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释义

  何谓“超元武艺”、“太极玄劲”?在此一一详述:

  自从东汉名医华陀创立“五禽戏”以来,武术这一项奇艺才开始被世人认识并纳入正轨,大获飞足的发展。其后,各代英才豪杰辈出,各帮各派春笋般兴起,各种各门武艺领悟并加以实用,从而渐渐形成了“大江湖”。

  然而,这种武艺大致上仅适合强身健体、搏斗纷争,受限于人类体格最大耐力的瓶颈,无法再有进一层的突破。正因如此,对于那些追求超逸凡尘武术的能者来说,确是他们心中一把巨大的铁锁,常感伤郁痛心。

  这一武学上的樊篱,便成为一代又一代练武之辈的心结,困扰毕生,实为悲苦!

  直至唐末,终于有人突破了!那是从道流玄学中领悟出来的。先代黄帝、老子李聃始创道家学说,传至东汉,张道陵继承和发展本教教义,开创了道教,与佛、儒二教并称为三大教派。后人尊推老子为不祧教主,张道陵则为开教祖师。

  从此以后,缔造了武学上的全新范畴,人胜自然,风、云、水、火皆能为我所用,称为“超元武艺”,而发动此功的后续能源则称为“元能”。元能的高低,便能从大体上判定对阵者的胜败。不过,元能的消耗比起一般武艺来得更为厉害,因此在等闲的情况下,练成超元武艺者是不会轻易使用的。

  历经几代人的承继发展,且能加以去芜存精,渐渐地,由于练功法门及发劲方法的差异,树大分叉,以致演变为“奘宗”与“拓宗”两大宗派。

  就笼统的武义而言,奘宗功义的特质是狂迸而烈,其元能称为“太极玄劲”,五行有始有终,造化始终相连,是为太极;拓宗的功义则是绵蓄而厉,其元能称作“皇极正气”,无上无我,为皇为极,凛然气势,正气为先。

  基本来说,两宗的元能是各有千秋、互有所忌。好比推拳轰击砖头,奘宗一拳轰出砖头立时化为齑粉,而拓宗则是将砖头裂缝后再碎;掌劈巨树,奘宗是掌出则树倒,拓宗则是使那树脉络俱断、哪怕仅仅是小孩一口气也能将它吹倒。

  两宗都誓死坚持自己一宗所学的方为正道,蔑视对方为异派邪端,互不妥协退让,争拗愈益尖锐,矛盾日渐恶化,难以避免地进行连番惨斗血拼。到得最后,结下了万世都难泯忘的仇恨,江湖频掀杀戮腥风,虽然其间都有此消彼长的态势,却是谁也没法彻底吞掉谁,继续无终止地斗将下去。

  更到后来,两宗间均有出现自家兄弟拆伙、分树门户的事。

  奘宗一脉,逐渐演变为融、法、灏、琛四大门系:

  融门功义的最高主旨,乃欲探求超元武艺的至深层次。本质上不求外表招式的“虚壳”,也没循规蹈矩的招路痕迹可寻,而是侧重于心悟融济,不着明显的字句架式,融通世间所有高深绝艺的奥妙,激引使功者的最大潜能量,期望越战越勇,尽可能地摒弃落败因素。正因这个道理,就算是练艺者本人,亦未必真正知晓自己的元能蓄力究竟达至哪等境界,唯有与敌人进行舍死激战时才能确知。

  法门武艺不言而解,乃是侧重于一个“技”字,以“技”为魂。元能勤练而得,日渐累积,不着痕迹地化于绝妙招式上面,以超人想像的奇妙招式击败对手。要是练艺者练功练到最深邃之处,元能便能臻进化境、返照空明,届时即便是一片枯叶、一枚细签,同样能等同电殛之威,取敌头颅的容易度就好似啃菜,令人每一谈及,无不为之色变胆颤。

  灏门乃借水势而言,功义一经施展,无异是汪洋般的强势,任你船舶怎样坚固巨大,亦能覆而灭之,是为厉害不过。当然,想要达到有若汪洋般的气势,便非单以人力所能轻松办到,必须另想妙法,几经长年累月地苦心钻研,终于获得突破,便是布设奇阵来困敌灭敌。凡是元能深者、才识强者,更有先天法器等辅助,往往可以单凭一人的能耐,便能困死乃至消灭数以万计之辈,这才没有羞辱了这一“灏”字。

  琛门一系,除了勤练超元武艺之外,倾神最多的莫过于法器这一门道了。盖因法器是实物,获得的途径并不比积蓄元能难得多,更为可贵的乃是法器威力奇大,而且不必过多消耗施用者的元能,也能收到同样的败敌神效,这笔帐算起来,法门中人理所当然是更多的青睐法器等先天宝物。

  另外,在这四大门系的辖下,又有不少的派系分支,只因抱持奘宗宗义相同,且是小派小支,所以附属于各门系名下,受其统领。

  几多年后,融、法、灏、琛等四门系英才辈出,实力先后各有拔前半尺者。虽然各树门户,互较长短,庆幸的是并没有发生兄弟自家里斗等事,更多的则是众心一志,共同与拓宗拼决雌雄。

  随着时光嬗变,到及明代天启年间,融门出了数位异才,在内发扬自己所学绝艺的精华、摈弃其中糟粕,对外赢取另外三门孚服之心,稳稳奠下奘宗一脉的盟主地位,直至现在——清初。

  同样的,拓宗也难以避免源出多流的趋势,先后分化为三大门系,各门系的辖下亦有很多支派分脉。

  这么一来,更是增加两宗间仇杀的火苗,大势难测。

  话至此处,就得提起武志彦、熊志契、虞志谌、颜志悫等人的师尊龚念庶。说起这位大人物,名头真个是响当当,他便是奘宗一脉灵魂人物、融门的掌门人。

  就在二十多年以前,奘、拓二宗均逢莫大劫数,前辈英贤几乎是凋零将绝,整个江湖陷入无尽的暗黑之中。不光两宗恶斗加剧,甚至宗内各大门系亦起了矛盾,情势越发白热化,眼看将要面临不可预测的血腥纷杀,长期都难有安谧的局面。

  而在那等狂风暴雨即将来临的时际,龚念庶不计个人安危,毅然负担起融门一脉,出任掌门人。他天纵睿智,聪颖处超前冠后,仰谙阴阳、俯晓易机,其超元武艺累积的能量更是至深无底,当可赶师比祖;外人向以“手罗天地,腹安五岳”这八个字的评语来美誉他。

  便因他主持融门有方,公断是非,威望日隆,从而确保融门作为奘宗核心地位不遭更迭,数载以后,奘宗在世的影响力愈益光大。对外尽心竭力修和与拓宗的关系,减少乃至避免两宗间的勾心摩擦,有利于促进武林间的大和解,尽可能减少杀戮,深受两宗中人由衷的感佩。

  而他们几师徒所栖身的所在地,是为龙翱山,座落在山西忻州境内,孤峰拔地而起,酷似神龙腾飞形状。长年祥雾缭绕,倍添神秘色彩,人眼仰望上去绝对见不着山顶,就像一个高大无匹的巨人傲立在天地间。气势磅礴,叫人心折。

  经云:地质总龙脉,皆发源于昆仑。昆仑是我国最大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之间,向东延伸到青海境内,多雪峰、冰川,甚为壮观。其脉出八方,乾、坤、坎、离、兑五龙入外国,艮、震、巽三龙入中国,名为三大干龙龙脉。每条大龙脉均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飞龙、潜龙等名头,这才衍生了风水一门学问及风水师行业。

  当中,从黄河之北的阴山、贺兰山入山西太原起,途经直隶、山东、河南等“足迹”,皆属北龙艮脉的延展支脉;从岷山入关中,折转甘肃、四川、陕西、湖广、两江入海,其所经过的“足迹”,皆属中龙震脉的延展支脉;由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所经过的“足迹”,皆属南龙巽脉的延展支脉。至中国起,五湖四海、三山五岳,各自分支分脉,才会有地理学上所说干中有干、干中有支、支中有干、支中有支等说法。

  龙翱山正是北龙艮脉所“衍生”出来的一座山峰!

  古人有道:“山不在高,有仙即名。”确可称得上是为至理名言。只不过,神仙等说法终属缥缈虚玄之事,倒是许多尘世中的奇人异士寄居各处山峦,凭借这群奇人异士在世的影响力,间接抬高了他们所驻足之山的知名度,譬如峨嵋、武当等山便是。而龙翱山恰恰因为是融门建派之地,名振苍穹,越能强而有力地证明“山不在高,有仙即名。”这句名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