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闲语解惑

  随随便便找个理由就想把从小和人耍心眼长大的高寿嘉给糊弄住,鱼寒这还真是以为自己脑袋不灵光就能够把天下人都当作了笨蛋?也就是这混蛋的运气还不错,碰上的这位大理国石城郡守并非那种心胸狭隘之人,否则听了这种含沙射影且完全站不住脚的解释怕是要被气得当场拂袖而去。

  暗地里最少将清心咒默念了十遍,这才算是勉强将心中那股正在升腾的怒火给压了下去,高寿嘉还不得不苦笑着摇头劝慰鱼寒道:“若大人只是顾虑此事,则大可不必!”

  “哦?郡守大人对此有何高见?”说实话,鱼寒找这个理由也并非完全就是在胡扯。要知道罗殿地区不管怎么说都还是大宋的领土,在被别国所侵占之前,朝廷肯定会努力维持住在此地的有效管辖,而这就必须要通过派遣官员的方式来实现。别看鱼寒只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从九品和武州别驾兼职罗殿招抚使,可在怎么说那也是获得了实际任命手里攥着那么点权利的,一旦他离任朝廷肯定不会让这个位置出现空缺。

  或许大宋朝什么都缺,可偏偏就是一不缺钱二不缺官。钱么就不用说了,除了这西南边陲的蛮夷聚居之地,大宋朝之富有说出来都能让后人听了垂涎三尺。至于那官……孝宗朝的临安城占地两万两千五百余亩,人口近百万,其中就有在职官员四千有余候补者更是超过了千!地方官员的数量没有个具体的统计数据,但仅仅只是一个两浙东路的在册也就是获得过正式任命的官员就比临安府内加起来还要多,也足以说明问题了。

  以前那些朝廷命官即便是获得了任命也不愿来此履职,那是因为罗殿又穷又乱,可现在的情况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经过了鱼寒的这么一番胡闹之后,本地的这些部族哪还有什么心思搞内讧?大理国边军不被这混蛋给惦记上就不错了,还敢越境打劫?相比起来此上任安全有了保障,更重要的随着煤炭的开采商路的打通,经济发展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同僚们要是知道了这些,还不得打破了脑袋的朝罗殿跑?毕竟千里为官只为财这话虽不好听但管用,一个天高皇帝远却又安全还能发财的地方,谁不愿意来?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种话说起来挺容易,但世上又有多少人真愿意无私奉献做那个前人呢?至少鱼寒是没这个心思的。可如今高寿嘉竟然说根本不用担心胜利果实为他人所窃取,这就实在有点让人捉摸不透。

  “大人之言固然有理,可你似乎忘了上国官家的圣旨?”耐着性子听完了鱼寒的解释,端着一杯没有添加任何姜葱等物茶水细细品味的高寿嘉却只是轻描淡写地问了这么一句。

  蠲免罗殿地区的三年钱粮,这可是孝宗皇帝亲自下达的指示。就算有效期是从写下第一个字的时候算起,到结束那不也还得有个一年加半载么?如此长的时间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治下经济状况越来越好,可就因为不能抽税而无法获取个人利益,不是折磨人是什么?蹲在和武州等地的大宋官员可没几人会有这种受虐倾向,他们也肯定不太愿意傻不拉唧地做鱼寒第二,为别人前来此处发财而做出贡献。

  “莫非在郡守大人看来,本官那些同僚都是碌碌无为之辈?”跟满腹经纶的古人讲道理,这从来都不是鱼寒的强项,所以他只能换个更容易被对方接受的法子进行反驳。

  很想说是,可一考虑到这里毕竟不是自己的郡守府,高寿嘉还是决定再给鱼寒留点面子,省得待会这混蛋恼羞成怒叫人把自己给扔出去。“在下岂敢有此狂妄之言?若是适才有何考虑不周之处,还望大人赐教!”

  “郡守大人既无藐视本官同僚之意,又怎会在你自己把石城郡的对手都给收拾个干净却瞒住近在咫尺的贵国君臣之后,还认为他们在这穷乡僻壤干点贪墨小事就会闹得天下皆知?”别以为鱼寒在穿越之前只是个赝品商人就不知道那些集千年之大成的贪腐之道,他现在也就是懒得跟人废话才会直接把高寿嘉树为了反面教材。

  眼瞅着自己又被人给损了一次,在无法采取武力报复的情况下,高寿嘉决定还是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挽回颜面。“即便是如此,即便大人的同僚们有胆子对上国官家圣旨阳奉阴违,可他们依旧不会来此上任!”

  “哦?这又是为何?”这一次还没轮到鱼寒发表意见,朱熹就率先表示出了困惑,因为在他看来违抗圣旨就已经是大逆不道了,世上既然有人有这个胆子那还有什么不敢去做的?

  “因为这里是罗殿,旁边就是在下的石城郡!”没说是大理国的石城郡,那是因为朱熹当初就说过大理无国,如今收拾完对手的高寿嘉当然不会把段正兴放在眼里,在他的地盘上他这个世袭郡守说的话绝对是一言九鼎没人敢违背。“我想,鱼大人对此会有所领悟吧?”

  领悟?当然能领悟了!不用高寿嘉再多说什么,鱼寒也能知道,对方的意思无非就是可以把在石城郡搞的那一套用来吓唬自己的同僚们,让他们时刻面临生命威胁而已。“可如此一来,这罗殿不就成了你郡守大人的地界?届时还有本官啥利可图?”

  “我的地界?鱼大人这话可就错了,不信你问问身边之人!”把鱼寒赶走,这对于高寿嘉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少了这么个成天不安好心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少了他身边那个叫凌文佑的财迷,这要在分红的事上做起手脚来可要轻松许多。但高寿嘉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打罗殿这片土地的主意,因为他的实力还远远不够。

  鱼寒手下那一千多满口子曰诗云的青壮有多恐怖,高寿嘉的心中无比清楚。如果上次偷袭石城郡得手还能说成只是一时侥幸,则最近这段时间进行的清剿反对势力行动已经完全暴露了他们的实力。夜苴部的落依城因为紧靠大宋广南西路坐落在交通要道之处故而修建之时就格外用心,算得上是石城郡内除了郡守府所在地外的第二大城市。

  就是这么一座同样墙高城厚,且戒备远在治所之上的城池,鱼寒手下的青壮们只花了一夜的时间就强行攻破。而相比那些不明来历在战斗中使用的震天雷,更让高寿嘉感到后脊梁发冷的是进城之后青壮们的行动,同样没有扰民但就因鱼寒事先的一句话,那位胆敢和郡守做对的幕爽大人府上可是鸡犬不留!这还只是奉命对外驰援,就已经做到了如此的冷酷无情。高寿嘉无法想像,若是打了罗殿地区的主意,把那些青壮给惹火了会是个什么下场。

  “哼!”极其轻蔑的一声冷哼,柏博望没有搭理高寿嘉,却转向鱼寒道:“大人的去留吾等蛮夷不能左右,但草民再次替全寨老少说上一句,我柏博望的寨子除了大人之外谁都别想轻易掌控!”

  “柏大叔这是说的啥话?你可别忘了咱是一家人,何来掌控之说?”鱼寒能够在罗殿横行无忌,那是因为他除了机缘巧合下治好了疟疾,擅自带兵解除了大理国边军犯境的危险,还在于他通过朱熹已经让这里的人开始形成了他想要的观念。有了这三条在,他其实根本就不会担心有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就磨灭自己在罗殿留下的印记。

  “就算本官的同僚们不来窃取成果,而你郡守大人也手下留情不打罗殿的主意,可你想过没有,本官回京之后面对那么多的强大对手又岂能轻易获得升迁机会?”既然离开的顾虑被人给解决了,鱼寒也就只能是换个法子,把目标转向需要在临安府面对的困难。

  “以在下之见,大人愁的不是升迁之机而是当今之时局吧?”正所谓蛇有蛇道鼠有鼠路,高寿嘉猜不到一个混蛋能用什么法子去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但他绝不相信鱼寒临走之时不会带走一批人马,而身边有了大儒、财迷、神棍、丛林特种兵等等人的帮助,办那点小事会很困难吗?

  “就算是这样吧,郡守大人莫非有什么妙招?”能够被对方猜中自己的心思,鱼寒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反倒觉得若能趁此机会找出解决的办法或许也不错。

  “如此可否容在下问一句,元晦先生劝大人回京,可是要去投靠正在争夺储君之位的一方?”根据现有的情报,临安城内争夺太子之位的两方还处于势均力敌的地步,高寿嘉无法判断出谁能最终获胜当然也就无法建议鱼寒去投靠谁,所以他必须先搞清这个问题。

  “为臣者忠君之事尔,岂能妄言皇家之事?”朱熹的回答很正规,而且他确实还没傻到要鱼寒去参合到这档子破事中的打算。

  “既是如此,则有何难之?”

  “哦?若郡守大人对此事真有何解决之道,还望能不吝赐教!”鱼寒最怕的就是回临安之后招惹到李凤娘,如今既然有可能解决掉这个麻烦,他当然是无比急迫地想要知道。

  “此计是否为良策,在下亦不敢担保。”很是有人让人失望的回答,高寿嘉却继续微笑着对鱼寒道:“但在献丑之前,大人可否容在下说上一些题外话?”

  “这混蛋又想在俺面前臭显摆了?”能够和一个混蛋合作还把自家亲戚给收拾了的人能是什么好人?鱼寒也知道高寿嘉就这个性子,每当事关重大需要他帮忙想办法的时候总会先把自己给打击一番,闻言也只能是在心中暗骂了一句才颇为无奈地道:“郡守大人你想说啥就说,这里可没人敢拦着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