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望

  三月七日夜。

  没有月光,只有黑漆漆的一片,白天繁华热闹的上京也在黑暗中沉睡了下来。巷子中偶尔传出几声犬吠,但随即又回复了宁静。

  打更人从一条小巷中转出,敲着梆子喊了几声以后,又消失在了黑暗里。

  已经是子时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睡下,拥有百万人口的上京,仅有几处闪着微星般的烛火。

  突然,几点朦胧的灯火照亮了远处的一小片街面,它们晃晃悠悠地向前移动,后面跟了一长串的黑影。这一串黑影很长,足有二三百人,黑影中间是十余辆马车,传出一阵阵独有的“吱吱呀呀”声。

  队伍走过长街,向城门走去。

  城门早已有人打开,几十个全副武装的军士列在两旁,等待着整个队伍的通过。

  他们正是北魏送亲谈判的队伍,为了不让还没有完全稳定的朝廷再此陷入混乱,他们只好深夜出行。

  队伍的最前面是几个打着灯笼引路的宦官,随后便是二百持刀抢的军士和马车。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注意,马蹄上都包了蹄布,以降低马匹在石板路上走动时所发出的声响。

  吕宁儿就坐在第三辆马车里,她头饰花钗,身着纁色衣边的揄翟,是一身新娘子的打扮(作品相关的资料为周制士大夫的礼服,此处为亲王妃子的婚礼礼服)。吕宁儿并非第二日就要成亲,但礼服出门却是婚嫁的礼节,她虽然身为公主也不能例外。

  这次北魏所请求的婚嫁形式其实是鲜柔氏所特有的换婚风俗。

  鲜柔曾有这样的规定:异部男女婚姻,男部要将本部女子一人回嫁,以补齐女部人数。这个风俗已经拥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鲜柔百部争辅时期的产物。

  五十多年前,鲜柔虽然已经占领燕地建立北魏,但这种风俗还是被鲜柔官宦贵族们沿袭了下来。只是,这种换婚风俗的意义,从保持本部繁衍能力,变为了增强政治婚姻的效力。

  夏国文华公主是政治婚姻的筹码,吕宁儿也是。不过,吕宁儿要比赵珍幸运很多,至少,她要嫁的那个人,吕宁儿曾经见过,而且有不错的第一印象。

  吕宁儿还记得昨日吕继的嘱咐,当时,她很想拒绝,但是她又不得不答应下来。那本天书真的那么重要吗?她既明白,又有些不明白。她明白的是,不论自己成功与否,被夏国发现后,必然是死(两国和好或囚,两国开战必死);她不明白的是,自己是否真的值得这样做——为了那个杀害自己母亲的哥哥。

  吕宁儿又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突然间,她好像还站在鸾羽阁内,正为母亲梳头,肃太后那一头长长的白发,一直拖到了地上,在自己的眼前摇晃着,是那么的耀眼。

  吕宁儿揉了揉眼睛,确实是幻觉。她还记得自己母亲被砍去头颅时的情景,母亲,确实已经死了。

  吕宁儿并不懂政治,她也不愿意去懂,她还想回到小的时候。那时候,母后和皇帝哥哥都护着她,即使闯了大祸的时候也是。不过,那些快乐而且刺激的日子再也找不回来了,如今母亲已经死了,而皇帝哥哥也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变得冷酷无情,变得自以为是。

  她恨吕继,她不明白,吕继为何一定要杀母亲,难道王者的权力真的非要以生命为代价进行争夺吗?难道这一切不能用一个缓和一些的方法来解决?或许那样,母亲就不会死了吧,而自己也不用远嫁。

  吕宁儿又想到了自己将要嫁给的男人,夏国的宁亲王。共同拥有一个宁字,似乎是巧合,但谁又能说不是命运?看到母亲的死亡,自己那天竟然就那样鬼使神差的说要嫁给他,而因为有换婚的习俗,吕继竟然也同意了。

  “秋风吹来兮,秋叶随风逝。或可早安眠,再图为来世!”想起夏国宁王,吕宁儿又记起了当时那位女子吟咏数遍的诗句,此时徐徐吟来,感觉又是不同。

  “不知道他们二人是否真的成了眷属。”吕宁儿默默地想到,“得如此男子相爱,那女子即使是立刻死了,也是无悔了。”想完,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不过,吕宁儿马上又苦笑起来,“宁王既然深爱那位女子,又如何会理睬我?我嫁了他,还不是如同他的王妃一样,在府中郁郁。我真傻,居然选了这样的一个人。”

  这些天来,她一直身居皇宫,并不知宁王与王妃和好之事,而吕继虽然知道,却认为没有必要说起。

  吕宁儿又胡思乱想了好一阵才收了心神,她把侍女舜华叫上了马车,问道:“我们现在出城了吗?”

  “回公主,我们已经出城了,已走了三四里路。”舜华答道。

  “我哥哥静王呢?”

  “公主,静王殿下还在前面车子里。”

  “嗯。你让他把队伍停一下,我想再看一眼上京。”吕宁儿微笑着说,此刻她的心中,其实只有苦涩。

  很快,队伍便停了下来,静王亲自来到妹妹车前,扶她下车。

  静王也确实舍不得这个女孩子,她活泼开朗的性格不论在谁面前都能派上用场,这点即使是他们最年长的兄长也是举双手赞同的。

  吕宁儿虽是公主,但她却远不同于其他公主的宁静娴淑,她喜欢舞枪弄棒,喜欢四处郊游玩耍,是天生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不过,经过大年夜的政变,吕续发现这个妹妹也变了:她突然有了从未有过的深沉和稳重。她脸上虽然仍挂着笑容,但此时的笑容已经不同于往日——以前的她总是开怀大笑,但现在,她的笑容几乎没有一点笑的样子。

  吕宁儿向静王道了谢,转过身向上京的方向望去。

  夜很黑,但好在城墙上有不少供守夜兵卒照明的火把,照出了城墙的轮廓。

  吕宁儿望着远处的城门和城墙,心中一阵感慨:她就要离开这个居住了十几年的城市,可能再也不会回来。

  “我们要赶路了,再走几里路,就会有两千彪骑营的骑兵换下近卫军,那时候,我们就要加快速度。我们得在天亮前走到上京五十里(约二十一公里)外的地方。”静王把妹妹扶上车,向她说道,“我会一直保护你,直到你出嫁的那一天。”

  ****************

  不好意思,今天有点事,传得有点晚了,向大家道歉。

  在此顺便回答一些读者的疑问。

  前几天,大家对王平对韩彬的态度有点不理解,这个问题我在随后的一章已经解释了,不再多说。

  我想说的是王平现在的状况。

  不少读者认为,王平不如扶苏、甚至不如吕继,这是确实,但这只是暂时的。

  扶苏穿越后,有几十年的帝王生涯,他在这个世界的成就,也是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完成的,王平暂时不如他,并不奇怪。而吕继,他也当了十年的皇帝,虽然他一直受到肃太后的压制,但他毕竟有这么多年韬光养晦的经历。他所表现出来的帝王气质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造就的,所以,王平暂时在气质上略逊于他,也是必然。

  现在,王平只是刚到这个世界几个月,而且这几个月里,他除了在王府中找点事做外,还没有经历太多的大场面,每天只是待在王妃、丫环、几个护卫中间。他虽然有了点名声和名气,但对于他来说,现代人的成分还是大些。很多时候,他还是想保持自己原有的习惯。当然,这也是暂时的。

  王平需要一个磨练的过程,在随后的情节中,他会逐渐的成长起来。这就像亵du中的罗格一样,他需要一个由人成神的过程。

  很读者对于扶苏穿越问题疑问很多,问扶苏为什么不发明东西?在此,我也向各位大大解释一下.

  在书里我写扶苏是一位法律专业的女生,就是为了解释这一点。其实,女生们并不像我们男生一样,把火yao的配方当成兴趣来记忆。她们更多的是把它当成一种知识,考过试以后,很多都会忘记。

  在上大三时,我曾经作过一次调查:问我们宿舍每一位男生光速是多少,结果八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忘了。后来,我又托了位女生调查她的宿舍,结果八个人中只有一人答对。也许,现在很多初高中的女生还记得这个数据,但上了大学后数年不用,记得的就不会多了。

  我在上高中时,还曾问过代数老师一道物理题,但很遗憾的是,这位刚刚从名牌大学毕业的数学老师看了半天也没有算出来。其实,就是让现在的我回头算高中的题目,我也十有八九不会。

  我说的这点,大家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信了更好,但不信的话,就请你把扶苏没有进行发明创造这件事当成是为王平登场所安排下的特殊剧情。其实,不少女作者的穿越文里都没有发明,如我喜欢的《吕汉》和《清宫画师》等等。

  不过,扶苏虽然没有发明,但他的位置很重。他开创了新华夏的繁荣,他如同新宋里的石越一样,是站在一个高山上对整个民族国家进行改造。他所作的事情远比一两件发明要重要的多,也有效的多。他增强的是整个民族的科技水平和发展潜力,而扶苏本人也是王平目前所不能逾越的高山。他的神话,将是王平的动力和助力,王平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超越他。

  对于感情问题,王平现在还是处于刚刚进入这个世界时的懵懂期。王府里的几个女人之间有复杂的矛盾,至于怎么处理,王平还要再犯一阵子愁。另外,有人认为,扶苏对妻子非常忠心,只有一后一妃,王平远不如他。这点可以这样理解,但也不要忘了她曾是女生。如果让我现在变成一位女孩儿,我恐怕也不愿意嫁给男生。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

  最后,还是要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希望大继续支持我。

  再加上一句,其实,我在很多细节上留了不少小的伏笔,不知道大家发现了多少。呵呵。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