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有个店家叫小虫

  寒冬,不咸山。

  古书有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

  这个意为神佑之山的地方,此时正发生着一件人神共愤的事。

  十几个只有三、四岁的孩童,他们被一根绳索串联捆绑着,平躺在冰冷的雪地上不停哭泣;孩童身上衣衫单薄,有几人已经浑身发青、昏迷不醒。

  孩童周围有八个面目狰狞的壮硕大汉,正嬉笑着割开孩子们手腕放血;鲜红的血液在白晶的雪面上形成一片片殷红的血迹,让人怵目惊心。

  “老大,兄弟们可好久没遇上这种大买卖了,这次若捉到寒冰白蛛(寒冰白蛛:生活在极寒地带的奇虫,全身晶莹洁白,体寒、有剧毒、喜血腥、可压制热毒),一定要把神州城里凤栖楼的小嫣红好好包上三天三夜!哈哈……”一个三角眼的喽啰对着旁边满面刀疤的大汉谄笑道。

  疤面大汉听得此言,也笑道:“要不是买主出的如此价钱,咱们兄弟怎用得着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受苦,这次若是成了便把那凤来楼整个包下来,让兄弟们好好乐呵乐呵。”

  周围大汉们仿佛已看到凤栖楼的俏姐儿正向自己招手媚笑,一时激情亢奋,不由也附和着哈哈大笑起来。

  所有孩童手腕都已经被割开,血液不停渗入雪地;疤面大汉挥手让大家噤声,聚在四周拿出抓捕器具等待着冰蛛的出现。

  不多时,隐见雪地内多处有微微的颤动。

  众大汉不由眼神放光,心情大好,看来这次的确没有白来,这里的冰蛛还不止一只。

  只有带头的疤面大汉面露疑惑,凝神细看。

  突地,疤面大汉脸色苍白,大声惊叫;声音由于惊恐已变的极其嘶哑:“快跑,不是冰蛛。是玄冰赤蚁群(玄冰赤蚁:生活在极热地带的奇虫,白身赤首背生双翼,群居体寒却喜热,无毒、为炼制丹药材料),快跑啊!”话未说完已转身向山下急速掠去,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喜热的玄冰赤蚁为何会出现在此寒地。

  大群红点自雪内疯狂涌出,如海浪般铺天盖地的向众人卷去;蚁群速度奇快,片刻间已追上众人,只听得连声惨叫,大汉们皆被尽数覆盖,连最早发现蚁群的疤面大汉也未能幸免。

  此时,一个身穿粗布麻衣的中年男子跌跌撞撞自山下踏雪而来。

  来人相貌并不出众,背上一个硕大的酒葫芦几乎与身高比齐;手中还握有一个巴掌大的小酒葫芦。

  男子身体撞入蚁群内,朦胧的醉眼中精光闪烁,一团氤氲的酒气从口中喷出。

  蚁群似是十分惧怕这酒气,纷纷掉头向雪内钻去;有些还没来得及进入雪下的赤蚁,甚至从孩童割伤的手腕处向体内钻去。

  男子见状,反手一挥小酒葫芦,酒水自葫芦口流出,随机化为酒雾将地上孩童全部笼罩;说来也奇,酒雾围绕下,小孩体内赤蚁居然静止不动,再不向体内行进。

  赤蚁散尽,露出八具半熔半冻的尸体。男子不由摇头叹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你们咎由自取;何苦还要残害这些孩童。”

  那些孩童在雪地多时,天寒地冻再加上失血过多已经没有了气息无法施救;男子站在众多孩童中间审视着,其中居然还有一个小孩童还有微弱的气息尚存。

  孩童全身青紫,双拳紧紧握着,两只手臂内布满密密麻麻的红点,赫然是钻入的玄冰赤蚁。

  男子弯腰将孩子抱起,给他嘴中灌了口酒,孩童面色竟渐渐红润。

  男子仰头打了个酒嗝,用手轻轻捏了下孩子布满赤蚁的手臂,醉醺醺的说道:“小子,你现在是光棍一个,老子至今也是好汉一条;你要是不反对就随我去吧,老子教你酿绝世佳酿,喝天下美酒,如何?”根本不理会这时孩童还在昏迷,无法说话。

  “既然你不反对,那我们回家喝酒喽!”言罢,男子衣袖轻摆,卷起地上积雪将地上尸首尽数掩埋;抱着孩子又摇摇晃晃的下山而去。

  男子本是来找些酿酒材料回去酿制新酒;没想到山内地火熔岩异动,将玄冰赤蚁逼出雪层;更没想到遇到此等恶事,反将一个孩童在必死绝境中救回。

  也许缘分本就是如此,看似不可捉摸又似冥冥注定......

  ※※※※※※※※※※※※※※※※※※※※※※※※※※※※※※※※※※※※※※※

  第一章有个店家叫小虫

  山海大陆修真炼道之风正盛,再者浩土广阔,能人异士辈,佛、道、儒、巫等修炼之法层出不穷;门户派别更是百家争鸣,各显其能。

  大陆根据地图板块与修炼法门不同分为五个大州,分别为东州、南州、西州、北州和中州。

  东州地域以道为尊,修炼道术之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道术,顾名思义是道与术的结合。

  道:修炼道法心性,经过层层阶段,达到与天地合一,永生不死的法门。

  术:由道法感悟自然,衍生出用于保护或协助修炼道法的一些方术技法。

  道门根据道术差异主要分为三宗:符箓宗、五行宗、战宗。其他衍生出的小门派更是多如牛毛、暂且不表。

  符箓宗虽然宗派术法并不具有强大威能,地位却居于三宗之首。

  只因咒符、占卜、丹鼎术这三法,符箓宗确实登峰造极,无出其右。

  符箓宗位于句曲山伏龙地,难得的洞天福地,正气浩然,地灵人杰。

  别看现在是这般盛景,相传千年前这里只是大片荒山野岭,精怪众多。

  直至五百年前符箓宗祖师爷伏龙天师游历到此,山内正有天地神物出世,附近精怪趋之若鹜,纷纷来此;更有六只大天妖出手抢夺。

  那位伏龙祖师爷确也是惊才绝艳,不仅修习《太乙神数》、《紫微斗数》大成,更将《五行本符经》内符箓阵法悉数贯通、推陈出新。随即运用大法力布下符箓阵法中最强符阵“百符杀阵”,将整座伏龙山内精怪困于阵内。

  六只天妖纵然妖法强横,无奈“百符杀阵”借符咒之力沟通天地元气,威能无匹;六妖虽未被法阵灭杀,却也无法破阵而出,终日被符咒消磨妖力。

  不足百年,伏龙天师在山外修建六层伏魔塔,将体虚力弱的六妖移出山外,以“四灵伏魔阵”囚于塔中。随取得神物,于山中开宗立派,创立符箓宗,而伏魔塔则成为宗门禁地。

  符箓宗门人,门规森严,从不盛气凌人、恃强凌弱,对周围百姓颇为照顾。久而久之,山下人员住户逐渐增多,形成小镇;村民见宗内仙术奇妙又感念符箓宗平日庇佑,故名曰引仙镇。

  每年去符箓宗的人络绎不绝,有拜师的、访友的、求丹药符水治病的等等不计;所以引仙镇最多的是酒馆,而酒馆中最出名、最怪的的酒馆却是镇子后方、最接近宗门的那一家。

  远远看去,一面白色的酒旗迎风招展。

  旗子很大,几乎可以裁开当两扇大门的门帘,由于时间长了略微有些灰旧。

  但酒旗上那个硕大的‘酒’字,却是清晰可见;只是字体有些歪斜弯曲,好似也喝醉了一般。

  走到近处,门上那张牌匾更是霸气凛然的写了五个大字。

  “天·下·第·一·烈!”

  酒馆内没有炒菜冷盘,只有些毛豆花生或时令鲜蔬腌制的下酒小菜,倒也入味;但店内卖的酒却只有一种名为“鬼烧头”的烈酒,所以小店的生意不算好也不算坏。

  店主就一对父子,大小两个人,大的几乎整天不见人,就一个小的在店里照顾生意。

  小的店主姓酒,名小虫。

  酒小虫今年十二岁,身体略微有些瘦弱,可长相非常讨人喜欢,双目大而精灵,鼻正梁高,额角宽阔,脸上总是挂着阳光般的笑容,让人不由心中一暖。

  今日,酒小虫像往常一样,一边拿着小酒壶饮着黄汤一边看着拿着老爹平日乱写的东西。

  酒小虫一直不明白,就看给自己起的那破名字,家里的老头子怎么都不像做学问的,却整天能写些稀奇古怪、神仙鬼怪的玩意,起的书名也是骚包得很,什么《聊斋》、《大话西游》的,不过老头子写的妖怪全然不像来的酒客传闻的那样狠毒嗜血、残杀人类;还有些不杀人的好妖精,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最好什么时候可以看看真正的妖怪,到底是什么样子。

  符箓宗禁地倒是关着六只大妖怪,据说都化了人形,不知道妖怪幻化的人形与真正的人类有什么区别没有。

  “小虫子,整天就会喝酒发呆,赶紧把这些酒壶装满。”一道柔美的声音传来,硬生生打断了小虫的胡思乱想。

  小虫伸出舌尖舔掉残留在嘴角的点滴酒水,抬头惊见柜台上整整齐齐摆着十几个大酒壶,讶道:“小清如,你那位火云爷爷这是练酒量呢吧。我这一时半会也关不了门,不用一下子攒这么多吧。还有跟你说多少遍了,不要老是整天小虫子、小虫子叫我,我比你大一岁呢,叫我酒哥哥,小毛丫头!”

  酒小虫柜台对面站着一个清清秀秀的小女孩,明目皓齿,年纪与小虫相仿,正是小虫口中的小清如。

  “小虫子、小虫子!我就是喜欢叫,今天宗内事情多,打完酒还得赶紧回去,没时间和你闲聊。”小清如鼓起腮帮子,装作气鼓鼓的说道。

  显然小虫子拿她没辙,翻了翻眼皮,认命的拿起酒壶灌酒去了。

  这个清如姑娘是符箓宗丹鼎门火云真人最疼爱的孙女,说起这个火云真人可是了不得的人物,是宗内丹鼎门长老,据说炼丹造诣之高已超过当代门主丹霞子。

  这位火云长老除炼丹修法外,尤为嗜好饮烈酒;自从多年前“鬼烧头”入腹后,便再也饮不下其他所谓的烈酒,只能隔三差五让清如来给他下山打酒。

  不过,两个小孩子倒是一见如故,每次打酒时她给他讲讲宗内的奇妙,他给她说说山下的趣闻,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得知小虫儿时受过寒毒,无法修炼后,清如更是将火云真人的补气驱寒丹药时不时偷些来带给小虫服用。

  小虫费力的把打满酒的酒壶一个个摆到清如面前,说道:“酒好了,既然有事,就赶紧回去吧。”

  “小虫子,差点忘了告诉你,爷爷这回买酒不是怕你的酒馆关门;不知道什么原因,宗主突然下令宗门今日酉时后封闭山门,封山期间不能进出,爷爷只好多买点存着喝。你自己也小心点、少喝点酒,我知道这次爷爷炼的可是好丹药,听说宗内好多门人都等着呢,到时候我偷偷给你带些来。”言罢,清如把十几个酒壶用手中丝带一挥,酒壶仿佛没有重量般浮到空中,紧紧的跟在她身后回山去了。

  封山!这个消息倒是让小虫楞了下。

  不过,封山就封山吧。对小虫子来说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反正山上爱喝自家酒的也只有那个火云老头了,只是应该好久见不到清如了吧。

  每次打完酒后,清如让酒壶跟着回山的那一手确实让小虫羡慕不已。

  年少时,又有哪个少年能抵挡住仙术的诱惑。

  小虫不是没想过上符箓宗去修习道术,怎奈寒毒侵身、体质赢弱,可感应到天地元气道力,但不能储存调用;可是家里那个老爹倒是信誓旦旦的承诺待小虫满十五岁后,有办法把他身体医好,再找个比符箓宗还厉害的地方让他修炼。

  对老头子的话,小虫很不以为然,哪里还有比山上那些活神仙居住的符箓宗更厉害的地方;怎么听都像是老头子要小虫照顾好他棺材本的托词。

  不管怎么说,这个小酒馆也是他酒小虫的家,虽然不大但也住的心安理得,自乐融融;就算不学道修法,一样可以开开心心的生活不是。

  临近黄昏,酒馆里还是空空荡荡。等了半晌,未见再有客人临门,正准备关门之际,一个八、九岁的娃娃走入店内。

  这娃娃星眉朗目,面白如玉,长得倒是俊秀非常;令人忍俊不止的是明明年纪不大,走路偏要双手背后、昂首阔步,装作大人神态。

  “本店打烊了,暂不卖酒了。”小虫撇撇嘴,招呼道。

  年纪小小就学人喝酒,甚是不好。小虫心下嘀咕着,全然忘了自己开始喝酒的年纪。

  “本公子只是暂且歇息一下,马上就走,绝不打扰小哥休息。”稚嫩的声音依旧学着大人的口气,缓缓说道。

  无聊了一下午,这小子还蛮有意思的嘛,小虫心中一乐,决定逗逗这位小“公子”。

  “哦,既然如此,那就晚点打烊。本店的美酒,可是味道绝佳,让人赞不绝口,公子一定要尝尝啊。”小虫嬉皮笑脸说道。

  小“公子”哪知小虫的坏心思,照例粗声说道:“也好,给本公子来个小菜,再打上一壶好酒。”

  “好咧,美酒一壶马上就来!”随着吆喝声,小虫已步入后堂打酒。

  酒菜上桌后,这位小“公子”完全没注意到小菜什么的,但那个硕大的酒壶和面碗般的酒具立马让他嘴内发干、眼睛发直。

  “行走江湖最快意的就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肉现在虽然没有,但酒却是不能再少了。”小虫看着他的样子,继续怂恿道。

  听得此话,这位装成熟的小“公子”自然不能这时候掉面儿,随即端起眼前那个比他小脸还大的酒碗,一闭眼整碗灌了下去。

  酒一入口,强烈的酒气直冲脑海;只觉有股烈火顺着咽喉一路直烧下去,似要烧穿他的心肺,无法压抑的咳嗽起来,连眼泪、鼻涕也咳了出来。

  看着憋着笑意、挤眉弄眼的虫子店主,小“公子”怎会还不知道是受了他的捉弄;如果眼神可以杀人,小虫估计已经被切片下酒了。

  “看来公子是头回喝酒吧,怎可以如此豪饮;也是我考虑不周,这就去倒碗热茶压压酒气。”小虫自然知道‘鬼烧头’的霸烈,这会儿确实是有点过意不去。

  等到小公子咳嗽平复,抬起头来;脸上竟然怒意全消,荡漾着开心的笑容。

  倒茶来的小虫看到此处,不由心下一惊,这小子不会喝酒烧傻脑袋了吧。

  “你没事吧?赶快喝些热茶压压。”小虫赶紧把热茶端到他面前。

  小公子喝了几大口热茶,深呼了口气说道:“真的是好酒,好开心!”话语中透着无限真诚。

  这句发自肺腑的话让小虫一呆,他现在仔细看来,隐隐在对方眼中感到深深地寂寞与忧伤。

  小虫向来不认生是个人来熟,一屁股坐到旁边的凳子上,拍着他的肩膀说道:“来给我说说,你到这来干什么,不是找山上那些老神仙拜师的吧。”

  稍一熟悉,小虫子才发现这小子就一话唠,不用他搭话就自顾自的说了起来。

  原来这小子是道门五行宗的门人,自小无父,随母姓;母亲是宗内水护法五行术士东方辰;可能是门派地位原因,在宗门里他没有任何朋友,母亲对他倒是宠爱有加,但很少陪在身边,只是找些门人整日看管保护,连宗门都不让出。这次母亲来符箓宗拜会,还是他求了很久,才可以和母亲一起出来,这是第一次看到酒馆,所以进来瞧瞧。

  本来小虫还觉得自己老爹整天不着家,把自己放养着已经很郁闷了;现在看来被人天天看管才更加可怜一些。

  “你这次出来,可以多玩几天再回去。”小虫现在看他的眼神不免有些怜悯。

  “不行,母亲不会答应的。这次我也只呆了一天,母亲已经办完事物,今天晚上就要回宗门了。”东方麟悄悄说道,满脸的不舍。

  小虫正想安慰两句,一个银衣大汉进店躬身道:

  “少爷,该回去了!”

  正聊的起劲的小虫,刚才完全没有注意到守护在门外的银衣大汉。

  酒馆门外还站着三个相同服饰的银衣大汉,应该就是就是保护这小子的五行宗门人。

  “今天好开心,咱们现在算是朋友了吧。我叫东方麟,看岁数你就是我大哥了,大哥叫我阿麟就可以。”东方麟起身看着小虫高兴的说道,小虫子算是他的第一个朋友,也是到现在为止唯一的一个。

  “好的,你这个大哥我是当定了。我叫酒小……呃,酒小龙。”明显小虫自己也觉得老头子起的名字有些差劲,连忙中间改口。

  东方麟随着三个大汉出门远去,清晰的声音渐渐传来。

  “大哥,有时间一定要到五行宗来找阿麟啊,阿麟等着你!”

  “好的,阿麟;大哥一定会去找你的!”

  友情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人往往会在最奇特的地点,最奇怪的时候,和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成为朋友,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种感情是怎么来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