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曙 光

  “顾大郎,又来卖东西?哟,这是野猪肉吧?今天没鱼吗?”

  刚摆开摊位,美味源的孙大哥就溜达过来,身后跟着个挑担的少年,箩筐里有不少买好的菜。

  “孙大哥好,这两天没时间去打渔。昨日上山运气好,打了一只野猪,自家吃不完拿来城里换些家用。对了,孙大哥,我还有四只野兔,您要吗?”

  野兔肉比野鸡肉嫩一些,野鸡肉烀一天都烀不烂,野兔肉没这缺点。孙大哥点头:“野兔肉也算适口,我要了。大郎,你打的那几条鱼,味道确实不错,与其来卖这些便宜的猪肉,还不如专心去打渔,只要能赶上上次的味道,你的鱼,大哥能包圆了。”

  “谢孙大哥赏识,以后我就努力多打渔,不过能打上来多少,我也不敢保证,不过孙大哥放心,只要打到,一定全留给孙大哥。”

  孙大哥为顾宝的识趣满意的点头,买野兔的时候也没怎么讨价还价,很爽快的就走了。顾宝守着卖完所有的猪肉,虽然价格便宜,但除了体力之外,什么成本都没有的野猪肉,还是赚了个让顾宝十分满意的利润。

  “三爷,家里的盐快用完了,我去买一些回来,请三爷稍等我一会儿。”

  “去吧,趁着天色还早,早去早回。”

  “好咧!”

  说是这么说的,顾宝其实没去买盐,盐空间里贝贝已经被他用海水析出不少精细的海盐,比现在吃的块状的粗盐,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从空间里分出约一斗的量,拿本来要去买盐的钱,去买了一套基本的木工工具,顺便偷摸着把存在空间里的两只獐子、草药一块儿给卖了,又得不少钱。叫贝贝数了数,居然有将近十贯之数。野猪肉其实没卖多少钱,就野兔和獐子值钱。

  这下,母亲不用再卖田了!顾宝开心的挥舞一下拳头,一直悬着的心,才算真正安稳,终归,这一家大小的生计,总算有点盼头了!

  手里有了点钱,想到吃得噎脖子的糜子馍,顾宝当即揣着钱找上粮铺,不敢买新粮,只敢买便宜的陈粮,还有粗面。之后又去买了些常用的调料、糖,五贯钱很容易就花出去,留下五贯回家让母亲处理。

  买东西的时候,顾宝特意留意了一下,城里的警戒明显没前天那么严了,不过在出城的时候,顾宝还是特意送上一条猪肉,让守城的卫兵,很爽快就让他们出城。

  回到家已是晌午,母亲和梨花在厨房忙碌,顾宝把东西放下,请顾三爷留下吃饭,三爷推辞了几句便答应下来。

  母亲把大部分肥肉都割了炼了一盆猪油,油渣盛了一碗,顾宝连忙把刚买的糖拿出来,使劲的研磨碎,撒在油渣上给三个小的吃,自己时不时的偷一块儿,支使天真的荷花不时给母亲嘴里塞上一块儿,吃的一家人满嘴流油,顾宝幸福得闭眼睛——感觉好久没有尝到油的滋味了!

  借着对肉的憧憬,顾宝站厨房里当顾问,指点母亲和梨花使用他刚买回来的调料,爆炒猪肝、红烧猪皮、黄豆炖猪蹄、酱爆排骨、大葱炒肉,一桌六个菜,全是荤的。这个菜单要是放在前世见到,顾宝肯定大叫受不了,太油腻,现在看到却是两眼放光,恨不得除了肉,其他东西一口不吃!

  猪蹄今早清洗好,母亲就已经炖上,现在炖得骨头都是软的,肉和黄豆都烀烂了,香浓的汤,闻着就叫人流口水。猪皮也煮软了,现在顾宝指挥着,切好,放上佐料,进锅里熬上,务必要炖成胶状。

  看看时间已差不多,让母亲把各种菜每样盛了一碗出来给之后,顾宝再次上门去请人。农村都这习惯,女人小孩儿不上桌,请吃饭提前说好一遍后,临要开饭,还要再去请一次,象征礼数。

  这个家里,唯一还算成年的男人就顾宝一个,人请回来,只能他招呼支应着。每人倒一碗凉开水,没茶,这个时代,喝茶很繁琐,并不只是单纯的泡茶叶,有很多其他的添加,比如姜、糖之类的。

  顾家庄都是一族的,三位老太爷辈分比族长还高,老太爷们的面前,族长也只能敬陪下座,顾宝作为顾家唯一的代表,敬陪末座,听前辈们唠嗑,偶尔不突兀的、适时的插一句。稳重不张扬的作风,得到长辈们一致的赞扬,老太爷之一甚至还赞扬道:“可见遭遇点事情对年轻人就是有好处,以前大郎多冒失的一个人,如今也沉稳起来了。”

  “正是。大郎成长起来,这一房今后也算有靠了。”

  听着长辈们议论,顾宝抬眼看二叔,二叔脸上的表情很复杂。今天这一出,顾宝算是正式代表他们家出现在长辈们的视野中,以后他们家有什么事情,他就是顶门柱,族里有什么决定,顾宝就是代表他们家的人!

  不管二叔是什么想法,顾宝道:“以前的事儿,大都忘了,问起母亲,母亲也说先前诸位长辈们对家里总是颇多照顾。母亲一个妇道人家,心存感激也不知道如何表达,今日各位长辈们能来,心中的不安才稍减一二。孩儿嘴拙,不知道该如何说才能表达心中的意思,只能请各位长辈们,今日敞开了吃好喝好,请上桌吧。”

  刚才顾宝出去的时候,特意打了几斤酒来。酒菜摆开,长辈们都喝了,顾宝也只能陪着,这时候的酒,酒液浑浊,度数很低,依着前世,四十来度的酒,怎么也能来一斤的量。现在换了一个身体,也不知酒精的适应程度如何,心理上倒是不虚。

  一顿饭吃得大家满嘴流油,一边喝着浊酒,一边说话。听长辈们说说过去如何,现在如何,收成如何之类的。说着说着,说起顾宝将来的打算,顾宝心中叫了一声正合我意,笑着答道:“谢太祖父关心,您知道我家没什么劳动力,二郎还小,和我娘商量了一下,多数田地我们种不了,家中五口人,口粮不足,想说我们自己种一些力所能及的,补足口粮。当年,先父走时,我尚年幼不知事,母亲一个妇道人家,身体又不好,种不了多少田地,想说二叔与我们本是一家人,便把水田交由二叔家耕种,其余的田租给了外人。如今我也大了,该担起顶门立户的责任了。故而,今天请各位长者和二叔来,就是想在各位长者的见证下,感谢二叔对我家多年的看顾和对我们兄妹多年的教导。如今二叔家的弟妹们也渐渐长大,二叔的负担日益加重,我家我已能当事,总算不负二叔多年的看顾,请二叔放心,大郎今后一定把母亲和弟妹们照顾得妥妥儿的,如有做不到的地方,请二叔大鞭子抽我,不用留情!”

  顾宝一番话说得诚恳周到,二叔翻眼看他一眼,道:“我与你父亲是兄弟,虽不是亲生兄弟,却胜似亲生,受他所托,照顾你们母子也是应该的。只是二叔没本事,没把你们照顾好。”

  这话说得真不亏心!顾宝在心中偷偷翻白眼,顺着他的话往下说:“二叔说的是,这么多年都亏了二叔,大郎真是受之有愧。如今我大了,梨花、二郎也越来越懂事,我们不能再拖累二叔,今后,二叔尽可把精力放在家里,我们家的事,请二叔放手让大郎去试试。”

  话已经说的很明白,如果还继续揣着明白装糊涂,那还真不用介意撕破脸了。水田白给他们家种了这么多年,还不满足么?

  “大旺,大郎眼看着也快十六了,到了说媳妇儿的年纪了,他们家老的老,小的小,日子艰难,好不容易盼着大郎大了,也是到了他还父母债的时候了,该交给他的就交给他吧。”

  听顾宝说了半天,老太爷中的一位开口说了句公道话,其他二位摸着胡须点头表示赞同。顾宝听得心满意足,请这三位长者来,也就是为了这么一句公道话。

  三位长者,能在村中得到众人的敬服,必然在德行上有着叫人心服的理由,顾宝家的情况,大家都心中有数,顾宝话里话外也全是好话,半句不是都没说他,平日里,该做的礼数,从来未曾缺过。如果这种孤儿寡母的情况,还不能得到一句公道话,那这个顾家庄,基本可以算玩完了!

  以前,顾家连个顶门立户的男人都没有,二叔占着水田不还,也有能说得过去的理由,如今顾宝站出来,再不还回来,在顾家庄,二叔一家可以说没脸抬头见人了。

  如今的社会是古代,为了利益可以连脸皮都不要的人,终归太少。特别是重视家族传承的同族中,一个人的口碑,影响往往很大。春播秋收之类的,一家人做不完的时候,总要找人帮忙吧,诸如此类的时候,口碑就是很重要的东西。

  顾宝曾经了解过,这个身体的前身,就是个普通的莽撞少年,但每到农忙的时候,他都会去帮别人家的忙,在邻里之间、同族之间,评价还算不错。顾宝的母亲,绣活儿很好,平日有人来找她指点、帮忙什么的,从不会无辜推脱,一家人为人处世都还算靠谱儿,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能让老太爷们有机会就开口帮他家说公道话的原因。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