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妾有胆,其大如斗

  次日,正立夏。

  渭州有一个很好的天气。

  升斗粮行门外清早聚集数十百姓,都在抱臂等着开门。

  马氏院内数十人正在忙碌,每个人都悄然干着自己的活儿呢。

  其中大部分人,都只是搬运一车一车粮食放入塌房的人。

  忠伯蹲在屋檐下,看了半晌也不知这些粮食从何而来。

  不但他糊涂着呢,就连根生朱文都看着挠头呢。

  这么多的粮食,怕已足够今日平凉一县百姓吃用。

  朱大嫂跟在旁边记账,她手里拿着账本仔细核查。

  这是知道这批粮食哪里来的。

  朱文挠着头过来和忠伯并排坐下,忠伯看了这人一眼。

  这是李大郎的心腹,这段时间他在瓮城里面约束那些流民很有手段。

  今日,朱文也是因为瓮城城墙将近修好才在家里等着帮忙的。

  忠伯道:“你见哪里送来的粮食车到家吗?”

  朱文道:“从未有到家的外地车队。”

  那就奇怪了……

  正这时,根生嫂满面笑容从前头跑来。

  她喊了一声道:“快些安顿好了马上开门卖粮——你莫闲着快去开了后门,又有一批粮食到了。”

  这一下,几乎不忙的人都往后院跑。

  车队。

  将近三十辆大车组成的车队。

  忠伯嗖一下跳到车上,一把拉开袋子一瞧震惊至极。

  “陈粮!”他想到这是哪里的粮了。

  常平仓,只有渭州州府常平仓才有这么多的陈粮的。

  可是……

  押车的便装弓箭手都头笑道:“马家娘子好生气魄,吃下常平仓陈粮,许诺以高出麦价两成的价格,又承诺很快有新粮送来,啧,真是好气魄,泾原路粮商巨多但谁都比不上她。”

  这话怎么听都充满嘲讽。

  忠伯心里一沉,他不知怎么说动常平仓开仓但他知道必定付出比这更多代价。

  琉璃!

  只有那些琉璃才能让常平仓上下愿意开仓卖粮。

  可是……

  朱文一拍额头想起来了。

  常平仓时常更换粮食,如今虽有蝗灾但只要有足够的保证,当州县要求打开常平仓的时候,只要常平仓还有粮食,那些官吏当然不介意趁机捞些好处。

  琉璃盏便是足好的好处!

  然而,他们小看了马姑娘的手段。

  她不曾付出太多利益。

  “三副琉璃盏,一面明光镜,暂且寄压在常平仓,以此为凭据,以两成的利润,借常平仓麦子以打开一县销路,这也是大郎的主张吧。”马姑娘很轻松地背着手在大车前面细看,回头对朱文道,“如今经略使府下了均令,不准粮商自民间购买粮食了,王家既有平夏城军粮要送,又积压大批粮食,他们没有地方再存粮,除非花钱建造塌房——哦,县里塌房已尽数为我所掌握,租赁有半年之期,他们若是愿意,大可再来租赁。”

  这边是那数百万钱的去向。

  至于常平仓开仓那是要用粮食填充的,马姑娘没有给他们一文大钱。

  当然,相熟的比如押车都头袖筒里的粮钞那是不能算的。

  这还是小的,马姑娘又派出人手前往安化,潘原等县,以厚利邀常平仓放粮,同时,她也使人带着张小乙等人的书信,寻找厢军熟人租赁塌房。

  与此同时,又有一批大钱通往京兆府去。

  这是购买虚假信息的钱。

  信息只一个,暂且尚未发现蝗灾的京兆府将有一批常平仓的陈粮即将放卖。

  便是竞价招标的说法了。

  这些粮食是假,因为马姑娘知道渭州粮商手中的粮足以支撑一州度过蝗灾。

  她要的是这些人吐出一批粮食。

  只是她手头已经无钱可用。

  因此,她又以一封书信送到潘原,要找李寇问慕容彦达想办法借贷一笔大钱。

  “有一笔大钱在手,妾可一手遮本州粮食的天。”马姑娘书信里回复,并说明,“大郎不在意琉璃盏,便以琉璃盏为抵押,能自外地富商手中取钱大量——他们盘桓在此,只为获得一盏琉璃宝物,正好我们坐地起价,收他们的钱去!”

  马姑娘没有再管这些事情,她今日只是要王家犹豫不敢再收粮食。

  无人知晓渭州常平仓与平凉县常平仓出了多少陈粮。

  百姓可不管陈粮新粮只要能吃只看价格。

  可别忘了王家目前不但要为平夏城西军提供粮秣,还要维持粮车队与自家店铺的运转。

  他们没有多少流转的钱。

  可李判官手里能没一点钱吗?

  马姑娘狡猾地笃定,李判官绝无胆量敢去帮助粮行。

  他是为了钱,而不是要先赔钱。

  “何况区区李家赔得起吗?!”她很傲气。

  院内粮食卸下,充作铺席的前厅一时打开,满路百姓只看到黄澄澄的麦子,如水流一般在铺席里展开。

  “有粮,很多。”王家即刻接到报告。

  王家老头一挥手:“勾买!”

  李判官一夜未睡,此时红着眼睛添了一句“且看他们是否阻挡王家粮行勾买”。

  如果不阻挡,那便要多置办塌房。

  这一下麻烦了,当王家眼看百姓以比渭州今日麦子价格要低一成的价格大量勾买粮食时,派去的人忍不住过去交涉,以市场价格要收升斗粮行所有陈粮。

  哦?

  根生当即往后汇报,不片刻百石陈粮放发出来。

  收!

  王家大口一张吞百石陈粮很简单。

  那么三百石呢?

  收!

  两笔交易,惹急了勾粮百姓。

  倘若粮食都被王家买走,他们怎生抵抗蝗灾?

  抢粮风潮当时弥漫开来。

  谁也没有察觉到的是,朱文奉命引着数十人,已趁着百姓都往升斗粮行涌的机会,悄然来到粮市,不动声色地以平价勾买起市上新粮。

  “只亏了不到五十石粮。”忠伯见勾自市上的粮食运送回来,只告诉朱文这么一句话儿。

  这便是以粮市的粮平衡卖出的粮,且以粮市均价买卖。

  若是不计马家上下十数人力,李寇派回来十多人以及一批新加入的生力军的人力,以及租赁塌房以备第二波粮食战争的花销,升斗粮行今日以五十石陈粮为租,完全在和王家粮行打没成本的仗。

  此外,常平仓的粮食也在源源不断送往升斗粮行。

  这是开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