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装甲车(五)

  加厚装甲?再加厚装甲,车都要跑不动了,本来是一种全重7.2吨的卡车,被改成了战车之后,全重已经达到了11吨了,要是再加厚装甲,这车的重量岂不是要达到15吨了?增加到15吨,这车的速度就比人走路还要慢了,若是路面不好的话,那么速度就更慢了。

  “装甲防护的问题,我们也先这样,主要是能够防住机枪和小口径速射炮的攻击。

  战车最关键的还是机动性。

  如果没有机动性的话,你要是说装甲防护能力,装甲列车防护能力岂不是比战车更好?可是离开了铁轨,装甲列车就什么都不是了。

  法国佬的装甲炮塔防护力好不好?太好了,厚度三百毫米的装甲钢板啊,可是能动吗?”施利芬元帅说道。

  按照施利芬元帅的思维,战车就是一种有一定防护能力,可以快速机动打击敌人目标的武器。

  战车的使用,应该是一种机械化装甲骑兵,而不是慢吞吞的移动式堡垒。

  “不错,我们是可以把战车造得更大更重,甚至可以装上三百多毫米的巨炮,边上再配备上机关炮和轻重机枪,造得好像一艘巡洋舰那么庞大,可是这种东西上了战场就只能慢慢的移动,遇上路面坏一点的,根本就动不了。

  ”俾斯麦赞同了施利芬元帅的建议。

  确实有人提出了一种陆地战列舰的概念,那是一种重量达到1500吨级的超级重型战车,装备履带运行,安装一台8500马力蒸汽轮机,炮塔的装甲厚度达到了300毫米,装备一座双联装305毫米炮塔,一座单装128毫米加农炮炮塔,八门20毫米高平炮,两挺15毫米高射机枪,车上还有密密麻麻的射击孔,随车的步兵可以从射击孔内使用轻重机枪向外面射击,这辆战车上有车组人员120人,可以搭载一个营的步兵。

  按照计算,得出的结论,这种庞然大物时速可达25公里每小时。

  可是用脑袋想一下就知道了,这种东西根本就不可能达到那么快的速度,公路运行(姑且当成这玩意儿可以在公路上跑)速度能达到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已经不错了,越野速度?估计是零了,还有,有那么结实的桥梁可以让这种变态的战车通过吗?

  另外,造一辆这样的陆地怪兽,造价不知道要多少了,足够制造目前的战车一千辆了!一千辆目前这种战车,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肯定比一辆这样的怪兽强得多。

  所以这种方案一提出来,就被俾斯麦和施利芬元帅否决了。

  之后,德国人又提出了另外一种方案:一种重量达到70吨的重型战车,装备一门75毫米炮,一门20毫米炮和四挺机枪,安装两台250马力汽油机,车组成员12人,最大公路速度

  12公里每小时,最大越野速度8公里每小时,由于采取了履带式,战车可以爬上70的坡度,可以越过四米宽的壕沟。

  “这种东西,我觉得也不太合理,机动性还是太差了,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装甲机械化骑兵,而不是庞大而缓慢的移动式堡垒。

  ”俾斯麦说道。

  移动式堡垒的机动性太差,价格也贵,造一辆这种70吨重的怪兽,也足够制造出目前这种战车20辆了,造50辆移动式堡垒的价格,足够制造一千辆战车!

  是一千辆战车厉害呢,还是五十辆移动堡垒厉害?肯定是一千辆战车厉害。

  随后,这种德国战车进行了机动式的测试,在测试中发现问题:一旦对手挖掘了壕沟散兵坑,战车就无法通过了;进入了松软的地面,农田等地方,战车也无法通行。

  这种战车机动性优秀,也就是在公路上和好的地面,机动性才优秀。

  可是在战场上,到处是壕沟弹坑,战车很难冲过去,还需要步兵先占领对手阵地,再用工兵给战车铺路。

  “我们应该要能够让战车直接通过阵地,而不是多此一举,让步兵先占领阵地,再让工兵来铺路。

  ”施利芬元帅说道。

  按照德国人的思路,战车其实就是取代骑兵的一种高机动的车辆,自身生命力比骑兵要强,攻击力也比骑兵强,机动性不输给骑兵。

  “可是我们的战车装甲还是有些脆弱了,只能抵挡50毫米以下口径的火炮,75毫米级别的炮都挡不住。

  ”有人说道。

  施利芬元帅说道:“以前打仗,骑兵能保证零伤亡吗?战场上,能少牺牲我们的战士就是胜利。

  我们一个人不牺牲是不可能的,但是你们可以想象一下,一旦几千辆战车向对手碾压过去,给对手是什么样的震撼?不错,对手是可以用火炮阻拦我们,可是火炮事实上也难以击中高速移动中的战车,而战车自己也有炮,可以反击对手的火炮。

  当我们三四千辆战车碾压过去,损失个几十辆到一两百辆,却能够造成对手几十万大军的溃败,然后我们就能零伤亡的追杀敌人,这样的战损比,我们是不是远低于敌人?”

  当年的欧洲人都不知道,一种全新的作战概念已经悄然出现了,就是战争发起的时候,首先以铺天盖地的轰炸机群,去把对手的空军全部摧毁在地面机场上,然后是重炮轰击,轰炸机轰炸,之后就是铺天盖地的战车碾压过去,一路推进,对手迅速崩溃。

  当战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对手首都的时候,对手就投降了。

  但是要研制出这样一种快速突击的战车,机动性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战车可以越过壕沟,可以在松软的地面行走,可以爬上矮墙,可以把面前所遇到

  的一切东西都给无情的碾压了。

  “履带?”有人从之前被否决的几条方案中得到灵感,“有了,我们可以把这种战车改成一种履带式战车!”

  “履带式战车?好,可以试试。

  ”施利芬元帅同意了这名技术人员的提议。

  但是轮式装甲车改成履带式战车,可不是只加装一条履带那么简单的事情,需要进行较大的变动。

  “使用履带的话,就已经不能用卡车底盘了,之前的方案,就全部白白设计了。

  ”一名设计师忧虑的说道。

  毕竟那辆轮式战车,凝聚了几千名德国技术人员和上万名工人一年多的心血,就这样放弃了,任何一个人都会不甘心。

  有人提出说:“其实我们的方案也不见得就白白浪费了啊,这种战车虽然不能正面冲锋陷阵,但是可以搭载步兵,也可以牵引大炮,我们可以把这些装甲车的炮塔拆除了,把它们变成装甲输送车,用来运送士兵跟随战车一起前进,用来牵引火炮,这样,这些车辆就不会白白设计了。

  ”

  “可是装甲输送车不需要那么厚的装甲,前部装甲可以削减吧?削减一部分装甲,可以增加搭载士兵的数量。

  ”

  随后,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对这种战车进行了改造,前面的装甲和两边的装甲都削减了,前部装甲削减到14毫米厚,两侧装甲削减到10毫米,去掉了车顶的50毫米炮,保留了20毫米机关炮和两挺机枪,装甲车的乘员从五人减少到三人,一名驾驶员,一名炮手和一名通讯兵,装甲车厢内可以搭载一个步兵班的士兵和他们的装备,或是可以牵引一门火炮和炮组成员。

  装甲车的重量减轻了,这辆车的最大公路时速可以达到60公里,越野速度可以达到50公里每小时,但是就不具备有通过松软土地和壕沟等方面的能力。

  再对轮式装甲车进行改造的同时,另外一批技术人员决定使用一种履带式拖拉机的底盘,把履带式拖拉机改成一种履带式战车。

  按照设计方案,履带式战车的重量不超过10吨,装备一门40毫米加农炮,三挺7.92毫米机枪,乘员四人,最大公路时速为50公里,最大越野时速为35公里。

  而且这种战车的成本,不超过两万马克。

  德国人的履带式战车还在研制之中,轮式装甲车也还未服役,兰芳的ba1装甲车已经开始正式投产了。

  但是目前兰芳暂时还没有研制坦克的计划,因为暂时还用不上坦克。

  陈新元得到了最新的情报:德国人正在研制一种新式战车,履带式战车。

  装备一门40毫米主炮和三挺机枪。

  坦克!这就是坦克!德国人在搞坦克!只要这种武器出来,法国人的麦克马洪防线就变成

  世界上最昂贵的废铁了!

  可以想象一下,一旦欧洲战争开练,满天飞蝗般的斯图卡轰炸机向法国扑去,法国空军来不及起飞就被德国人全部炸毁在地面。

  接着德国人铺天盖地的炮弹砸了下来,紧接着德国人的坦克就碾压进来了。

  一辆辆德军坦克碾碎了鹿砦,碾倒铁丝网,冲过壕沟,爬上矮墙,冲入法军阵地内,机枪扫射,坦克炮轰鸣,法国人就是溃败的下场。

  然后德军突破一点之后,就长驱直入,直奔巴黎,法国人挡得住吗?

  “我们暂时不需要坦克,我们注重海战,而不是陆战。

  ”陈新元不打算把宝贵的资金消耗在制造坦克上,他要的是军舰和飞机,因为他的目标非常明显,永远和美国人对抗下去。

  当然了,墨西哥军队需要坦克,可是现在,坦克还未出现在战场上,等坦克大显神威之后,再研制坦克卖给墨西哥。

  目前兰芳给墨西哥提供的是ba1装甲车,这种装甲车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生产,每天都有十辆装甲车走下生产线,一个月的产量是三百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