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震惊全场

  此歌一出,谁与争锋!

  特别是那位秦寿,嘴巴大到都可以装下鸡蛋了!

  听众也惊讶无比,毕竟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

  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

  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可知作者肯定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

  想象一下,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能写出这歌的人,怎么说年纪也是40左右啊,可观看赵任飞,不说了,不超过25岁,让他们很难相信!

  他们想的没错,苏轼当年41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1706年苏轼贬官密州,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

  可现在就不是苏轼的了,他的主人变成了赵任飞!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

  抒情和议论!

  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除此之外,也反应出了思念的思想感情,让在座的人情不自禁的想起了自己的家人,甚至有几位妹子开始微微哭泣起来,很多人的眼睛不禁湿润了!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但在他们看起来,把这诗和赵任飞联系起来,这是说明他很想念自己的父母,也有美中不足,如果这歌在中秋节的时候唱,就更完美了!

  所以他们认为,这歌词不是赵任飞写的,也不可能是赵任飞写的,他们都是从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过来的,

  也有很多的主持人,甚至还有些记者,不过电视台机智的没收了他们的摄像机!

  不过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杨凯已经静悄悄的把这一切都给录了下来!

  工作人员当然也会经常,不排除被记者收买的嫌疑,虽然几率小,可有胜于无,所以还是要检查滴!

  不过杨凯就不同了,如果这些视频真的流传出了外面,他们也不会,不要说不会了,根本没这个胆,不敢检查他的,所以他理所当然的安全通过!

  此刻的他,正在猥琐的躲起来,毕竟这有摄像头,以防万一,如果这些人有别的方法“偷渡”进来摄影设备,就药丸了!

  他躲在一个摄像头的视野盲区,根本拍不到他!

  听众也纷纷讨论!

  “这歌是他写的?”

  “在外面没听过,应该是!”

  “这是一种全新的唱法,不同于现在的唱法,不过真的好好听!”

  “这是一个天才,不,不能说他是天才,简直就是妖孽,这才多大啊!”

  “注意到没有,这歌词不是普通人写的出来的,写出来的人肯定经历多很多的曲折,我已经感受到了他的苦!”

  “他的社会经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完胜我们所以人,最重要的是,他比我们都小,我已经闻到世界要发生一场腥风血雨,关于他的腥风血雨!”

  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甚至有些真的天才,还是不相信这是他的写,用他们自己写的和赵任飞比,一个是天,一个是地,根本没有可比性!

  可他毕竟太年轻了,所以大多数人认为这个某位音乐作词家给他的,同时也是羡慕嫉妒恨!

  这才是真的震惊全场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