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堆麻烦

  成功化解了入主牟平之后所遭遇的第一次军事威胁,三路来犯之敌要么被揍得全军覆灭,要么就是被吓得连夜狼狈逃窜,剩下的还干脆仗着所率皆为老弱而选择了跪地求饶。只是经历了一场还勉强够得上激烈的小规模阻击战,就在一阵让人有些眼花缭乱的变化中大获全胜,率军回城之后的鱼寒脸上却是愁容更胜。

  古代军队很少有进行战后总结的习惯,但鱼寒有。当然了,这小混蛋所谓的总结其本意也就是想炫耀一下,让旁人知道他所捣鼓出来的这些装备有多么精良,更想让别人对他歪打正着的英明决定做出赞赏。可随着话题的深入,他才发现此战除了损失掉三百匹战马之外,还暴露出了很多让人头疼的问题。

  与伊什布的一战中能够做到几乎不损一兵一卒,最主要的并非是因为装备精良的两百多陌刀兵太强大,而在于他们这次碰上的敌人实力太过弱小,再加上敌军主帅足够愚蠢所致!按照翟崇俭在战后做出的分析,敌人其实是有机会赢得那一场阻击战,最低限度也能让他们付出难以承受巨大伤亡。

  同样的人数,同样的兵力配置。如果伊什布不是逼着手下的乌合之众直接冲击陌刀兵阵地妄图在近身肉搏中占到便宜,而是在出兵之前就下狠心把登州府库内囤积的步弓给拿出来,那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敌人只要能拉得开弓根本不需要拥有多么精湛的箭术,就可以把两百多装备精良却完全不具备远程攻击力的陌刀兵当作是战场上的箭靶子!

  若是当时真出现了那种情况,翟崇俭为了让兄弟们避免被动挨揍,就只能下令全军冲锋与敌展开短兵相接。而一旦他们动了起来,伊什布手下的三百精骑就能够充分发挥出效用!机动力超强的骑兵不管是在外围进行辅助攻击,还是干脆绕道他们身后与前方步卒形成夹击之势,都完全足以改变整个战斗的结局!

  而如果是在阻击伊什布的战斗中遭遇了失败,或者说出现了巨大的伤亡,接下来还会有现在这种情况出现么?士气严重受挫的他们除了一路狼狈逃窜回到城内展开防守,还能够有别的什么选择么?三路敌军兵临城下,就算是人数有限攻坚实力不足,但让鱼寒最害怕的情形还不是照样会出现?

  把鱼寒给吓出了一身冷汗,也幸亏翟崇俭为人还比较憨厚,很快就主动给出了解决的办法。最好的当然是按照鱼寒的设想组建起自己的骑兵队伍,但这非常不现实,即便他们能顺利缴获那三百匹战马,想要训练出一支足以与金军精锐相抗衡的骑兵也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稍微次一点的办法,那就是学着大宋官军的配置,训练出一支强大的远程攻击队伍,以形成多兵种的配合。但这样一来,要么就得把正在接受训练的五千精壮进行重新分配,要么就得在本就人手严重不足的牟平城内继续招募兵员。可以目前情形来看,这两种选择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前者不但会限制陌刀兵的整体实力还会造成军心动摇,至于后一种近似于穷兵黩武的手段更有可能使得城内怨声载道。

  剩下了一种最无奈却也是最现实的选择,继续加重陌刀兵的负担,为他们配发弓弩,让他们自身就拥有足够的远程攻击能力而不至于在战场上变成别人的箭靶子!好在鱼寒这次在战斗中测试过的新式弩弓份量还不算太重,再加上陌刀兵并非是随时都要把那身昂贵且笨重的行头穿在身上,只要能够解决行军途中的携带问题,倒也还能勉强凑合着用来应急。

  翟崇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出了临时的解决办法,但这事还需要让鱼寒去做。不管是现有装备的铸造,还是弓弩的继续完善,或者说是运输工具的研发,翟崇俭就是想帮忙都无从下手,顶多也就是在即将完工的时候进行一下测试工作!

  头疼,头非常疼!五千套陌刀兵装备,在这个时代已经算得上是一项极为浩大的工程,即便鱼寒拥有超越时代数百年的见识,最近又给糊弄来了几十个工匠,原先培训的那些青壮们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点小忙。可想要在不知道何时会出现的金军下一次来犯之前就完成这个任务,那也需要使出浑身解数才行!这其中都还没算弓弩和新型运输工具的生产!

  揣着一肚子的烦心事回到了城内,可让鱼寒没想到的是,这里居然还有更多因此战而暴露出来的麻烦在等着他。

  凌文佑还是老生常谈,依旧诉说着关于钱粮方面的问题。短短五天的外出作战,就已经消耗了正常情况下的半月粮草,这要是周边的邻居依旧不肯消停还在想着为大金国夺回牟平城,也不需要真闹出多大的动静来,只是三天两头地没事就带人出来遛达一圈,他们可就真别指望能靠着府库内的那点存粮熬到秋收之时!

  粮食!粮食!又是粮食!可不解决这个麻烦,鱼寒又拿什么来维护住军心民意,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但邻居们闹不闹事,这既不是他们更不是鱼寒所能左右的事,还得看完颜雍是个什么态度,若是那位大金国的小尧舜真颁下了严旨,登莱二州的大金国忠臣们一天跑一趟也完全不值得奇怪!

  要说应急的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有了桑伯送来的两艘海船和那些个有着丰富经验的私贩,先把前些日子给捣鼓出来的破烂运到南方换些粮食回来,应该也能够解决一时之需。因为按照凌文佑的估计,那两炉琉璃少说也值好几万贯的,以他们在离开临安前了解到的江南粮价来看,若是进展顺利的话,他们在年前都不需要在为这个问题担心。

  可让人掐着自己的咽喉,不但会让人想起来都感觉难受,更会埋下一个巨大的隐患。鱼寒可不会忘记当初是怎么撺掇着王大善人给大金国勇士们挖坑的!所以即便是柴家人愿意看在能够共同致富的份上帮这个忙,鱼寒还是想要在最大的限度上做到自给自足。

  连哄带骗外加赌咒发誓不会在获得稳定的粮草来源之前再做出这种冲动的决定,才算是送走了那个给人添堵的财迷。可还没等鱼寒喘上一口气,去找朱熹商量如何发动民众扩大耕种,他那个秀外慧中的娘子就已经说出了一个让他更为头疼的事实。

  承受了太多的欺凌与折磨,牟平民众对金人的仇恨自是毋庸置疑,他们也愿意为鱼寒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问题是鱼寒等人现在能够有效控制的地盘实在有限,牟平完全不存在任何的战略纵深,一旦有大规模的战事爆发,城外的土地就很容易变成两军交战的战场,这还让民众们怎么能够安心从事生产劳作?

  而这一次的事情也证明了上官倩妤的这种担心却非是杞人忧天,在鱼寒率军出击到传回捷报的这段时间里,牟平民众宁可节衣缩食帮助修补城墙,也不愿意出城平整土地开始备耕。这不是因为民众们害怕,而是他们实在不想看到自己的辛勤劳作在一夜之间就化为乌有!

  “那该咋办?”民众们出于安全考虑不愿出城进行耕种,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这样一来还怎么去解决粮食的问题?鱼寒感到了茫然,找不出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还不简单?保境安民本就是为官之责,汝不给敌军来犯的机会,此问题不就能迎刃而解?”在庭院里讨论问题就这点麻烦,连朱熹这种博文约礼的当世大儒都能突然出现,然后再毫不客气地插上一句话。

  “元晦先生,您这不是废话么?俺这次能够阻敌与境外,凭借的是运气,若下次换个对手俺可真不敢打这个包票!”总算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经过了在回程路上与翟崇俭的分析,鱼寒也没胆子继续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每次都能像现在一样,把敌人挡在牟平之外。当然了,若是能够给他足够的时间去捣鼓出最少能装备两千余陌刀兵的装备,那又得另当别论!

  “若登莱二州之敌在秋收之前不再犯境,汝可否分兵攻取文登,再以昆嵛山为屏障与敌周旋?”很少有这种心平气和的谈话,更难得的是朱熹居然猜到了鱼寒的需要。

  “自然可以!只是……”能够获得大半年的发展时间,对于鱼寒来说虽然还是太过短暂却也勉强够用,但敌人来不来这可是谁都说不准的事。可一考虑到朱熹的性子,他又觉得或许有点什么别的特殊手段,顿时也就来了些许兴致。“莫非元晦先生有何妙计?”

  “妙计谈不上,无非就是前来劝汝把伊什布那厮放回去而已!”神态依然是那么轻松,但朱熹提出来的这个要求也着实有些匪夷所思!

  “放了伊什布?元晦先生,您可不是那蜀汉的诸葛孔明!有空的话能不能多做点学问,或者帮俺多去给兄弟们讲几堂课,就别在这里琢磨着学那什么七擒七纵的事了?”东莱二州再加个宁海洲也不过就这么一个猛安,好不容易才给逮着了,鱼寒正想用那倒霉蛋来提振一下军心民意呢,要是放了还怎么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