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围城*武昌

  面对的又是一座省城。

  12月23日,石达开率军攻进汉阳,知府董振铎在巷战中拼死。

  五日后,攻下商贸重镇汉口,取得了大批财物充作军用。

  放火焚烧,汉口大火绵延十里。

  武昌完全成了孤城,只有五千守军。

  城内湖北巡抚常大淳也很忙。

  忙着给朝廷上折子!

  一是讲述了水师的重要性。

  江南水师有炮船,请求咸丰帝将这些水战部队调集到长江上游,遏制太平军的势头,夺回水路控制权。

  见识不错,说得有理。

  错在对清军的水师寄望过高;军备松弛,水师徒有虚名!清廷的文臣武将,对于水战的知识十分贫乏。

  二是奏请援军。

  恰好,新任江南提督双福赴任途径武汉,清廷命他协办湖北军务,抵抗太平军。

  双福,名字起的很好,双倍福分。

  可他是满人,他的名字也不是按汉语起的,也不是汉语的意思。

  汉语还有个词:人以群分。这其实是一个中性词。

  双福和常大淳有一个相同点;

  谨慎!小心!

  或者说胆小!

  布政使瑞元一再建议派兵协防汉阳,守住门户,构筑外线防御。

  双、常二人高度一致的否决了这项建议,语气和表情完全是义无反顾。

  意料之中。

  两人下令在武昌城外修筑大量防御堡垒,随后又派兵下乡抢夺大量的粮食入城,准备死守。

  更有意思的是,闻报汉阳、汉口失守,两位大员心惊胆战,下令放弃清军城外所有炮台、营垒工事,退进武昌,关闭城门,任何人不得进出。

  常大人还是不放心。

  他听说过太平军挖地爆破的攻城手段。

  城外大量的房屋很有可能成为挖地道的掩护工事。

  怎么办。

  当年赤壁之战,孔明和周瑜,写出的是同一个字。

  火!

  全部烧掉!

  城外百姓无家可归,全部涌向城内。

  可是城门不开!

  两位大人怕有奸细。

  正值冬季,北风猛烈,江面宽阔,波浪滔天。、

  行船不易。

  很多人都读过《三国演义》,或者听说过“火烧赤壁”的故事。

  杨秀清当然也知道这个典故。

  知道就要用!

  可他用的不是孔明的借东风,也不是周郎的放火术,他用的是曹操的‘铁锁横江”。

  他敢学曹操,是因为--------

  因为他知道对岸没有周瑜,更没有孔明;至少现在没有。

  杨秀清是正确的。

  瑞元等人出兵捣毁浮桥的建议又一次被否决了。

  太平军从汉阳、汉口用铁链把船只连接起来,一直通向武昌,作为浮桥,往来渡兵。

  这是典型的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林凤祥的先头部队一上岸,就受到了百姓的欢呼,受到了无家可归、对常大淳恨之入骨的百姓拥护。

  大批人加入了太平军。

  清军在武昌城四周修筑的营垒、炮台都归了对手。

  武昌彻底困住了。

  杨秀清做事很仔细。

  他制定的方案是水陆合围,大军断后。

  陆路进攻的罗大纲占领了武昌东南的洪山,意在阻止清军增援。

  水路很放心,清军几乎没有水师。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