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五行木杖

  “写字之道,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在山西太原城外西北角的一个小书院内,不时传出教书先生的话语,还有阵阵读书声传来。小书院很精巧,院里栽着几丛青竹,又有怪石衬映,显得十分的幽静。

  这时从门外传来马匹声,一个年轻的声音道:“这里环境不错,我们今儿就在这里打尖吧。”

  另一个声音道:“老爷,前面不远句到了太原城,不如进城再休息?”

  “不了,我听这里有读书声,想在这里看看。而且腿也酸得够呛。”说话间,一群人走进院子,当先的两条汉子,双眼精光闪烁,孔武有力,十分的精悍。后面三人却是老中青年人都有,老的一个,童颜鹤发,目光炯炯,一进院子便四处打量着。中年人一缕长须,青衫布鞋,一副读书人样子。那年轻人身材挺拔,面容消瘦,眉目间带着一丝忧愁,后面又跟着三个精壮汉子。一群人却是以这年轻人为中心的。

  走进院来,那年轻人摆摆手,让汉子们都别出声,免得打搅了书院学生的读书。书院里也走出一人,迎上来道:“请问几位何事光临?”

  那年轻人走上前抱拳笑道:“我等路过此地,闻得读书之声,便停下来看看,顺便打个尖,休息一下。打扰之处,还请多包涵。”

  那人躬身答道:“且请稍候,我家先生正在给弟子们上课,待会就会前来款待各位。”

  年轻人道:“不妨不妨。我等随便看看也就走了。还想请问这小小书院可有名字?”

  那人笑道:“不瞒这位,这不是书院,这里是我家先生的书斋而已。我家先生的先生曾在太原三立书院讲学,老先生现在朝中为官,我家先生代他老人家在此教几个亲近的学生而已。”

  正说话间,一个三十余岁的中年男子开门走了出来,刚才那人连忙介绍,“这就是我家先生傅山傅青竹了。”

  年轻人一惊,傅山?这么大人物现在叫我遇上了?当下赶忙抱拳施礼道:“傅先生久仰了,...我乃一过路之人,叨扰处请您包涵了。“

  傅山也还是一年轻人,其时只闻文名,因其师袁继咸并未被张孙振诬陷,所以也就没了傅山北京贴传单救师傅的事迹了。傅山心境高寡,为人比较高傲,当下只微微回了一礼道:“几位客人既是前来打尖休息的,还请内堂里坐。”那年轻人显然是比较欢喜的,连声说好,一行人走进内堂。

  傅山打量着这群客人,见那几个壮汉并不跟着进来,而是在门口处站起了岗,倒象是兵士一般,心中暗暗奇怪,认定是哪家的贵族子弟出游来了。待下人倒上了茶,年轻人笑道:“傅先生选的好地方,清静无扰,环境也布置得幽雅,真是好品位。”

  傅山笑道:“谬奖了,不知还请问客人贵姓,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呢?”

  年轻人笑道:“我姓龙,单名一个宇字。一直以来对傅先生之大名是很仰慕的。先生15岁补博士弟子员,2O岁试高等廪饩,后就读三立书院,年纪轻轻便已授徒,我是向往已久啊。”

  傅山虽然没什么功利心肠,但是也自负于自己的学问,眼前这年轻人把他的得意事一一说出,也是高兴得哈哈大笑,“过奖过奖。学生只是为师分忧而已,我师袁继咸袁先生才是真正的德才兼备之人,我们三立书院学生众多,吾师忙不过来,我又无意于科考,便勉为其难帮他一下。哪里有什么真才实学啊。”

  龙宇奇道:“哦?先生为何无意科考仕进呢?能否为学生解释一二。”

  傅山微一犹豫,本不想交浅言深,但他偏又是个直性子,心中有话便要说的,只是这么一沉吟便开口道:“学生本来对官场习气便看不惯,我这样的性格,怕是到了官场之中,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吾师袁先生乃是海内咸知的鲠直之臣,前朝因得罪魏党中人,便被贬到太原做一小小提学。加上我父傅子谟终生不仕,精于治学,我也深受影响,早早的便熄了当官的念头。在这小屋之中读书育人,不亦快哉?”

  龙宇哈哈大笑道:“先生品行高洁,学生佩服。不过眼下天子励精图治,选拔贤良,先生既然读书,当秉承圣人之志,为国家出力,为百姓做主啊。何况你师袁继咸不日就要重新起用,听说就要出任湖广御使,专负责整顿吏治,为师尚且如此,先生你也不应落于人后啊。”

  傅山奇道:“我时常和我先生相聚,怎么没听说他要出任了?他可不会瞒我。”

  龙宇笑道:“学生我本从北京来,因为要赶到应天府去,可能比消息快了一点吧。不过确实是千真万确。”

  正说着话,门外跑进一小孩来,五六岁的年纪,眉清目秀,活泼机灵,甚是可爱。进门便来到傅山椅前,奶声奶气的叫了声:“爹爹,奶奶叫我来问下客人们是否在这里用饭。”

  傅山慈爱的笑道:“那是当然,你快给诸位叔伯见礼。”然后对龙宇道:“此乃犬子傅眉。”

  傅眉转过身来,有模有样的鞠了一躬,口中说道:“小子傅眉,见过各位叔叔伯伯。”龙宇本就喜欢小孩,自己的儿子也有三岁了,当下站起身来笑道:“好可爱的小孩,傅先生你真好福气啊。”说着话,从兜里摸出了个玉扇缀来,拉着傅眉的小手道:“叔叔可不能白受你礼,来拿着,这是叔叔长辈拿给叔叔玩的,是个孝字。你长大了要记得孝敬父母啊。”

  傅山见龙宇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小孩,当感到很高兴,便笑道:“龙兄怎么这么客气。这又何必?他小孩子家拿这么贵重的东西,万一给弄丢了可不好。”待他帮傅眉接过那扇缀一看,却是吃了一惊,温香软玉不用说,上面除了刻着一个孝字以外,底下还刻了一排小字,细看之下是“大内御制”四字。傅山连忙把东西塞回龙宇手里道:“公子怎的如此糊涂?宫里赐的东西哪能胡乱送人?快快收回去吧。”

  他却没料到眼前这龙宇,便正是当今大明天子崇祯皇帝,崇祯笑道:“傅先生不必推辞,朕确实是看傅眉可爱,心里喜欢才送与他的。既然送出去了,哪里有再收回来的道理?”这个朕字一出口,傅山吓出一身冷汗来,但是傅山也是精明人物,生怕上当受骗,便低头小声问道:“请恕罪,可有什么凭据么?”

  身旁那中年人站起身来笑道:“我乃是大明内阁大臣白长卿,这位是当今大明天子。傅先生请看。”说着从怀中取出核桃大的一方玉玺,递在傅山手上,傅山瞟了一眼便知真伪,连忙跪在地上道:“不知圣驾光临,望万岁恕小民不恭之罪。”说着,把傅眉也拉着跪了下来。

  崇祯笑着扶他起来道:“有何罪啊?朕本来便不想暴露身份的,你当然不知了。朕看你之罪,不在于对朕不恭,而是在于你躲在这小小书斋之中偷闲之罪。如何?傅先生你可愿意为国出力呢?”

  傅山犹豫一下道:“山野野人,无真才实学,万岁过奖了。小民只怕办坏了差事,给万岁您丢脸呢。”

  崇祯笑道:“谁说的?今儿和你说了不到一个时辰的话,你就帮我找了个湖广御使出来。傅先生你放心,朕相信自己的眼光,而且眼下中原混乱,确实需要贤良大臣来主持大局,你就答应朕,出仕吧。”话已经说到这份上,傅山也不可能再摆谱了,当下只好磕头谢恩。是夜,崇祯等一行人便在傅山这小小的书斋中过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崇祯辞别了傅山一家人,向太原赶去。

  山西太原,此时的太原衙门,大小官僚正忙得跟热火上的蚂蚁一般,团团乱窜。山西总督傅宗龙见人手不够,亲自出马指挥衙役们从粮库中搬粮食救济灾民。今年以来,山西也遭遇了特大旱灾,十余万灾民涌到太原城内乞讨为生,官府虽全力救济,但是每天多少仍然有十几人因为虚弱而死。

  崇祯皇帝一行人就在这大乱之时进了太原城,见灾民遍地,崇祯那本来就很消瘦的脸更是板得跟块铁板一样,眉头几乎都锁在了一起。一行人直接打马来到了衙门处,见衙门旁边设的几个粥棚都是人满为患,但是灾民们很遵守次序,并不慌乱,显然民心还是稳定的,崇祯脸色才见好了点。一个道台模样的小官见这群人骑着高头大马直接走到了衙门大门口,连忙跑上来一连串的喊道:“哎哎!你们几个怎么回事?这是衙门啊,你们怎么还不下马?”

  一个锦衣卫笑着摸出自己腰牌递了过去,那小官一瞧,“大内锦衣百户”!而且看样子还只是个跟班,连忙换了脸色道:“是哪位钦差大人来了吧?小人立刻去通报一声。”

  崇祯帝道:“不用了,我们就这样进去,看看老爷们当的这个官当得怎么样。”说着下了马,直接走进大堂。

  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吵吵嚷嚷的,“总督大人,到时候可别说小人没提醒你,你库里没粮食了,可以等朝廷下拨嘛,怎么能动军粮呢?这山西一方重镇,万一边事有什么变动,没有军粮,你可怎么担带?”说话的,是被贬到山西做巡按御使的温体仁老兄。

  傅宗龙带过兵的人,脾气也大,嗓门更大,道:“眼下火烧眉毛了!这就是有大变动。门外百姓十来万没饭吃,天天饿死人,你还觉得小了?”他刚这么说完,就听门外传来一声“好!”

  众官员一齐转头看去,全都惊呆了,崇祯带着白长卿和新任锦衣千户兼大内侍卫的窦成老头正迈步走了堂来。还是温体仁、和傅宗龙反映快,连忙起身跪了下去,众人齐呼:“吾皇万岁,请恕臣等未曾迎接之罪。”

  崇祯自顾走上大案后坐下,挥手道:“都起来吧。朕刚才在外面听了一阵,傅宗龙可以说是说出了朕的心里话!什么是大事?大明朝的百姓就是最重要的大事!山西遭遇灾害,不能怪你们,但是你们作为地方官,要不管老百姓的死活,那朕就容不得这样的官!”一番话,只把温体仁说得瑟瑟发抖,汗如雨下,几乎不能控制自己。

  崇祯看了看他,道:“温体仁朕把你贬到山西来,本来是想着能让你明白些做官的道理,毕竟你也是状元出身,历经宦海沉浮,不会是个不知道事理的人。可是今日听了你说的话,朕真的对你很失望,你的心里还只是想着怎么捞取升官的本钱,没有一丝一毫放在百姓的身上。”说完,崇祯靠在椅子上想了想,接着道:“传朕旨意,革去温体仁官爵,回京听候处理。你们记住,你要一心一意只记得升官,那么这官只会越来越小,你们要一心一意为民办事,这官才会越来越大!”

  处理完温体仁,崇祯又对傅宗龙道:“朕特批的五千石粮食近日就会运到山西各地,你要记住好好分配,尽量别饿死人,好好的稳定人心。”

  傅宗龙心里又喜又怕,喜的是自己做的事皇帝不仅同意,而且还有夸奖,怕的是皇帝现在正在火头上,自己千万不要一个不小心,办坏了差事。当下连忙点头道:“万岁放心,臣等必定牢记万岁的指示,尽心竭力的为百姓做好事。”

  “对了,朕向你打听个人,袁继咸在太原吗?他此刻在哪里?”

  傅宗龙忙答道:“万岁,袁继咸现在是山西提学,平时主要在三立书院授课,此次旱情严重,袁先生捐出家产,带领着学生们在城中救济灾民,臣马上叫人去把他召来。”

  崇祯点头笑道:“傅宗龙啊傅宗龙,一说到这袁先生,朕就要忍不住责你两句了,袁继咸他本是耿直清持之人,又有才学,前朝得罪人被贬到太原来做一小小提学,朕不记得你们就不提醒朕了?你傅宗龙有军功,又能亲民,确实难得,但是平时也要多注意一下身边的人才,为朕好好推荐嘛。”傅宗龙连声称是。不一会,袁继咸被叫到了衙门,崇祯上下打量一番,待他磕头完毕,笑道:“袁先生以气节、文章教导学生,养山西学子的浩然正气。朕是衷心感佩,今日朕特封你为湖广四省巡按御使,望你能将自己的优秀品质传到南方去,望先生别辜负了朕意。”

  老头袁继咸在太原教了好几年的书,重振了一度衰落的三立书院,虽然也是有了一番作为,但是未免时常感到自己是大材小用。今日皇帝突然来到太原,任命自己一下做了四个省的巡按御使,又惊又喜,深感知遇之恩,当即磕头谢恩。旁边的白长卿道:“万岁,那么不如一道把山西巡按也给封了吧?”

  崇祯笑道:“嗯,没错。朕封傅山为陕西山西两省巡按,你们可有意见?”

  傅宗龙早知道傅山的名头,袁继咸是傅山的老师,也知道自己学生的本事,俱磕头道:“万岁任人唯贤,我大明之福也!”

  皇帝微服出巡,惩办了素有民怨的温体仁的消息,轰动了太原城,连同封袁继咸、傅山这两个素有民望之人的事一起,在民间飞快地传开了,农夫、土子、商贾、香客,交口称赞天子的圣明。崇祯的勤政、惜民和明察秋毫,大内侍卫的刚武勇猛,都被百姓们传得神乎其神。就在人们交口称颂的当儿,崇祯皇帝又开始上路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