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精兵减员

  北地义军和南逃归正人们的生存坏境之恶劣是难以想象的,为了能够活下去他们甚至经常需要咽下诸如糯米土这种完全只能用来哄骗肚子的东西,更别说那什么营养丰富的蛇虫鼠蚁。而在物资相对匮乏生产力又极度落后的罗殿地区,匝蛮等人为了能够繁衍生息也必须在深山密林中寻找各种食物。就连鱼寒当年为了逃命,都有过在马粪里寻找豆类充饥的经验。所以他们能够很快接受在旁人看来会非常恶心的野外生存训练,但公孙翕屠不行!

  在宋代,能够培养出武举人并被称为武林世家,会穷得揭不开锅的可能性似乎很小,而在这种环境下出生成长的公孙翕屠即便不是自幼锦衣玉食也应该是衣食无忧。况且钟离地区到目前为止,一直都是为大宋朝廷所掌控的繁华之地。既没有生存的压力去尝试过那些非正常食物,又完全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他会做出现在这种反应也纯属正常。

  按道理说,既然做出了和常人无异的反应,也就意味着不能够在继续胡搅蛮缠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但谁让如今着牟平城内管事的鱼寒本身就是个无耻的混蛋呢?遵循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先贤教诲,生性有些耿直豪爽的公孙翕屠决定忘记愿赌服输那句老话,再次把脸面给抹下来揣兜里。

  默不作声有些羞愧地离开了,但五天之后公孙翕屠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要加入这支特殊队伍的决心。当在工坊里忙碌了好几个时辰的鱼寒正准备随便找点东西塞进嘴里的时候,那个有着锲而不舍精神的大宋朝新科武举人再次出现,端着一大盆活物给来了个现场表演。更加让人恶心的是,这家伙因为忽略了辛弃疾等人在特训时会对食物进行粗加工的步骤,居然就那么着把老鼠尾巴给嚼出了嘎嘣脆的感觉!

  事先朱熹就已经说过,像公孙翕屠这种既有侠义之心又有杀敌之志的青年才俊对于大宋朝廷的忠诚只是出于一种习惯,有风波亭冤案那个抹不去的阴影存在,想要对他进行思想改造其实并不难并且做出了保证。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这个大宋朝武举人再做出这种感让工坊内所有人都失去食欲进而影响到工程进度的恶劣行径,鱼寒最终还是被迫答应了他的请求。

  解决掉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公孙翕屠所带来的麻烦,把这个开始变得有些无耻的武举人扔给了辛弃疾去头疼,冬季到来前必须完成的工坊修建工作也已经接近尾声,鱼寒却并没有感到轻松。因为接下来还有一件事情需要这个不务正业的混蛋去做出决定。

  如今这牟平城内的人员结构实在是太过复杂,既有一直在此繁衍生息的本地居民,又有沿途收纳的山东东路义军,还有本已经逃回了大宋境内却又被迫一同重返北地的喻口民众,更有从罗殿带来的匝蛮等部族青壮。在鱼寒完全不具备以武力或才华形成个人威望的情况下,想要对这些暗地里较着劲甚至根本就没有认同自己的势力进行整合,又是谈何容易?

  朱熹倒是给出了一个最简单易行的办法,精简兵源!毕竟这世上最难测的就是人心,像如今这样招募大量怀揣各种心思的青壮进入军队,想要对他们进行糊弄进而形成统一的认识,所需要耗费的时日将极为漫长。跟根据包括公孙翕屠等人在内做出的分析,无论是如今正率军威胁济南府的柳芳芳,还是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宋金之战,都不可能为他们争取到太多的时间。

  来年来春,最多也不会拖到来年五月!腾出了手来的大金国君臣肯定会把目光放在牟平,若是届时他们还不具备强大的防御实力,怕是真得去寄人篱下了。所以现在必须精简战斗人员,让朱熹有足够的精力去对将士们进行思想教育。至于或许很遥远的将来,只要有了这些种子在还怕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对这个提议表示支持的是凌文佑,不仅仅是因为要给自己的恩师一点颜面,还在于这个负责对钱粮物资进行调配的财迷正面对着一个非常现实且按目前这种形式继续下去根本无法解决的难题。在如今能够形成有效控制的牟平周边,民众数量还不足八万,若是鱼寒要坚持那种穷兵黩武的想法维持住上万人的职业军队,只是粮食一项就无法得到满足。

  作为宁海洲的治所,牟平的官仓府库如今倒是显得充裕,再加上入城之后那些怕死的倒霉蛋所献出的家产,若是能够省着点用倒是能够勉强维持到来年秋收。可在这之后呢,既没有足够的人手去从事生产劳作,又还存在着那么庞大的消耗量,他们去哪弄来足够的粮食?而且这都还没有把金军大举来犯的战时需求陡增给算进去。

  既有为了能够迅速整合力量形成统一认识的需求,又有难以为继的最现实困难摆在面前,就连辛弃疾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精简兵源的提议是眼下能够解决问题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但作为主抓军事斗争的负责人,他还是提出了自己的顾虑。战斗人员的数量减少了,他们所拥有的实力也很可能随之下降,若是没有足够的人手可供调用他们又怎么去应对注定会出现的金军大举来犯?不能击溃敌人进而在牟平站稳脚跟,他们还有什么将来可言?

  精简战斗人员势在必行,却又不能因此而影响到战斗力,很是有些矛盾有些让人头疼的难题。就在众人感到难以取舍的时候,秀外慧中的上官倩妤提出了一个解决之道,藏兵于民!给那些暂时不宜加入军中的青壮们分配田地,当然了这种分配并非是没有前提条件的,也不是让青壮们完全卸甲归田,而是要在农闲的时候对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军事训练让他们拥有足够的作战能力,以便能够在战时充当辅兵。

  再把愿意接受训练的青壮税赋定为三成,比寻常百姓低了那么一点,足以起到利诱的效果让民众们自愿加入其中。如此一来,既可以减少目前的粮食消耗又能稳定住军心民意。更重要的是,这些具有一定战斗力的民众将来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而战,并非是在帮助某一群人实现野心,自然也就不用太担心他们的忠诚问题。

  虽然稍微显得有些笼统,却暗合了源于北魏兴于盛唐的府兵制,完全可以在参考历代屯田的基础上继续修改之后作为解决目前难题的应急之策。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办法对将来所能产生的影响,但正因为有了上官倩妤的这个提议才让众人感觉眼前豁然开朗,纷纷针对已经出现或者能够预见的困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当然了,有些事情是不能操之过急的,即便是已经预料到并且想出了初步的解决办法,但在问题出现之前倒也不用太过紧张。唯有如何尽快完成战斗人员的筛选,并抓住目前这个难得的修整时期迅速提高其战斗力,这才是真正的当务之急。

  与别的地方进行精简兵源会换来一片喝彩之声不同,牟平城内正在进行训练的这些人员中除了少部分是新加入的本地民众,剩下的全是不甘心受到异族压迫揭竿而起的义军成员和在喻口有过了实战经验的归正人,他们已经形成了武力才是保障自己安全的认识,现在想要叫他们突然放下手中的武器去拿起锄头,这还真是有点难度。不过没关系,有巧舌如簧的朱熹帮着去解释藏兵于民的应急之策,所受到的阻力应该会被降到最低。

  至于那些有着作战经验且又具备一定忠诚的将士,如何让经过筛选后留在队伍中他们能够迅速提升战斗力,这似乎也并不太困难。牟平城内唯一的军事大家辛弃疾当然得责无旁贷地在自己吃苦受累的同时去改进训练方法,好在他并非一个人去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还有个翟崇俭能够提供从旁协助。

  可别看翟崇俭没读过什么书,但人家实战经验丰富啊!当初带着那么点人手就能在临洮地区跟金人纠缠多年,并且还在鱼寒亲眼见证的那场战斗中被数十股武装势力推为临时统帅,就足以证明他是具有非凡军事才华的。而且根据辛弃疾的评判,这憨货别的本事或许稍有欠缺,但只要经过认真调教跟人列阵而战绝不会吃什么大亏。所以把那支人数暂定为五千的正规部队交到他手上,应该算得上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而那支到目前为止算上预备成员都还不足五百的特殊部队么,当然得由成天惦记着的辛弃疾本人进行统帅,并且辅以那个叫做公孙翕屠的正在朝着无耻之徒转变的大宋武举人。有他们俩去实施鱼寒所说的那些个不伦不类纯属折腾的训练手段,想必匝蛮等人在叫苦连天的同时也会提升不少战斗力!

  人员的分配算是有了个暂时的结果,但先贤们不都说了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严格的训练没有趁手的家伙什那也不可能赢得战争啊!好在牟平城内有一个擅长捣鼓稀奇古怪破烂的小混蛋在,武器装备的样式选择以及铸造工作交给他去头疼就行。谁让鱼寒有着鬼斧神工的技艺,天马行空的创意,以及让朱熹和辛弃疾都羡慕不已的超越这个时代上千年的见识?至于对他其它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以后有空了再说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