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意外收获(二)

  张献计人高马大,乍一看很像随时准备好和人大打出手的模样,可说话却格外斯文有礼。

  他告诉王壮飞自己虽然从小在上京长大,却不是上京本地人,

  他的父亲是西北一家光电厂的高级技工,一家人原本在西北生活,

  后来父亲因为保密工作去了九原,父母商议一下让张献计的母亲带张献计去了上京,从小就接受更好的教育,大学也学了光学专业,准备继承父亲的事业。

  张献计随手拿起一架双筒望远镜,颇有些感慨地道:

  “只是我万万没想到,等我大学毕业了,这些老军工都成了这些模样。

  现在大项目开的极少,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慢,我们厂没办法,只好开始转民营——

  喏,现在在造望远镜和相机的镜头,我这小店说起来还算是个国企呢。”

  张献计说的颇为隐晦,可王壮飞还是大概猜到了他的背景,

  他眉毛一挑,道:

  “是2开头的那些厂中的一个吧?”

  张献计有点惊讶地点点头,道:

  “这你都能猜到,看来你也是行家啊。”

  “行家不敢当,看过一些介绍而已。

  你们这造观瞄镜的手艺来造民用望远镜,还真是可惜了……”

  “嗨,什么可惜不可惜,我们厂这么多的工人技工都得吃饭,

  如果什么都不造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鼓捣鼓捣这些民用的东西——

  我初中的时候少年宫里的望远镜还没我们现在自己造的好,也算是进步吧!”

  “嘿,你们城里人小时候还能去少年宫,我们小地方哪有这么神奇的东西,从书上看到的时候简直羡慕死了。”

  在王壮飞的印象里,80年代中期之后,这些搞军工的日子就开始越来越难过,

  要不是去年沙漠里刮起大风暴,情况甚至不会有什么好转。

  当然,大风暴也没有带来根本的扭转,整个九十年代的主流就是以忍耐为主。

  不过……

  他突然想起来前世听局座讲课,这个年代9910工程已经上马,作为这个时代的工业皇冠,按理说现在应该已经众将云集开始紧锣密鼓的生产。

  张献计这会还能在这悠闲地卖望远镜,想来也不是什么要紧人员。

  司机陆赤兵见两人聊得开心,也忍不住插嘴道:

  “老张,你上次不是说过要采购一部分的法兰吗,咱们先聊正事,先聊正事。”

  张献计瞪了他一眼,道:

  “你上次喝的连回家路都不认识了,也不知道你听成什么了——

  我上次说的是九原那边准备搞风电,要采购法兰,先不说风电法兰一般地方能不能造,就算能造,咱也得考虑一下运输成本不是——

  你跑出租南来北往的人见得多了,难道听不出这位兄弟是哪里口音?”

  王壮飞苦笑道:

  “是啊,陆哥热心是不错,

  但我们的厂子在牟州,要送到九原运费实在是太贵了,九原那边还是从晋省采购比较合算。”

  陆赤兵挠挠头,很是不好意思地低下头道:

  “冒犯冒犯,这样,中午我请了,就算给二位爷赔个不是。”

  王壮飞笑着摆摆手道:

  “哪里哪里,相识就是缘分,再说陆哥也没有恶意,中午我请了。”

  张献计和陆赤兵两人都是热心肠,王壮飞也愿意和这种人结交,

  就在三人为中午饭谁请客的问题陷入纠结的时候,一边传来一声轻轻地叹息声。

  “幼稚。”

  那个一直坐在凳子上认真看书的小女孩儿皱着眉头站起来,把刚才一直放在膝上的鼠辈合上,认真地道:

  “风力发电现在才刚刚起步,一切所需要的配件选择都是照搬国外经验,所需的配套产品制作在国内还远远谈不上饱和。

  如果我开机加工厂,听说有这样的门路,一定立刻在这方面狠下功夫,花个几年的时间好好升级采购一下制造设备。

  你们倒好,居然把这个门路当成笑话,真是幼稚至极。”

  碎花长裙的小姑娘粉雕玉砌般娇小可爱,她蹙眉薄怒,拼命装出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让王壮飞不禁莞尔。

  “你妹妹?”王壮飞问。

  张献计茫然地摇摇头,道:

  “不知道,这小姑娘今天早晨来就在店里坐着,好像是在等她家里人,

  来的都是客,又不影响生意,我当然不能把她往外赶。”

  小女孩儿好像一点没有做客的觉悟,见三个人都瞪着自己,叉腰道:

  “怎么,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上京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卧虎藏龙,

  这个年纪不大的小女孩儿对风电颇有了解已经很不容易,再加上她说的也全然不错,让王壮飞也不敢小看。

  “你说的都对,”王壮飞虚心地道,“不过我还有一点要请教——风电用的设备必然十分巨大,远超过一般的民用型号,

  生产这些设备需要的机床该去哪里买,买这些机床的钱又该从哪里出?”

  小女孩儿直接翻了个白眼,冷笑道:

  “对,现在市场经济了,什么都要钱,哪里都有困难,做不到大家都放弃,咱们的市场就等着国外全部占据了吧!”

  说完,她哼的一声怒气冲冲地从屋里快步出去,让三个男人面面相觑。

  “这小姑娘,年纪不大脾气不小。”陆赤兵不快地道。

  王壮飞哈哈一笑,道:

  “跟小姑娘一般见识做什么?”

  到了张献计的地头上,王壮飞肯定抢不到请客的机会。

  这个豪爽的汉子找了一家有空调的火锅店,点了满满一桌的羊肉,又开了三瓶二锅头,

  三人互不谦让,一人一瓶酒就这刚出锅的嫩薄羊肉,吃的满头大汗。

  王壮飞讲了讲自己的买卖,说到谈成了和东瀛的业务,引得两个新朋友都羡慕非常。

  陆赤兵则抱怨生意不好做,总跟家里人争吵,张献计也借着酒劲表达了一下对前途的迷茫。

  “哎,说实在,我们这日子也不好干。

  这民用望远镜的销路本来就不大,全指望这照相机镜头赚点钱,

  可这几年东瀛的照相机生意实在是太好,也在民用领域挤得我们快活不下去,

  再过些年,等大家腰包都有钱了,也就看不上我们这点价格优势,到时候我们真是要去喝西北风了

  现在我们连个方向都找不到,日子过得也真没啥希望。”

  王壮飞知道张献计所说不错,随着改开的深入,国外大量的民用商品会愈发猛烈的涌入,还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内企业将被打的东倒西歪溃不成军,

  特别是在相机从胶卷时代进入数码时代之后,国内的相机就彻底失去市场份额,也只能在少数工业相机的领域艰难度日。

  原因自然是因为数码时代的传感器CMOS实在是造不出来。

  倒不是因为这玩意的技术到了能跟航天科技相提并论的程度,而是因为造它需要光刻机。

  光刻机的研究成本不用多说,相机领域赚钱艰难,不会有人愿意投资去搞这玩意,至于买一台回来自己造……

  呃,相信国内也不会有企业敢投一亿美元去买这玩意,

  就算有,别人肯不肯卖也是另一说。

  这基本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想到重生之前“造出光刻机,挺直腰杆子”的口号,王壮飞心中不禁阵阵唏嘘。

  老天给我一个重生的机会,若是有机会,我一定在光刻机上做做文章,

  只可惜不懂技术,也只能在这个领域多多投资了。

  见张献计一脸惆怅,王壮飞宽慰道:

  “车到山前必有路,说不定过几年就会有所转机,

  嘿,搞不好那时候你们的观瞄设备供不应求了。”

  “但愿吧……”张献计喝了口闷酒,低声道,“我突然想起来,现在在九原搞得那种东西在炮塔和减速机上也需要法兰,

  我对这行不是很精通,等有机会了回去给你问问。”

  王壮飞笑道:

  “好,等我的厂子发展壮大,一定去九原拜访,说不定有合作的机会。”

  几个人一直吃到下午,张献计豪爽地冲到前台高喊结账,可一摸口袋,脸色顿时大变。

  “我,我的钱包呢?”

  王壮飞一怔,道:

  “刚才不是还在?”

  刚刚坐定的时候,张献计曾经从钱包里掏出一张名片分给王壮飞,

  可这会他摸遍全身,愣是找不到刚才那个塞得鼓鼓囊囊的黑色钱包。

  “哪去了哪去了……”张献计急的满头大汗。

  陆赤兵琢磨一阵,道:

  “你刚才不是去前台打了个电话,是不是那时候丢的?”

  “对对对!”张献计恍然大悟,“他妈的,我打电话的时候有个人一直往我身边挤,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

  “你记得他长相吗?”王壮飞冲前台的服务员道,“你们家的监控呢,快点调出来。”

  服务员一脸懵逼,道:

  “什么监控?我们是守法商家,不装这种东西……”

  几十年后随便哪个小卖部都监控拉满,可现在是1992,装监控还是一件非常另类的事情,似乎也只有米国大片里面的特工才弄这种鬼鬼祟祟的东西。

  陆赤兵麻利地掏出钱包,付了饭钱,拍拍张献计的肩膀道:

  “算了算了,估计也找不回来了,就当花钱买个教训吧!”

  见张献计垂头丧气的模样,王壮飞突然想到什么,低声道:

  “献计,你们厂不是能生产这种光学仪器吗?”

  张献计立刻反应过来,道:

  “你是说,造监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