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兵临城下

  “二位大人之议虽是稍显不同却也各有妙处,若蒙官家许之,当可解眼前之困!”即便如今的洪适再不受人待见,到了这种危急时刻也还是被叫到了朝堂之上。本章节由芗`忖`暁`説`網www。XiangcunXiaoshuo.com提供只不过这老家伙有时候做事确实很不地道,站出来后竟然是先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都表示了赞成,这才不急不慢地显摆道:“且老臣还有一计可消金人十万大军!”

  “哦?爱卿有何良策,快快道来!”御驾亲征不仅风险极大,而且还不被允许。但如果真有办法收拾掉甚至只是拖住夹谷清臣的大军,孝宗皇帝就完全可以在不过分激怒太上皇的情况下真给金人一个迎头痛击。

  “恕臣斗胆,再请官家为北地义士正名!”不用孝宗皇帝明说,洪适也知道想要继续调动大宋禁军驰援前方战场的可能性几乎不可能存在,既然如此他也就只能是老生常谈,把以前所主张的那一套再给搬出来。

  “这……”同样的话听了无数次,若是放在以前孝宗皇帝自然会当机立断对洪适再次加以严厉训斥,毕竟这老赵家的皇帝最怕的就是有人拥兵自重做出跟太祖一样的事来。但这一次不同,这一次孝宗皇帝犹豫了。金兵大举来犯,朝廷却无兵可调无将可遣,洪适的建议虽然是犯了禁忌却也不失为一条有效的应对之策。

  都说两害相权取其轻,但在任由金军肆虐江北之地和冒险重用北方义军之间,这个选择还真有些不太好做。既想要迅速击退来犯之敌彰显自己的英明,又不想给将来留下尾大不掉的隐患,孝宗皇帝犹豫之余也只能感叹这事件并无两全之法。

  “景伯之言甚是,老臣附议!”联络中原豪杰以备来日恢复中原,这并不是洪适最先所提出来的建议,当年的史浩也打过同样的主意,只不过生性谨慎的他不像前者那样不识时务,在遭到过一次拒绝之后就没有再去触这个霉头而已。

  “老臣亦附议!”对于胡铨来说,能够尽快把敌人赶走就是最重要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并不需要拘泥于一种手段。况且他还有个和史浩相同的看法没好意思当场给说出来,那就是如今正在遭受金军铁骑践踏的区域和北方不同,大宋朝在这之前是对淮南东路拥有绝对控制权的,这个时候征召义士抗金,顶多也就是在把他们当炮灰使用。

  “若是官家仍有不决,何妨先择一地而试?”洪适知道孝宗皇帝的担忧,也明白同僚们在此时表示赞同的原因,但他依然不愿意放弃继续进行说服工作,因为在他看来这应该是某个被他所青睐的小混蛋获得朝廷重用的最好机会。

  “择地而试?爱卿此言何意?”臣子们能够想到的事情,孝宗皇帝当然也会有所领悟,但作为一个名声不错的中兴之主他依旧有着自己的顾虑。毕竟这有的事情大臣们能做,可当君王的为了能够笼络人心就不能去做。但如果有办法既用了那些民间武装甚至是啸聚山林的江湖豪杰拖住了金军铁骑,又不用担心取得胜利之后的大肆封赏埋下隐患,还是非常值得一试的。

  “臣依稀记得朝廷设喻口县之初衷乃是为了安置北地流民,既使其有个能够安生立命之所更不违背太上皇昔日所定‘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之策。且朝廷为安民心计,还特意任命一归正之人前往当地主政。今既有金军入寇,官家何不命那喻口县令组织民众以抗敌军报效朝廷?”说实话,洪适也不知道刚被踹出临安几个月的鱼寒有没有能力依靠破破烂烂的喻口城拖住金军前进的步伐,但到了这个时候他必须孤注一掷,就赌那个既拥有鬼斧神工之技又还心藏二两坏水更能在科考场上有过惊艳表现展露过部分军事才能的小混蛋能够创造奇迹。

  喻口?当听到了这个地名的时候,孝宗皇帝和朝堂之内的诸多大臣都感到了眼前一亮。对啊,怎么就把这事给忘了呢?想那喻口城内,县令鱼寒既是归正之人又还是钦宗近侍传人,县丞朱熹是个人见人厌的迂腐文士,县尉辛弃疾亦为受了冷遇的燕赵奇侠,治下民众更是受大宋朝廷所忌惮的北地流民,这江南一地还能有比他们身份更特殊的么?

  而使用喻口城的这些人充当炮灰,不但能够为天下臣民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朝廷还完全不用担心会因此而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为啥?因为大宋君臣的严重这天下间不管谁打了胜仗都有可能拥兵自重,唯独鱼寒等人是个例外!

  不在于对鱼寒等人是否充满信任,而在于他们现在的身份。毕竟不管是县令还是县丞,这都是大宋的朝廷命官而且还是文职,守牧一方教化百姓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但这里面绝不包括领军作战。

  由鱼寒组织喻口百姓抗金。若败,大宋朝廷并无半点损失,反而可以在延缓金军攻势的同时除掉上万心腹大患。若是那小混蛋侥幸取得些成果熬到了大宋朝廷获胜,想要处理起来也极为简单,只需一纸升迁令和一个名不副实的虚职就能既顺理成章地割断其与军方的联系,更足以彰显出官家的英明以及对有功之臣的重视。如此一举两得的好事,换了别人去做炮灰又岂能达到同样效果?

  “拟旨……”不太好意思告诉洪适,其实那几个蹲在喻口的倒霉蛋早已被朝廷抛弃,即便没有金军南侵这种事,也已经有人在他们身后捅了好几刀子,只是因为干这种事的人来头太大以至于连官家都不好阻止而已。实在不愿意放弃这次机会又有些于心不忍,孝宗皇帝这次也干脆是乐得大方,先赏了鱼寒等人一大串虚衔。当然了,若是英明的孝宗或者满朝文武有人知道喻口城正在发生的一切,或许也会有不同的声音发出不会让某个小混蛋沾到这点余光。

  如今金军前锋已抵达樊良郊外,夹谷清臣更是率主力大军将宝应以及盐城给围了个水泄不通,位于宋金两国边境处的小小喻口城又怎能逃过刀兵之劫?只不过因为此次金军南侵是从淮阴方向打开缺口,再加上又跟曾经前来视察过的董大人一样没把鱼寒口中所说的那什么城管放在心头,认为这里只有不到百人的衙役能够形成一定威胁,所以喻口城外才没出现大量敌军,来的也只是一个老熟人。

  “不去!朱某今日有些体乏,没那心情!”兵临城下,虽说不是太多但也挺紧急的,可偏偏那个嫉恶如仇成天想着要报效朝廷的朱熹却在衙门内耍起了脾气摆起了架子,任由鱼寒等人如何相劝都不愿去城头露个脸。

  “元晦先生,您都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能不能别这么淘气?”镇守涟水的大金国谋克乌达补来了,还带着四五百号人马想要接收喻口县城。手里攥着三千城管三百余特种战士的鱼寒之所以没有立即动手把那蛮子和他手下的废物给拍成肉饼,主要还是想多耍耍猴,而这个过程中若是缺少了朱熹的参与会少掉很多乐趣!

  淘气?这小混蛋居然敢对一个将近不惑之年的当世大儒用这样一个词汇?若不是这两天在城头上消耗了太多的体力又正在生着闷气,朱熹真想再次给鱼寒来个当头棒喝。“汝这孽障,依汝之实力分明可将来犯之敌一举歼灭,为何非要让朱某去行那泼妇骂街之举?难道汝是认为朱某善良可欺否?”

  朱熹善不善良,鱼寒不知道。朱熹好不好欺负,鱼寒也不清楚。但这榆木脑袋骂人水平之高,却足以让喻口城内外敌我双方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三天啊!乌达补率兵围城三天,朱熹就被糊弄到城头去骂了三天,而这并不是最神奇的地方,朱熹的能耐就在于他这三天里所有骂人的话加一块都没有出现过任何重复!

  “元晦先生,您说这话可就有些个蛮不讲理了啊!要知道咱事先可都是说好了的,依托坚城固守待援才是咱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想要俺出城应战把那个忘恩负义的蛮子给收拾掉是不难,可万一打得兴起没能控制得住以至于下手太狠引起了金军注意,甚至是惹得夹谷清臣那老东西统领大军前来,难不成还让您老出面以圣人之言说得敌寇颜面而逃?”喻口城内的兵力和物资都极其有限,想要正面抗衡金国十万大军根本不可能,但依托坚城跟对方的小股兵力对耗还是勉强可以凑合的,所以前两天辛弃疾才会帮着鱼寒制定了一个缺德的耍猴计划。

  宋军擅守不擅攻,这是金人早已形成的固定思维。出城迎敌与踞城而守在取得相同战果的情况下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朱熹当然也很清楚这其中的关键,可问题是他现在真没心情去激得城外的蛮子们前来攻城。

  要知道,朱熹在城头骂了三天,鱼寒等人也在一旁乐呵了三天,可唯独那个挨骂的乌达补根本就不明白那些话的意思,往往需要隔上一天才会在旁人的提醒下恼羞成怒地再次前来接受羞辱。就这种对牛弹琴的破事,换了谁也很难再提起兴趣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