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点醒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为何?”白展鹏想起他曾说与好友之妻相识,忍不住皱了眉头,“难道你真与…”

  “我与赵娘子自然是熟识的,另外当初赵先生病倒,还是我替赵娘子指了路找到前御医府上,勉强算得上赵先生的半个救命恩人。”楚歌欢半倚在椅子上,半垂着眼眸,嘴角挂着邪魅的笑,让人看不出他心里所想。

  白展鹏听得如此,笑道,“好,明日一起去吧。”

  两人议定,又说了半晌各城奇闻异事,就散去歇息了。

  隔着楚家别院不远处的田府里,田夫人难得盼到了田老爷宿在她房里一晚,拉着田老爷闲话,说起白日诗会,田老爷对豆腐所做的美味菜色,和赵丰年的诗才,真是赞不绝口。

  他这一辈子,除了研究医术就是诗书,极少关心家里的铺面产业,大抵都是田夫人在打理,所以,她听得这事,反倒第一个想起的是生意,旁敲侧击问了几句,果然如同她所想一般,赵家办这诗会是为了给家里的豆腐生意打名声,真是好手段。自己那愚蠢的女儿,若是听得这样的实情,不知能否从迷恋里清醒过来?

  她越想越觉有些机会,也不顾田老爷已经睡下,悄悄穿了衣衫,带着两个贴身大丫鬟,就去了荷院,果然那正房的灯火还没熄灭。

  见得夫人突然上门,守门的小丫鬟吓了一跳,连忙要进去通报,却被田夫人拦住了,遣退了她们,独自推门进去,正见田荷坐在灯下捧了本诗词,看得入迷,痴痴落泪,恨得她真想一巴掌拍上去,狠狠打醒这个乖巧了十几年,最后却犯了浑的女儿。

  田荷正兀自伤心,猛然惊觉有人进来,还以为是贴身丫鬟,连忙擦去眼泪,呵斥道,“不是叫你们外边伺候吗?”

  待看得桌前坐的是亲娘,惊得立刻就站了起来,上前见礼,小声道,“娘,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安歇?”

  “有你们这两个不省心的女儿,我如何能睡得安稳。”田夫人叹气,“你妹妹从小性子莽撞霸道,做下那事也不算出乎我的意料。可是你这般乖巧懂事,马上都要嫁人了,怎么还做下这样的丑事,若是被你夫家知道,退了亲事,你这辈子可怎么过?”

  田荷听得娘亲数落,又流着眼泪跪了下来,满眼都是委屈,“娘,女儿不孝,女儿只是倾慕赵先生诗才,他那样高华清奇的人,这辈子女儿恐怕再也碰不到了,若能在他左右常伴,女儿就是为奴为婢也心甘,只愿日日与他谈诗论词,赏花赏月…”

  “你…”田夫人听得女儿说出这般不知廉耻的话来,气急举手欲打,却见女儿已经主动扬了起了秀美的脸庞,闭上了眼睛,一副认打认罚的模样,她颓然又放下了手,叹气道,“咱们田家,虽说不是什么豪门大族,可也是杏林世家,你一个嫡出小姐,要给人家为奴为婢,我们田家以后还有何脸面在灵风城里立足?”

  田荷倔强的挺直脊背,不肯向母亲妥协,田夫人也不理会她,继续说道,“你喜欢赵先生的诗才,倾慕他高华清奇,岂不知他只是表面如此,实质上也是个满身铜臭的商贾,他…”

  听得母亲辱及倾慕之人,田荷只觉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立刻反驳道,“娘,你恨女儿不争气,只管打骂女儿就好,不要累及先生。”

  田夫人实在忍不住了,一巴掌甩到女儿脸上,恨道,“我说的是事实,他今日办那诗会,以豆腐命题,得了无数称赞,岂不知那豆腐作坊就是他家的产业,他是起这豆腐是云家村赵家做的一种新吃食,又嫩有滑,极是美味。

  掌柜的于是坐不住了,安抚客人说今日豆腐一时供应不上,明日再来品尝,到时定然有豆腐宴奉上。

  然后就坐了马车,飞奔去了云家村。

  赵丰年一早晨起来,就把名单送去给里正,里正见得上面三个男子里两个是云家人,心下很满意,就让儿子挨家去报了信儿,然后集齐了众人一同到了赵家,赵家作坊里正在做第三锅豆腐,热气从门窗溢出来,显得格外热闹忙碌。

  赵丰年请了他们进账房,简单交代两句,说了男子八百文,女子六百文的工钱,一个月后,若是做事勤快,不出大错,就再涨二百文。众人心下欢喜,齐齐应着,一定好好做活儿。

  赵丰年唤了张大河和翠娘把人领下去说说规矩,就同里正说起私塾之事,预备六日后开学,每日上午作坊太过忙碌,就下午上课,每月束二百文。

  里正本来还担心束太高,听得只要二百文,顿时放下了心,这比当初的一百文高了一倍,但是比之另请先生,简直太便宜了,于是老爷子郑重行礼道谢,赵丰年还了礼,就送他出了门,然后稳稳坐在账房里等待生意上门。

  后院西厢房,瑞雪绞尽脑汁儿想着前世吃过的豆腐菜色,斟酌着写下来,然后再让吴煜、大壮和黑子拿过去,多抄几份,几个小子自觉能帮上家里忙,都很是兴奋,抹了一脸的墨汁儿都没察觉。

  翠娘带着两个小媳妇进来行礼,一见几人简直像埋在纸堆里,忍不住笑道,“这几个淘小子,快成花猫了。”

  瑞雪起身,让了她们进堂屋坐下,也不必翠娘提醒,就与两人说笑起来。

  两个小媳妇儿一个叫英子,一个叫石榴,瑞雪与她们都算相熟,他们两家都有孩子在私塾里,先前赵丰年病时,两人还来送过一百文钱,后来盖房子时,更是跟着忙前忙后好几日,瑞雪心里都记着,作坊里用人,张嫂子和翠娘也都说她们品性好,自然就先可着她们招收了。

  两人心里也多少知道一些,这必定是当日种下的善因,心里都极是欢喜,郑重给瑞雪行了礼,把称呼也改了老板娘,瑞雪简单嘱咐了几句,宽慰她们听翠娘分派活计就好,平日家里有事,或者身子不舒坦就打声招呼,不必硬撑。

  瑞雪本就是和善的性子,在村里名声又好,如此几句话,就让两个小媳妇心下更是感激,直道以后定然好好做活儿。

  前院正是忙碌的时候,坐不到一会儿翠娘就领了她们下去。<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