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暴雨

  在豫陕鄂接壤的地带,一片连山,群峰林立,或跌岩起伏,或挺拔巍峨,或虎踞龙盘,或妩媚多姿,或飞扬跋扈……

  群山深处,隐藏着一个隐隐约约的不大的小山村——郎家川村。这里的傍晚,已经三天不见斜阳晚照了。

  村里只有不足50户人家,200多口人。

  立秋之后,村里村外茂密的树林,已经遮挡住了大多数屋顶,再加上云雾蒙蒙,细雨霏霏,即使站在附近山巅,也很难看清楚村容究竟是个什么样。

  唯有偏离村西头零星分散的两三户人家,房屋是可以看到的,也是非常显眼的。

  其中最显眼的要属最西边的那一户人家。

  看样子这里应该是一块风水宝地了。

  这里不仅占据了村头的一个高地,而且周围相对平坦,门外还留出一片闲散场地。

  这闲散的场地上,除了点种几畦白菜、大葱之外,挨着围墙还垒砌了用柴草和泥巴搭建的简易猪圈、鸡舍和狗窝。

  猪圈圈得倒是非常严实,可以听到母猪扯着长嗓门的叫声。

  但是,鸡舍和狗窝就不同了。

  几十只柴鸡是散养的,只有在天黑下来的时候,这些不同毛色的柴鸡才回到鸡舍里去,夜里回到鸡舍里是比较安全的。

  这里是山区,常有黄鼠狼出没。

  狗窝是敞口的,狗窝紧挨着鸡舍,可以保护柴鸡不受伤害。

  狗窝旁边卧着一只像野狼一样,体格健壮而庞大的灰色狼狗。

  看样子是吃饱了,亦或是跟主人在山里跑了一天累了,不想动弹了。

  由于阴雨天气,还不到六点,天色已经黑下来了。

  郎鬼子长了一副凶相,他一出门,散跑在各处的柴鸡,扑棱着翅膀,叫着小曲,叽叽喳喳地都拥挤着钻进鸡舍里去了。

  似乎这些柴鸡见到郎鬼子,就像遇上了天敌一样。

  然后,他随手关牢鸡舍门把手,又从附近一个破瓮里,用一个葫芦瓢舀了一瓢秕谷,散在鸡舍里。

  这是在照顾一些没有吃好的柴鸡,也是在给柴鸡留下夜间的口粮。

  等放下葫芦瓢,他倒背着手,向南边闲散地块的深沟边上走去。

  他站在沟边,看着深沟里面河水哗啦啦地向东流淌着,心中充满了牵挂和思念。

  他习惯地从衣兜里掏出旱烟袋,狠狠实实地挖了一袋烟,用火石擦火点燃,很快他眼前弥漫了一阵阵烟雾。

  烟雾里,昏暗中,还可以隐约看到这郎鬼子的拿手好戏——接连吐了三个烟圈,各自独立地在空中飘逸着,游荡着,潇洒地慢慢消失在云雾里。

  郎鬼子其人,长着一脸狰狞的面孔。

  挡风的四颗门牙,只剩下上面的两颗,长长的探出唇齿,像是楼阁屋檐下探出的椽子,令人恐惧。

  长长的花白的鼻毛,分别从不太显眼的,不太隆起的鼻孔里偷偷地钻出来很多,两个脸颊瘦的像是两张牛皮纸贴在一起。

  并且左侧脸颊处露出一道长长的明显的弯曲的伤疤,那是战场上肉搏中,小日本鬼子用刺刀砍杀的。

  他的非常浓密的黑中有白的眉毛,几乎把眼睛要苫盖严实了,像是孙悟空经常出入的水帘洞的水帘一般。

  他很少说话,声如洪钟。当年他当兵那年代,曾经是连队里的号手。后来还当上了副连长。

  因为曾经上过无数次战场,立过战功多次,他的证书用好几层粗布包裹着,一直压在柜底,几十年来从未跟人提起。

  倒是他右胳膊上、左脸上的伤疤,无形中提醒人们,他曾经是一位沙场英雄战士。

  村子里遇上任何危险和害怕的事情,他都会首当其冲,一马当先。

  因此,村里人都叫他二鬼子。

  村里人说他是二鬼子,不是歹意。一是他的形象逼真,二是特指他的勇气和胆量。

  一袋旱烟很快就要吸完了。

  这时,灰色狼狗冲着河川下游汪汪地叫着。

  他不经意地踢了大狼狗一脚,狼狗不但没有停止吼叫,反而顺着东边的陡坡,怒吼着快速跑了下去。

  这时,郎鬼子才发现,豆大的雨点开始下起来。

  雨点砸在地上、树上、河川里、猪圈上、鸡舍和狗窝上,叮叮当当的响个不停。

  接连着几道闪电,划破了刚刚黑下来的夜空,随后就是几声炸雷。

  郎鬼子借着闪电的光亮,顺着狼狗的方向看去,陡坡下面似乎有两个攒动的人影。

  可是,奇怪的是,狼狗叫着跑下去,而此时却是静悄悄的。

  他有些纳闷,尽管雨越来越大,他还是沿着狼狗的方向走下了陡坡。

  他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他要去看一个究竟。

  当他快要走到坡下的时候,远远看见那边急急忙忙走过来两个人。

  他眼前一亮,这两个身影怎么这么熟悉呢?好像在哪见过。

  再往前走了几步,他听到一个女人叫狼狗的声音。仔细辨认才知道是二闺女郎菲春回来了。

  狼狗跟在她身边,摇头黄晃尾,一直蹭着她的身躯闹腾着,似乎是久违的朋友再次相见那样的亲热。

  而她的旁边还跟着一个身材魁梧,形象高大的老男人。他有些疑惑,二闺女到底演的是哪一出戏呢?

  他急促地想知道距离七八米远的那个老男人到底是谁。

  他的脚步不由地迈得更快了。

  他刚看清楚那个老男人,打算和那个老男人打招呼时,那个高大的老男人已经把宽厚的双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并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其它时候他也和这位老男人见过面,而且这个老男人都是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非常热情。

  而这一次有些反常。

  他不仅没有握手,就连一句话也没有跟他说。

  更令他吃惊的是,二闺女远远地躲着他和那个老男人,连一声爹都不叫。

  还把头狠狠地埋在胸前。

  这个老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和他一起当兵打仗的秦有德。

  当年村子很小,适龄青年能够参军的非常少,这个小名叫秦三牛的年轻人和他一起奔赴了前线战场。

  后来,在攻打武汉战役之后,他们就分开了。再后来秦三牛屡立战功,不断进步,复员后来到省会安排了工作。

  而他郎鬼子自从解放了本县县城之后,就退伍回到了乡村,也当了几年村干部。

  从此,尽管是老乡,又是战友,但是和秦三牛见面的机会就少之又少了。

  要不是二闺女初中毕业没工作,他也许不会想起这位老乡和战友。

  八十年代初,内地刚刚开始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而此时的秦有德刚刚从省会邮电局局长的位置上退下来。

  他在省会开办了一个图书摊位,把他二哥的三儿子,别人都叫他三嘎子,带去为他帮忙看摊销售。

  谁知道,时隔五年,战友郎鬼子也要把他的二闺女送来帮忙。

  这不,二闺女在省会才干了不到三年,就出事了。

  秦有德不吭声,郎鬼子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是他隐约预感到一定有什么不好的事。

  否则,这天都黑下来了,他怎么会亲自把自己的二闺女郎菲春送到家里呢?

  一个炸雷在他们头上炸响,随后苍天像是被谁捅破了大洞,雨水一下子把他们周身包裹起来。

  等都跑到家里的时候,几乎谁都成了水人儿。

  “菲春,你去跟你娘帮忙做饭去吧,我跟你爹聊几句话!”

  秦有德压低声音,一脸严肃地对郎菲春说道。

  郎菲春仍然不说话,还是在陡坡下面那个姿势。

  听大伯催她去给娘帮忙,她便撩开门帘,没有听她大伯秦有德的话,直接去找娘聊天,而是悄悄地溜进自己的西屋睡房,趴在土炕上,憋屈而羞辱了几天的泪水一下子泉涌而出。

  秦三牛话音未落稳,郎鬼子突然站起来,嘴里骂着二闺女,手里拿着从脚上刚脱下来的湿鞋,冲着外面就跑了出去。

  看到这种情景,秦三牛人高马大,赶紧跟出去把二鬼子拽回屋里。

  “二鬼子,你这是干啥哩!听我把话说完!”

  二鬼子气喘吁吁的,又站起身来,踮着脚尖,提着湿鞋,仍然冲着外面怒吼!

  外面风雨声、雷爆声,把二鬼子歇斯底里的怒吼声,淹没在这乱作一团的糟杂天气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