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 不知

  蔡夫人刚进屋,店小二就起身笑脸迎接。

  她开门见山:“说吧,多少钱?”

  店小二瞧这蔡夫人如此气定若闲,不知是蔡府有钱还是不知道蔡姑娘今日的花费。

  “夫人,蔡姑娘在楼中共花费一千三百七十二两银,我们掌柜的说了,您是大户,那七十二两银就免了,剩下一千三百两。”

  蔡夫人盯着店小二一张一和的嘴,还有些不大相信:“多…多少?”

  店小二再报:“一千三百两银。”

  一千三百两银?

  什么意思?

  “一千三百两?你坑谁呢?”蔡夫人脱口而出。

  店小二徐徐道:“夫人,我们金楼什么地方你该知道,从不坑人的,今天蔡姑娘买的东西我都带来了,您一一过目。”

  东西一一被呈上来,打开,全是珠光闪闪。

  蔡夫人当然识货认得这些东西都是价值不低的。

  可一千三百两,这夜年节给家里购置新首饰才能出的钱,现如今蔡若诗一个人买了这么多…

  蔡夫人咬牙,这个逆女。

  “小二,这东西我们府暂时不需要了,劳烦你们退回去一下。”

  在金楼买东西,自然有退换一说,他们现在不想要了,自然能退,蔡夫人也不管丢不丢脸了。

  店小二一听,脸色变了:“夫人还是好好问问蔡姑娘今日是如何买下我们金楼这些东西再定论吧。”

  蔡夫人皱眉,莫非这里面还有隐情?

  肯定是,不然那丫头怎么会搞出这事来。

  蔡夫人道了一句‘失陪’便往屋里走去。

  蔡若诗一直在里边听着。

  蔡夫人把她拉远,甩开手问:“到底怎么一回事?”

  蔡若是低着头,手里绞着帕子。

  “还不说?不说你就自己去应付。”

  “阿娘!”蔡若诗拉住要走的蔡夫人。

  “到底怎么回事?”蔡夫人语气有些怒。

  蔡若诗只好一五一十的把事情说出来。

  这下,蔡夫人更怒了指着她的头一顿骂:“你什么情况人家什么情况?人家里有座金山,又和另一座金山定亲,当然买得起那些首饰。”

  李记如今在外人眼里就是座金山,王家自然也是。

  蔡若诗有些不乐意了:“我哪里知道她选这样贵的首饰?这肯定是她故意设的局,就等着我掉进去。”

  蔡夫人呼出一口气:“你怎么不动动脑子好好想想,真是…看你爹知道了如何罚你。”

  一下子花出去一千两,这可真不是笔小数目,是个人都会心疼,更别说只是为了购置一笔首饰。

  他们家年节的首饰也才几百两。

  提起蔡大人,蔡若诗就怕:“阿娘,你要的告诉阿爹我就完了。”

  “现在知道怕了?早干嘛去了?”蔡夫人瞪着她。

  “我不知道啊,我不知道为什么那首饰这样贵…”蔡若诗简直要急哭了。

  蔡若看她那德行,算了算了,就当是吃了个亏买个教训。

  “以后再这样,小心我也给你兜不住。”

  蔡夫人咬咬牙,从自己私房钱里拿出来算是堵住这个窟窿。

  店小二拿了钱欢欢喜喜的离开了。

  自此,千金小姐们都知道若华很有钱,在金楼里碰上了都绕道走,谁也不敢去找她的茬了。

  若华当然也乐得自在。

  霜霜笑:“还是姑娘厉害,这下子怕没谁敢来抢东西了,姑娘一击要害。”

  若华笑了笑:“厉害就多学着点。”

  “是!”两个丫头欢喜点头。

  …

  时间一晃,各地的院试已经结束。

  若华收到两封霁县的来信。

  第一封是哥哥李清宁的,哥哥中了案首,特来写信相告。

  若华笑了,这可真是个好消息。

  这第二封信…是魏颢的。

  哥哥中了案首,那这封…

  …

  …

  霁县…

  书院里,夫子们正洋洋得意着呢,特别是林夫子。

  “没想到,老夫教书这么多年也能带出一个案首,哈哈哈哈…”林夫子拿着那篇文章读了又读,念了又念,文章再好,几个夫子听的也有些招架不住了。

  本是丁班的夫子,就因为带了个天才,竟一下子越过了许多人。

  “林夫子,你别光念那篇文章啊,你看看这篇,案首又不止一个。”

  林夫子哈哈笑两声。

  是,这次的院试不同往常,霁县出了两个案首。

  除了大家一直清楚的李清宁,另一个就是魏颢。

  班夫子走进来,这次李清宁得案首不足为奇,本就是板上钉钉都事。

  突然有一个人冒出来,将这份喜悦一分为二,班夫子就有些不高兴了,但这不高兴又不能表现出来,都是书院的学生,不能厚此薄彼。

  林夫子还在那里絮絮叨叨的。

  真是…得意什么啊,又不是只有你的学生中了案首。

  …

  李清宁正收拾东西。

  书院他是不准备待了,如今该去贡院赶考才是。

  这次的案首,他一直觉得非自己莫属,没想到确是这样一个结果,突然冒出来一个强劲的对手。

  收拾完东西,他走出书院,上马车往家里去了。

  李家上上下下也在准备着,年刚过完,父亲的考核评了优等,可以去京城上任了。

  真好,一家人都能去京城了。

  李清宁只知道自己小时候在京城待过,不过那都是些模糊的记忆,如今突然有些期盼了。

  相比于他的期盼,其他人倒有些隐隐担忧。

  林姨娘与李阳安坐在屋里,丫鬟婆子都被遣了下去。

  “这次回京城,是不是要上族谱了?”

  李清宁是外室子,如今还没上族谱,那可真是个难事。

  但最难的事,还是他们隐藏的秘密。

  “给殿下安了李家的姓,真的可以吗?”李清宁有些犹豫。

  林姨娘:“无妨,一切都是为了殿下的安全着想。”

  反正殿下身体里也流淌着半边李家的血脉。

  李阳安还有些犹豫。

  林姨娘:“不是还有你家老大人吗?”

  李阳安的父亲,如今不经常住在府里,反而学那些和尚住在庙里吃在念佛,挂了个带发修行的名头。

  这老头子最倔强了,当初就不同意李清宁入李家的族谱。

  也是,老头子肯定也不会同意。

  “那之后就只能委屈殿下了。”

  入了京城,只能挂上个外室子的名头。

  林姨娘摇摇头:“无妨,凡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

  …

  京城下起了绵绵细雨,天气微凉。

  烟雨朦胧的三月天,寒气未退,水上起了些许雾气,虚幻缥缈。

  码头上站着好些许人也,领头的是一男一女,撑伞遥望,穿着富贵,脸上有些焦急,应是等了许久。

  “怎的还未到?”男子出声念叨。

  “许是水上雾气缭绕,行速慢!”

  身边的女子比男子镇定些,柔声安抚着男子的焦躁。

  在多双眼睛的期盼下,几搜帆上挂着大大‘李’字的商船使来,众人脸上喜色浮现。

  “终于来了!”男子松了口气!

  商船缓缓靠岸,一列列的丫鬟家丁接连下船,规整的排好队,生怕被落下。

  最后下船的便是主家。

  一个三十多岁的青衫男人和一个长相娇小的妇人。

  他们身后还跟着一个月牙长衫的少年,发丝黑绸,温文尔雅。

  马头上的男人和女人见了他们立马上去。

  几个人对眼望了一会,最后皆是开怀大笑。

  “大哥?真是好多年没见了,你还是这样帅气。”说话的正是李二老爷。

  李阳安拍拍他的肩:“阳远啊,这几年家里真是辛苦你了。”

  李二老爷笑:“不辛苦不辛苦,快快回家吧,母亲和微微那丫头都在家里等着呢!”

  两兄弟乐呵呵的,倒是林姨娘和李二夫人安安静静打了个照面。

  李二夫人没跟林姨娘打招呼,就只是一个外室,她这个正头娘子犯不着。

  一家人上马车回了李府,这下子算是团圆了,就连常年在寺庙里待着的李老太爷都回来了。

  “爹从寺里回来了啊?”

  二老爷笑:“是啊!爹又不是真出家。”

  “也对。”

  李二老爷看向李清宁:“这就是清宁啊?这么大了?听说前不久中了案首,大哥真是教子有方啊。”

  “哪里哪里,还是这孩子自己争气。”

  李阳安对着李清宁笑了下。

  马车在这阴雨连绵的天里缓缓前行。

  这次李阳安回来,夜不知会被安个什么差事。

  李家人已经齐齐全全的了,一家人坐在大圆桌上。

  李阳安先一杯酒敬上面的老太爷和老妇人:“父亲,母亲,孩儿这些年不在你们膝下,孩儿不孝。”

  老夫人见着李阳安,已经是热泪满盈了,“快别这样说,这不是一家人好好的就行了…”

  一旁的老太爷没好气的‘哼’了一声,“早不回来晚不回来,你老爹我刚要闭关的时候回来。”

  一家人:“……”

  李阳安连忙赔不是:“爹,是我的不对,都是我的不对。”

  “当然是你的不对。”

  老太爷瞪他,老夫人转脸瞪老太爷:“你这是那跟筋又不对了?孩子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你就摆脸色,摆什么脸色呢!”

  老太爷一会瞪老夫人,一会瞪李阳安,再没好气的‘哼’了一声,独自喝闷酒。

  若华笑了笑,这两父子在闹别扭呢。

  “祖父,我这些日子也才见你,寺庙上可是有什么好玩的?”

  李老太爷抬眼瞧若华,然后笑了笑,对这个孙女还是极其顺眼的,毕竟从小就见过。

  “寺庙上面可没有好玩的,那里只有静心的。”

  “静心?祖母哪天带我也去见识见识。”若华倒觉得佛法很是高深。

  “那也不是不行…”李老太爷刚要答应,被李老夫人扯住。

  一个女孩子去寺庙里玩有什么名堂,薇薇可马上要嫁人了。

  李老太爷话风一转:“佛法高深,这样,我哪天带你去见见大师,让大师看看你的命数,不过我家薇薇的命数自然是记好都。”

  若华笑:“这样的话也带上哥哥吧,哥哥刚中了案首,也该去寺里拜拜。”

  李清宁突然被提到,一时有些紧张,这样的场面,这样的人,他第一次见,不知道该怎么相处。

  李老太爷扫了李清宁一眼,又淡淡的挪开视线。

  “薇薇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面对李清宁被忽视,李阳安看了看李清宁,略有尴尬和歉意。

  李清宁自然知道自己不受待见了。

  李老太爷咳嗽两声:“不就中了个案首吗?中个状元才算厉害…”

  全家人:“……”

  李云燕看向李清宁,在她心里,中个案首已经很厉害了好吗?不像他哥哥,整天待在书院里,也不知道书念到哪里去了,这次还只是刚刚中了个秀才。

  李老太爷继续道:“年轻人还是该谦虚谦虚,往后的路还长…对了,把你中案首那篇文章给我看看。”

  后面这句话,全家人捂住嘴笑了。

  这老太爷还真是…口是心非啊。

  李清宁这就站起身来:“是祖父,我这就去拿。”

  李老夫人叫住他:“现在拿什么拿,坐下吃饭,你祖父就是没事找事。”

  李清宁笑了笑又被李阳安拉住坐下。

  “叫下人去拿就是了,哪里需要你去。”

  这时,李老太爷又哼了一声:“你倒是很护你儿子嘛!”

  李阳安解释:“儿子当然还是最孝敬爹娘的。”

  李老太爷瞪他一眼,这还差不多。

  一家人吵吵闹闹又和和美美的吃了顿团圆饭。

  这下子,李家热闹起来。

  …

  李阳安回京的消息各家各户都知道了,并且李家还出了个霁县案首,那可真是了不得啊。

  蔡府,饭桌上。

  “多了不得?了不得还不是个外室子。”蔡夫人随口说了句。

  蔡老爷骂:“妇人之见,自古英雄不问出处,你怎知道人家日后没有大作为?”

  话是这样说,可蔡夫人可不赞同他们男人这说法,她们只看中身份地位。

  “李阳安是回来了,就不知道上边给安排个什么职位。”

  蔡夫人也好奇:“他弟弟已经官至侍郎,怎么说大哥也得高一级吧?”

  “说不准啊。”

  一个县令入京,本来给不了什么好职位,可李阳安不同,他当初是被贬出京城的,现在能有个什么职位,全看陛下的心思。

  但陛下如今是什么身份呢?

  几乎所有官员都在等着陛下下旨。

  但是,整整拖了快一月,李家还是没有一点动静,皇宫亦是如此。

  大家都觉得李阳安是凉了吧?

  但李阳安倒是气定若闲,正好称这个月休养生息,偶尔陪着李老太爷晒晒太阳,走走庙里烧香拜佛,生活也是惬意。

  李二老爷行走官场这一个月,倒是有好些人在向他打听李阳安的现状。

  李二老爷也被问得有些急,见自家大哥如此悠闲也是担心:“大哥,陛下到底什么意思?怎么迟迟不下令?”

  李阳安两手一摊:“谁知道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