍摄一部部电影。

  而风险却是因此减小不少,而这也是后世许多影视公司的常规操作。

  当然,对于这一切,贺云这个外行是不知道的。

  他也是在看了这份招股说明书之后才明白张莱的“良苦用心”。

  当然,贺云也明白,张莱之所以这么积极,也是因为他在公司有着自己的股份。

  毕竟贺云早就给了他一部分股份,虽然不是很多,但一旦公司上市,他的身价也会跟着往上涨。

  而这也是为何,他会这般积极的根本原因。

  虽然贺云也知道这一点,但他并不觉得张莱做的不对。

  趋利避害,这是人的天性,他又怎么会去说张莱不是了。

  “张总,如果,我是说如果要融资,那你看最好融资多少了?”

  “至少也得五百万美元!如果能够更多那就更好了,而且可以选择国内得几家国家投资公司,比如特区的国资委就很不错。”

  “特区国资委?你的意思是说要将其拉到一条船上?”

  “不错!这对于咱们来说,不管是公司上市,还是往后电影上映,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张莱笑了笑,颇有深意的对贺云说道。

  听到这话后,贺云即刻点了点头,他自然明白张莱的话中之意。

  的确,现如今如果没有官方背景只怕寸步难行。

  事实上,后世那么多大富豪的原始资本积累,也都离不开官方支持,至少有不止一位“贵人”相助。

  真正白手起家,还只靠自身努力的大富豪,几乎没有一个。

  即使是后世的某东也是如此。

  别看人家是农村的,可他在九十年代还是遇到了贵人。

  当然,这些此刻暂且不提。

  再说融资,贺云最终还是被张莱给说动了。

  融资确实可行,特区国资委也适合。

  但问题是他们会看上云逸影视这样一家民营的影视制作公司吗?

  而且,还是一家规模并不大的制作公司,没有丝毫背景,也没有经典的电影作品。

  “咳咳……这样,张总,我原则上同意融资这事,但是我要提前说明的是,融资可以,但是不能是国外资本,我可不想被国外资本控制,给他们当了嫁衣。”

  “贺总,您说得这些我都明白,您放心,我会注意这些的。”张莱一听贺云这话,当场就表示了赞同。

  他可不愿和某想一样,嘴上说着是民族企业,但其实是米国企业。

  一方面消费国人的爱国心,另外一方面又得寸进尺。

  真是不知脸皮有多厚!

  “那就好!”贺云见张莱应了一声,也满意的点了点头,即刻道。

  很快,张莱就离开了四合院,而在第二天,他就返回了特区。

  当天下午,他就告诉了贺云一个好消息,他说已经和特区国资委谈过了,他们说愿意给云逸影视注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