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辽夏的决战 8

  随着各种尝试的失败,战局渐渐对辽军不利。中路辽军十万之众,每日粮食消耗甚大,粮道被断,不出几天便面临着断粮的巨大危机。无奈之下,只能缩减士兵的口粮,如此实行了几日,兵营中已经怨声不断,辽军士气日渐低落。

  对阵的西夏军营中,却是另一番景象,党项人已经掌握住了战场主动,接下来要商讨的是要不要将辽军彻底击败的问题。这下西夏阵营的意见比较统一,大家都赞同趁势大败辽军,没藏太后也倾向于如此,但是,她还是想听取更多的意见再做决定,特别是李皓贤的意见。

  李皓贤风尘仆仆的来了,带着胜利的荣耀和年少有成的自信,再次来到众人的面前。这回,各族族长和将军们投来了更多赞许和钦佩的眼光。没藏太后不禁得意起来,笑道:“皓贤,这次你干得实在漂亮,哀家果真没看错人!你的好兄弟仁多凌矢也没让哀家失望,他在西面拖住了大部辽军,保障了我们侧翼的绝对安全!”

  李皓贤道:“这场战是全西夏齐心协力的结果,皓贤只是略尽绵力,算不上什么功劳!若没有万千将士的浴血奋战,我一人又有何能耐战胜辽军铁蹄!”

  没藏太后道:“很好,你不贪功,哀家很欣慰!但有功还是要赏,待仗打完后,哀家再对你等功臣论功行赏!今天招你来,是为了听听你对时下战局的意见,下一步,我军当如何去走?”

  李皓贤胸有成竹道:“太后,这几天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如今我军已经占据主动,破辽指日可待!但是,太后还记得我当初提出的对辽方略吗?”

  没藏太后道:“记得!你当初提议‘欲和先战,先战后和’!可是现在我军已经胜券在握,还有和的必要吗?若此时议和,岂不放虎归山?”

  李皓贤道:“和,当然要和!太后,我们的眼光不能只放在当前,要为今后想想!现在议和,大家或许会不理解!请容皓贤为您分析一下!如果我们再战下去,鉴于目前战场上的形式,辽军必会大败,若是此次我们侥幸将辽帝击毙,那么辽国必然数年甚至十数年不能南侵,可是如此我国将与辽国结下大仇,辽太子继位后,必定念念不望报父仇!待他卧薪尝胆数年后,举国南侵,届时辽军同仇敌忾,哀兵难挡,西夏将有亡国之险,此为一祸也!其次,如我们大败辽军,但辽帝逃脱,则他必然也不会善罢甘休!作为一个大国皇帝,辽帝三番四次败于我西夏,丧师辱国,一个皇帝的脸面何在?他将如何面对他的臣民?所以他唯有继续兴兵复仇,脸面上才能过得去,才能向臣民交代!如此一来又不利于我西夏长治久安,此又为一祸!而相反,如今我们已经狠狠地教训了辽军,趁现在两军还在僵持状态,我方主动提出议和,若辽帝聪明的话,自然清楚眼下己方的处境,便会顺水推舟,答应议和,这样他的面子也过得去,且此次之后,他见识了我西夏军民的顽强,加之有和约约束,便不会再轻易南犯,有利于我西夏的长久安宁!战有两祸,和则有利,因此我主张趁此机会与辽国议和!”

  没藏太后听完,甚觉有理,点头道:“说得好!两国交战,必定生灵涂炭,即便重创辽军,我西夏子民必然也要做出重大牺牲!如此没完没了的打仗,实非我们所愿!还是见好就收吧,众位卿家觉得如何?”

  众将领相互对望,一时不敢发言。没藏太后见众人仍有疑虑,便主动寻求支持,问一直依仗的谋臣吴昊道:“吴先生,你认为哀家如此打算,是否合适?”

  吴昊道:“太后圣明,乘胜议和,保我西夏长治久安,乃睿智之举!”

  “哦,吴先生赞成议和!众位卿家,你们的意思呢?”

  吴昊是元昊朝的重要谋臣,李元昊的许多大政方针都要听取他的意见才做决定,因此其在西夏朝廷威信极高,眼下众将领见吴昊都赞成议和,那便也附和起来,纷纷表态支持。太后见众人意见终于统一,十分欢喜,但派何人去辽营议和,又让他犯了难。

  “吴先生,哀家想让你出使辽营,促成两国议和!”太后反复思量,仍然觉得此等重任非吴昊莫属。

  吴昊心中也早有周密的准备,于是当仁不让,应承道:“承蒙太后如此看重!吴昊必不负所托,倾力促成两国议和!”

  西夏阵营方针已定,吴昊经过筹备后,在一队剽悍的西夏骑兵护送之下,来到辽营,施展其舌战群儒的本领,终于劝服辽帝罢兵,但西夏也为此付出了一些代价,如为元昊朝与辽的摩擦向辽道歉,向辽称臣,每年岁贡等,这些条件对于已经在战场上取得主动权的西夏来说,有些苛刻,但是西夏还是获得他们急切希望的东西,那便是和平,辽国在书面上做出了承诺,今后不再对西夏妄动干戈。

  和议基本达成,没藏太后总算松了口气,不但她可以松口气,西夏也终于得到喘息的机会了,这一年来,西夏战端四起,整个国家已经疲惫不堪,不能再打大战了。从万千臣民那如释重负的脸上,没藏太后觉得议和这个决定是做对了,对于现在的西夏来说,安定大于一切。

  辽夏和议签订,辽朝开始全线北撤。李皓贤指挥部队让开一条道,让辽军北返。北归的辽军已经没有了先前的骄纵,长长的队伍里,兵士们拖着疲惫饥饿的身躯,迈着沉重的步伐,向北方缓缓走去。李皓贤指挥着军队在远处监视着北撤的辽军,直到他们撤过黄河北岸。

  夜晚,西夏大营灯火通明,为了庆祝此次抗辽的胜利,没藏太后设宴款待群臣,李皓贤昨日已经见到了从西面赶过来的仁多凌矢,两人抵足长谈了一夜,今天,两人又坐到了一起,歌舞升平中,西夏君臣都聊得甚欢。没藏太后今天特别高兴,情不自禁多喝了几杯,便当着众大臣的面,忽然对李皓贤和仁多凌矢言道:“皓贤,凌矢,你俩近来的表现哀家很满意,他日必成西夏栋梁之材!以前元昊王在世时,哀家见他时常愁眉不展,便问他为何!元昊王说,现在他身边可用的人才太少了!哀家不解,问他,我们有如此多晓勇善战的将士,怎么还抱怨人才少呢?元昊王叹气说,良将虽好,但缺少能独当一面的人,让人忧心!直到今天,哀家才明白元昊王所忧虑的原因!我们这一代,还有吴先生以及嵬名将军等人坐镇,可是待我们身故之后,谅诈的江山就要靠你们这些后辈去经营了!”

  没藏太后再一次言明打算将未来的重担交付于己手,李皓贤和仁多凌矢皆感荣耀,双双站起,发誓一定尽心尽力保西夏江山。李仁两人的再度受宠,很快便引来了没藏讹庞的妒忌和不满,视两人为眼中钉,心里已在盘算如何将两人除去。

  …………

  辽国方面,虽然辽夏和约已签,但是辽国君臣上下对此次辽夏之战打得如此龌龊皆心有不甘,在西线与仁多凌矢交手的耶律达和克部虽一路受夏军牵制,但也没有受到重大打击,还在贺兰山侥幸获元昊的遗孀及其官僚家属以归。因此骄横一时,心有不忿,在辽军重新获得补给后,自觉尚能与夏军一战,于是夜入大营,向辽兴宗请战道:“圣主,我辽军以雄狮伐夏,却弄得不胜而归,兵士们皆忿忿不平,如今我军已补充给养,战力恢复,而夏军以为我军已退,必疏于防备,请允许我率兵偷袭夏军,再觅战机,助我军大胜!”

  辽兴宗对此次的战果也不满意,但碍于辽夏和约签订,不好全军再战。如今耶律达和克主动请战,正合他意,遂决定给他五千兵马试探进攻,若失败,则全军后撤不再恋战,若成功,则全军折返,再攻西夏。

  西夏这边,夏军大部已随没藏太后归返兴庆,众将也无心再战,只等着邀功领赏了,只留下李皓贤和仁多凌矢的部队殿后,幸得李皓贤有防范意识,手下士兵原地不动,固守大营,让辽军吃不到半点便宜,耶律达和克见西夏有了防备,只得退兵而去。

  仁多凌矢望着辽军灰溜溜撤去,对李皓贤道:“幸亏皓贤兄弟及早防备,否则让他们偷袭成功,我们虽然兵多,也难保安全。李皓贤笑道:“凌矢兄弟,我突然有个大胆的设想,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也去偷袭辽军,你看如何!”

  仁多凌矢道:“这主意不错,可是我们刚与辽缔结和约,现在去进攻他们,恐落得毁约的名声!”

  “是他们毁约在先,我们只不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深而已!我们是时候再打痛他们一下,让他们知道毁约的下场!”

  “可是,这事要不要先禀报太后!”

  “战机稍纵即逝,来不及了,事后再跟太后解释吧!”

  军账内,李皓贤对各军将领部署任务。“兵不在多,而在精!如今辽军经过我们先前的打击,其势已衰,众将士归家心切,若此时遭我军突然打击,必然乱作一团。当然,我们要考虑到辽名将耶律仁先也在军中,所以辽军必然有重兵殿后,我们若攻击其尾部,必吃不了好果子!我决定,绕开其尾部,兜个弧线,去到辽军侧面,从侧面突袭,或许能收到效果,但是不能恋战,杀伤其一部便退走!此次偷袭由我带领,凌矢兄弟负责守营!”

  分配完各自任务,李皓贤便精选了一万骑兵,连夜出发了。北行的辽军的确没有料到如此的突然袭击,在兵士们归心似箭,辽朝君臣皆以为战争已经结束,放松警惕之时,北撤的辽军突然被夏兵从侧翼偷袭,虽然夏军人数不算多,但是打在毫无防备的辽军部队腰部,整个辽军立即乱成一团,成鸟兽散。李皓贤抓住机会,猛打猛插,一举将辽军斩断为两截,后因辽军开始稳住阵脚,援军从四面八方涌来,才收兵而退。然而此偷袭已杀伤敌大部,致使辽军损失惨重,雪上加霜。

  战报和李皓贤的解释书信很快便送往兴庆,送到没藏太后手中,喜人的战果却并没有消去太后对李皓贤擅作主张的不满,抱怨道:“皓贤也真是的,这么大的事情也不与我事先通报一下,我们刚与辽国签订和约,如今他却又起战端,让我等如何向辽国交代!他只要打退辽军袭扰就可以了,何必如此!”

  在旁的没藏讹庞立即煽风点火道:“太后,这可不能等闲视之,现在他小小年纪,就不将太后您放在眼里,等将来他羽翼丰满,更加不可一世,恐怕连你也难节制他!”

  没藏太后虽然对李皓贤有怨言,但还是打算息事宁人,不想事情闹大,道:“好了好了,我知道你对他有不满!你的话也太过了吧,皓贤哀家还是十分看重的,这次只是年少气胜,失了分寸,人谁无过,等他回来,我骂他一顿便是了!”

  没藏讹庞还想说些什么,没藏太后止住道:“好了,此事到此为止,不要再提了!”没藏讹庞自讨无趣,便也不再多说了。此事便偃旗息鼓下来,事后没藏太后遣使向辽国赔礼,辽帝虽然很愤怒,但一来自己偷袭再先,二来刚大败,元气未恢复,只得忍气吞声,不了了之。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