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监斩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这不喊还好,一喊,陈杨和孟海都慌了神。

  这万岁可不是谁都能受得了的,别张儒只是一个国公,就是他是大明的异姓王,那也是断然不能接受这万岁的称呼的。

  否则,那就是谋反。

  还好同样跟着出来长见识的秦有天够机灵,猛然一打鸣冤鼓,等老百姓安静下来之后暴喝:“陛下万岁,陛下万岁。”

  这一喊,那些书生也意识到喊张儒万岁是在害张儒,对这位救他们出苦海的国公,他们多少还是带着感激心理的。

  秦有天一喊,下面的书生立马跟着喊陛下万岁,老百姓们有一种从众心理,自然也跟着喊陛下万岁。

  陈杨对秦有天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心里松了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淋湿。

  安抚好百姓之后,人群慢慢散去,少数书生留下协助几人处理案件。

  当夜,陈杨、孟海、郭兴三人联袂求见。

  张儒正在逗弄张慕言,听三人来见,马上让杨廷和开门。

  几人落座之后,郭兴率先发难:“公爷,不才有一言不得不,这般对待一个藩王,只怕朝中某些不怀好意的大臣,会对公爷颇有微词啊!

  公爷何不命人将其罪状整理成册,然后押解进京,待陛下定夺?

  怎么,周王也是当今圣上的王叔,公爷只是臣子而已,僭越之罪,公爷完全没有必要担。

  至于陛下要如何处置周王,那便是陛下的事了,到那个时候,也不会有人再趁机刁难公爷。”

  他这番话倒是完全为张儒着想,可张儒却摇头否了他的建议:“郭兴,本公知道你一番好意,可你知道本公这些年到底是怎么过来的么?

  当年陛下还不是陛下,他只是东宫太子,妖妃万氏意图左右先帝想法,废储君,另立太子。

  当时本公在大同边镇,面对二十万鞑靼铁骑。

  本公靠的,死死战不退,最后回到京城,才有那么多人愿意跟随。

  之后陛下登基,鞑靼再次犯边,又是本公率军退敌,虽未能真正有效杀伤鞑靼人,却也让鞑靼数年不敢轻易犯边。

  世人皆道我张文轩用兵如神,却鲜有人知是我深夜入鞑靼汗帐,跟那个时候已经有些离心离德的巴图孟克了半个时辰的废话。最后是靠着威胁对方,才让对方不敢寸进。

  离得近的大同之战,一战之下活捉鞑靼大汗巴图孟克,彻底剿灭三十万鞑靼有生力量,以至于草原上十年之内无兵可用。

  本公靠的是什么?

  无他,惟死战尔!

  官场如同战场,那个时候多少人在朝中攻讦?万安一党数百人联袂上奏,我张文轩意图不轨,想要谋反。

  可我挺过来了,所以现在我是定国公,而不是逆贼张儒张文轩。”

  郭兴抢便道:“公爷明明可以用一种相对温和的手段,为何一定要如此偏激?”

  张儒叹道:“算了,本公不想解释,你不懂的。”

  陈杨阻止了想要继续下去的郭兴:“既然公爷已经做出了决定,我等听从差遣便是。”

  孟海则微微垂首,似乎在思考。

  有些不甘心的郭兴被陈杨拉走,出门之后,他拂袖而去。显然,他还是有些不理解为什么明明来之前已经好了的,到了这里,张儒不过了几句话,他们就变卦了。

  杨廷和意味深长的道:“公爷,这几个年轻人,还需要历练呐!”

  张儒笑骂道:“得你好像已经年纪很大有了一样。还有,你可以叫我老大,不用一口一个公爷。”

  杨廷和有些不习惯的叫声:“老老大。”

  他总感觉张儒和自己兄弟之间的互相称呼,就像是某个山寨里的山贼马匪一样随意,没有半规矩可言。

  张儒饶有兴趣的问:“你倒是,我为什么要选择如此大张旗鼓的斩了周王?”

  杨廷和道:“我认为,老大这么做有两,一是震慑南方那帮不知天高地厚的官员,二则是要引蛇出洞。”

  张儒赞许的头:“不错,你的脑子比郭兴那榆木疙瘩要灵活些,我身边的人要都跟郭兴这子一样,那我可得忙死去。这开封府城乃是朱同镳经营了数十年的地盘,而且人家自从得到这片封地之后,便一直都在这片封地上作威作福。

  区区数百人,哪里只有这么人愿意供朱同镳驱策?

  这开封城里的人,估计除了百姓之外,十有都是周王府的人。

  我如果不杀朱同镳,他们完全可以尾随押送的队伍前往京城,在半道上就把我的人杀个干干净净,回来之后,朱同镳又可以在这里作威作福。

  我不想去了江南之后随时还要提防一个藩王,所以我必须先斩草除根。

  没了朱同镳,按些人就是没了牙的老虎。他们要杀人,就需要牙齿。所以,明天监斩的时候,肯定会有人劫法场。

  到时候,可还是需要兄弟们配合才行。”

  杨廷和道:“老大,不如等范兄他们回来之后再吧!”

  张儒摇头道:“等不了了,话已经出去了,如果这个时候变卦,你让老百姓如何看待?

  已经有一个朱同镳让他们伤心了,如果再来一个张文轩让他们伤心,这些百姓的心,可还能向着咱大明朝廷?

  民心不能丢,丢了民心,就等于丢了江山社稷。

  陛下身体不好,咱们不能给他添堵了。”

  杨廷和叹道:“老大一心为大明着想,也不知是对是错啊!”

  张儒笑道:“对也好,错了也好,反正已经做了。不管那么多,以后的事,谁也不知道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等到江南官场肃清之后,这些年轻人估摸着也能成长起来了。到时候,大明就不会需要我这个武夫了。”

  杨廷和心中一跳,问道:“老大,你这是?”

  张儒有些不自然的干咳道:“没什么,就是随便而已。你让姜伟多注意一下城外的动向,我怕明天这法场上,真的不会太平。”

  杨廷和知道张儒有话瞒着自己,只好躬身领命。(未完待续。)<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