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共度元宵

  投到后来,也可以说是熊志契“噩梦”的开始吧,因为他在无意中算是瞧真了她们三女丽质天成的姿貌,觉得洪洁瑜恰似雪里的红梅、沐瑞凤乃向阳红杏、建宁公主则是月下梨花,各有先天所付予的一股无限魅力,准能眼热死同类、迷恋死异性。口说无凭,这时熊志契的感觉便是最贴切的证明,眼光“偷偷摸摸”在三女如花似玉的脸蛋上瞟过,看得满心暖洋洋,一片和谧,便连自己原本投掷雪球已经少得可怜的次数也渐渐降至为零,演变成仅有挨扔而一心躲避的余地。

  这等情况慢慢地为三女发觉了,但她们是拿他一厢情愿的客气当成了福气,并没有见好就收不占他的便宜,反而是不间继地发出一声声银铃笑声,在心照不宣的会意下,居然是联起手来合力用雪球扔向这位惜花的老实嘎巴,也太“荡失天理”了。

  三女同心同意,你扔罢来我能保持无间隙的接上火力,但见雪球一团紧接一团划空而飞,密度可以堪比天上云朵。好在熊志契只是没有“摧花”的狠心,并非表示他不具备自保的本事,仗着他一身出自融门的无上轻便身法,坦然不迫地周旋于雪球所织成的天罗地网内,硬生生创造出了奇迹,竟无一个失势而中招,屡屡神巧难测的躲避开掷至身周的雪球。

  再多扔了一大会儿,建宁公主香腮已见绯霞扑面,光滑可人的额前也可见着粒粒细小明亮的汗珠,正自吁吁气喘着呢。时间往前再耗了片刻,纵使是洪洁瑜和沐瑞凤这一对师姐妹,也同样是无情地感到体疲手酸。

  熊志契有幸目睹到自己所创造的辉煌战绩,并不是如常人般感到多大的了不起,反而是过分地做起自我检讨,自觉自己太也不懂得凑趣,怎能害得她们这三位天仙这般疲累呢?于是乎,他那颗慈善心再度泛滥难遏,傻到什么程度呢?傻到他自个儿铁铸般立定不动,任由十几团雪球掷上身体。随即运使玄劲,顷刻间便可将雪水彻底地蒸发掉,凛意尽消。

  他们一直玩乐到日掩山腰的时分,鹅毛雪片又是大把大把地撒向人间,虽然是意犹未尽,也不得不无奈地强制下去,联袂走出山谷。折返木屋,熊志契和建宁毫无悬念地又在屋里叼扰了一餐。饭后闲聊了小半个时辰,方向两位主人告辞回宫。

  *****

  乌尽兔走,光阴似箭。过了大寒,弹指间正是康熙八年的新春佳节,热闹喜庆还未过上半个月,又逢上一年一度燃灯抚月的元宵节。

  入夜,俯瞰京城的光景,在在皆非全国其他大都邑所能相比的,真个是笙歌处处,喜气弥天漫地。

  建宁公主更换上了男儿装束,仍由熊志契陪伴出宫,这是他们和洪、沐师姐妹俩一早商约好的,去到诗圣楼接头后约齐苏昌共度元宵佳节。可是左等右等,久久也没等着苏昌的半个人影,最后还是洪洁瑜硬起心肠拍板,极不情愿地说道不必再等下去了,切勿白度了元宵佳节。

  她都如此说了,余人了解她心情不大好,更不会对她说声还是再等等什么的话,返身走出诗圣楼。

  其时月亮似极一个美丽抢眼的大银盘,嵌挂在深邃无边的天际上,遍洒清辉,给地上人们或是物事都镀上了一屋纯洁如乳的圣光。地上人间无处不响起喧噪的欢庆声,其中最热火的当然要数京城西首的灯市区域了。此处的各类摊位可用鳞次栉比来形容,多半是兜售灯笼火具、烟花炮仗等应节儿的物品,猜灯会一摊紧接一摊,人流如鲫,甚至连想走前一步都得与人贴紧擦身才能做到。

  熊志契一众四人在一档面食摊前停步,由建宁公主作东道,要了几张元宵大饼来尝尝味儿。那是一种用糯米面做成的球形包馅面饼,多在元宵节才弄来吃,因此才会取名元宵饼,滋味还蛮爽口的。

  尝过了元宵饼,又去买了不少的烟花炮仗。燃点炮仗后,旋闻噼噼啪啪的声音连成串儿,响自耳畔,更看着烟气浓绕,心头添上一大片和悦。望着烟花燃点后直射上空,加上别人燃放的,满天均是各式各类的烟花图像,秀丽绝伦,在熊志契的记忆里边,此刻所放的烟花比起当日在阜平县的还要宏丽悦目。

  正在此刻,突见天穹呈现异象,诸种花纹的云朵漫天飘舞,观其显现的图状皆属祥征瑞兆,引起现场诸人莫大的奇叹,更有许许多多的信男信女跪倒在地上顶礼膜拜,十分虔诚。转瞬之间,天象便已回复了旧貌,依然是月明星朗,俨如白昼。

  仰视到了此时,熊志契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想着在康熙马不停蹄地进行筹划擒拿大国贼鳌拜之前,老天爷却出现了此等异象,十有八九代表着天意站在康熙这一边,一旦皇帝采取行动,应可一击奏功,喜慰无比。

  洪洁瑜向他询问这回天象主何玄奥,他却笑而避答,若非是在此闹市之上,她真的要向他大发肝火,至少也得尽泄火气地朝他严斥一顿,时下则只能怨瞪他一眼而已,不过这笔帐她可记下了的。

  四人结伴在数档猜灯会中间游走,凭着建宁公主、洪洁瑜、沐瑞凤三位佳人的学识修养,尚没半个时辰的工夫,几乎是将六档猜灯会的灯谜全给解决掉了,赢取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上等灯笼,粗粗估算,不少于百来个。她们三女取得这样丰厚的战果,却没有输掉一两半两的彩金,只要瞧瞧那些灯会老板的脸色,可能连疾飞而过的苍蝇也能夹死他娘的一两只,咱们可是血本无归呀。

  随后,洪洁瑜等三女找了个宽敞亮眼的位置,把轻松赢来的灯笼全数免费赠予一众男孩、女孩,眼看着这些孩童雀悦甚欢的模样、听着他们道谢致意的幼稚声音,无不感到无限的荣耀开怀。再说熊志契,在这场猜灯谜的“战事”中压根儿没出过半分的力气,好在他非常勤快自乐地帮着三女赠派灯笼,权算是聊尽绵力也好,瞧着这等致谢的场面,同样感觉心头喜滋滋的。

  乘着兴致正浓着的当口,洪洁瑜也不忘趁时给熊志契讲了个“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故事:话说宋朝那时,田登粉墨登场了,居然当起了州官,所谓山高皇帝远,一州之内便是田大老爷为尊了。为了要摆摆官谱,经过千辛万苦终于给他找到了一处突破口,下令说因要避讳本官老爷的名字,所以从今往后,在民间说“点灯”是属于禁忌的事情,应该改为“点火”,盖因这个“灯”字与田大老爷的名字“登”同音。也是在元宵节上,田大老爷所出的告示中写道:“本州依旧例,百姓同乐元宵佳节,放火三天。”荒唐不?他才不管哩,只要他自己觉得爽便行了。

  四人漫步走在街上,不久到来一档演木偶戏的戏台前,先是买了大包的栗子和干果品,然后坐在台下的长椅上看戏。

  这个戏台面积颇大,布景更是奇妙逼真,看来这位戏班老板还真舍得花费大手笔。不过在现场看起来,他这笔钱花得也没白费,瞧着坐在台前观戏的戏迷们是个相当可喜的数目,相信用不了多长的时间,他便可以赚回成本。

  台上正在上演的戏名叫“西厢记”,主要是讲男主角张生与女主角崔莺莺倾心相爱,没成想会遭到崔莺莺母亲的顽固阻扰,不能顺利地结成好事,后来得到素以泼辣机敏著称的红娘鼎力帮助下,以无上的毅力巧计冲破崔老太太的限制,终于完了张生与崔莺莺这对爱侣的婚事,有情人终得眷属。该戏讴颂了青年男女争取情爱自由的斗争,颇受历代人们的喜爱;至于那位热心襄助张生两人缔结姻绳的红娘,尤其受到人们的敬重,以致到了后来,凡是正大光明替青年男女并缔连理的女人都管称为“红娘”,也算是对她莫大的礼敬。

  该剧的原创者乃唐朝代宗和文宗两朝的宰相元稹,他是后魏昭成皇帝的十代孙辈,八岁时便已丧父,由其生母一手拉扯大并亲自授学。靠着优越的天资以及自己的勤勉,对于治道理民的事项颇有心得,出仕后竭尽己力地勉励政事,毫不畏惧权势,实为一位响当当的廉臣贤吏。除了政绩昭然外,他还长于作诗,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在当时甚负盛名,与另一著名诗人白居易并称“元、白”,便连唐穆宗亦深受他的诗作。其长篇叙事诗《连昌宫祠》一向都与白居易的《长恨歌》齐名,传记《莺莺传》则被元朝时的优秀剧作家王实甫改编为《西厢记》,流传至今,经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被誉为“天下夺魁”大作。

  现在台上所演出的木偶人物,雕画极似,活灵活现,在后台负责扯控木偶的一众戏班师傅更见得技艺硬朗过人。在此基础上,还要计算上《西厢记》这一特别优美感人的故事,想要赚取台下一浪赛似一浪的掌声,便不是什么难以办到的事。

  台下的观众们,当长辈的借着此戏向年青人表达良深的祝愿,祝福他们在婚事上能够和谐如愿。青年男女则是无比羡慕戏剧中的张生、崔莺莺二人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期盼自己的身边也能出现一位红娘,能在婚事上给予自己灵活有效的臂助;特别是那些目前在情场上屡受挫折的青年男女,对于红娘的期盼显得加倍地殷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