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九 杀个人头滚滚又如何?

  呜呜呜~

  幽幽哭声,连绵不绝。

  太子遣快骑传檄奔牛镇周围百姓,言尽诛武进大小官员并常州许多官员,为屈死的百姓报仇雪恨。

  果然,许多百姓来看。

  到了发现兵丁掘土验尸,有亲人埋在此处的,都忍不住哭了出来。

  突然,一阵清风吹来,空气中顿时弥漫一股恶臭。

  “殿下,尸体即将浮土,继续挖掘定有损伤,且都腐烂严重,恐有疫气蔓延,还请下令停止挖掘。”胡荣谏道。

  “暂停挖掘。”赵桓下令。

  看许多伤心欲绝的百姓,赵桓走到一老者前,躬身道:“敢问老丈,家里何人殁在此处?”

  老者抹着眼睛说道:“小老儿独子被强征来此,日夜不休负土烧砖,只因为跌了一跤撞坏了十余块砖坯,便被活活打死。”

  “老丈可愿取回尸体安葬?”赵桓又问道。

  “哎~”老者叹气道:“罢了,尸体腐朽,如何辨认的清楚?便安葬此处罢!”

  “便是领回,亦置办不起棺木,还是葬在此处罢。”

  “弄坏尸体,反而不美,不折腾啦。”

  “太子替奴相公报仇雪恨,他死亦瞑目,便莫要惊扰了。”

  周围百姓纷纷说道。

  赵桓团团鞠躬,高声道:“朝廷选人用人不当,致使各位家破人亡,责任不可推卸。

  本王在此,向各位乡亲父老赔罪!”

  “不敢,酷吏害人,如何能怪太子殿下。”

  “折杀小人,只要报仇便好,如何能要殿下赔罪。”

  “殿下仁义。”

  “幸得殿下做主,我等方能免了以后遭罪。”

  百姓或避身让开,或拜下回礼,都说不怪朝廷,只是酷吏作恶。

  何其淳朴也!

  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皇帝是好的,坏的都是下面的官府。

  天真啊!

  换做太祖太宗时,不,不要说这两个厉害的,便说神宗哲宗两朝新旧党争激烈时,也不会发生这等恶劣的事。

  盖因哪些皇帝是真的爱民,绝不可能让此等恶事发生。

  即便有官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残害百姓,也隐瞒不了,绝对要被清算的。

  到了本朝却发生了,说明了甚么?

  还不是赵佶贪图自己享乐,不理民生艰难,同时又宠信奸佞,方才让底下各级官员如此肆无忌惮地酷虐百姓。

  官员觉得皇帝好糊弄,胆子自然大的无边。

  讲真,若非赵桓不按常理出牌,说不得真被他们瞒过去了。

  后世史书记载的这场水患,不过是提到了选派廉访使督察赈灾罢了。

  即没说灾情严重,也没提到百姓苦楚。

  很明显,是当朝政事堂把此事压了下去。

  政事堂的相公能压下此事,没有赵佶的纵容能行?

  肯定不可能啊!

  对他老子,赵桓也很无奈。

  向百姓赔罪后,赵桓看向孟房,问道:“民怨沸腾,非你头颅不能平息,你可有话说?”

  “赵氏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今日殿下不经法司杀我,乃是自绝于天下仕人,储位迟早不保!”孟房怨毒地说道。

  “呵!”冷笑中,赵桓拍了拍他的脸,说道:“区区酷吏,安能代表天下士林?”

  说着,赵桓凑到孟房耳边,悄声道:“若是天下仕人都你这般,本宫便杀他个滚滚又如何?”

  “你……疯了!”孟房惊骇。

  他实在没想到赵桓如此丧心病狂,居然要作出屠杀士林的事来。

  赵桓不管他怎么想,退后挥手,喝道:“来啊,全部退出去斩了!”

  “喏。”

  得令,大队军兵开出。

  两个压住一个,刀斧手都捧着鬼头刀站在后面。

  “殿下明察,臣冤枉啊!”

  “饶命啊!”

  “岂能因贱民杀我?”

  “昏君,你迟早丢了储位,我在九泉之下等你!”

  酷吏们或求饶,或痛骂。

  负犬远吠,赵桓全不在意。

  “酷虐百姓,杀伤人命,绝不饶恕!”赵桓举起右臂,并掌如刀猛地挥下,喝道:“杀!”

  噗嗤~

  啊~

  滋~

  刀斧落下,惨叫中,人头滚滚,无数鲜血喷射进了千人坑里。

  “呸~狗贼,想不到你也有今天。”

  “儿啊,你睁开眼看看啊,太子给你报仇了。”

  “多谢太子!”

  百姓们言语不一,却都朝太子拜了过来。

  安抚着百姓,眼睁睁地看着鲜血集聚成一汪,赵桓心中波澜不惊。

  纵观历朝历代,但凡雄主明君,从不忌惮于杀人。

  泱泱天朝,大国雄风,太平盛世,不但需要外敌的鲜血浇灌,更要贪官污吏的鲜血滋润。

  便如赵桓对孟房说的,仕人算什么?

  宠着他惯着他,便能共治天下,撕破脸了直把刀枪相逼,看他们敢哔哔半句。

  大不了杀了一茬换一茬。

  只要拿好了刀把子,捧臭脚的笔杆子随处都有,不会影响皇权半点。

  “殿下,人犯一百三十二,尽皆行刑完毕,请示下。”临时监斩官周昂请示道。

  “所有人犯悬首示众,尸身于枉死百姓旁另起一坑埋之,其上立碑尽书其恶迹,以警戒后来者!”赵桓吩咐道。

  杀人不过头点地,如何能够如此揭过?

  非得让孟房这种人遗臭万年不可!

  于是,军兵们竖起木桩,把一个个脑袋挂了上去。

  瘆人!

  一个个脑袋随风摇摆,极其瘆人!

  然而,足够的大快人心。

  “当初我就劝了,莫要如此酷虐,奈何孟房不听,致有杀身之祸。”

  “殿下杀伐果断,有英主雄风。”

  “以后做官不能如同以前,决不能撞在东宫手里。”

  幸存的大小猫几十只杂念纷纷。

  东宫厉害,惹不起,不想死的话就要放聪明些。

  “此时杀得痛快,看你回京如何交代。”也有的这般冷眼旁观。

  杀得人头滚滚,一州官员被清空大半,太子回京定然会有诘责。

  赵桓在乎么?

  那必须在乎啊!

  万一赵佶真的炸毛,把他储位给夺了,那才是亏死了。

  幸好,赵桓早就安排了手段,尽量给赵佶一个满意地交代。

  人杀了,头挂了,尸体埋了,事情算是结束。

  至于树立石碑,非短时可以办妥,只能交代下去。

  领军进驻奔牛镇的赵桓绝对想不到,此地以两个尸坑并昭恶碑为核心,会竖起一座庙来。

  不仅如此,警恶庙会成为国朝最重要的官员教育基地,没有之一。

  此时,赵桓的心思已经集中到了赈灾上。

  ……

  “花枝招展斗风流倜傥”万赏加更之一,还有一加容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