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吕安吕征微服记

  天才本站地址s

  三月十九日,并州晋阳城,吕安和吕征兄弟俩青衣小帽,走在晋阳城的大街上,左右跟随着两个侍卫,看那架势,就像两个不怎么出门儿的大户人家子弟一样。在兄弟俩的后面,有十余个亲兵化装跟随着,至于司闻曹和燕子部队的探子们,那只有贼老天知道有多少了。毕竟大司马远征未归,吕安是并州的少主,绝对不能有一丝差池。

  就在昨日,严嫣和吕安终于得到了大司马吕布的消息,是从马忠那里转来的吕布亲笔鹰信。严嫣把吕安叫来,母子俩屏退左右,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在密室中徐徐展开密信。不错,正是吕布亲笔所书,字迹有些潦草,看上去大开大合,剑拔弩张,但是极有章法,一股英雄之气呼之欲来。鹰信的内容很短,只有寥寥数行,可是字里行间却意味深长。

  “字予严嫣、安儿吾脱险久矣,正在兖州一带与曹孟德周旋,九战九胜,然敌军势大,需待大军来援,方可取曹孟德之首级。此人智计无双,断不可留。汝等慎密之,以观并州风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内事可问贾诩,外事可问高顺,密之密之”

  夫妻数年,严嫣一看就明白了,她知道丈夫担心的是什么,却故意不说,把信徐徐递给吕征。“安儿,你仔细看看吧,信中意味深长呀。”说完,她竖起右手食指,放在嘴唇上。吕安看了看严嫣,会意地点点头,然后徐徐展开书信,一连读了三遍,这才用手指蘸着茶水儿,在案几上写下了几个字儿密召高顺、贾诩入内密议,可乎

  一刻钟之后,贾诩和高顺立刻就应召而来了,局势紧急,这两人数日来一直在大司马府坐镇,吃住都在大司马府中。四个人团团坐定,取出纸笔,不发一,开了一次小会,散会之前,昭懿夫人严嫣亲手用火折子把那些记录烧毁,贾诩和高顺这才告辞而去。

  一出密室,高顺就立刻发布了一系列的命令,大司马府的防务移交给吕安的玄甲白袍和严嫣亲领的女营,背嵬军和陷阵营只负责太原城的防务。晋阳城的治安,则全权交给了太原太守王凌,自从各郡太守轮调以来,已经换过两茬了,王凌刚刚就任太原太守。

  显而易见,这个命令给了太原太守王凌太多的权力。在并州九郡之中,太原的郡兵一向是装备最优良,训练最好的,也是人数最多的。果然,新任太原太守王凌立刻就发布了露布,为了震慑宵小,安定民心,从即日起,他将派出郡兵上街巡逻,并对居民区实施宵禁。

  按照常理来说,新任太原太守王凌的命令无懈可击,就是对奋武将军高顺命令的回应。军方发出命令,要加强戒备,无论如何地方上总得配合一下,显示对军方的重视吧。可是有心人注意到了,命令中有四个字,那就是全副武装,这四个字儿给了人遐想的空间。

  作为事件的当事人和知情者,吕安却像没事儿人一般,带着吕征上街闲逛了。最近两年,吕征和吕安之间的关系改善了很多,按照严嫣的话说,终于像亲兄弟了。除了严嫣的以诚相待和康茉莉的苦口婆心之外,最重要的是灵骓和吕安的战绩令吕征佩服不已。

  十岁的吕征的个头很大,看上去比十三岁的吕安还要高,两个人走到大街上,立刻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在吕征的眼中,晋阳城大街上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自从出生开始,他就在先后在并州牧府、大司马府中作威作福,关起门来做他的小霸王。后来被送进并州讲武堂,在老张奂的砥砺之下,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几年。

  如今,少年的稚气和轻狂早已消失不见,吕征开始变得含蓄和内敛了,至少,他已经懂得如何去听别人的话,如何站在别人和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话语中蕴含的真意了。这次出来,他想给严嫣和康茉莉买一些礼品,借此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好久没有逛街了,兄弟俩逛得意兴勃然,买了一大堆东西,除了严嫣和康茉莉,老姐灵骓,姐夫张辽,小妹吕玲绮的自然也不冷落下。尤其是玲绮,否则,玲绮的嘴巴上准能拴上一打叫驴。眼看采购齐全了,兄弟俩的五脏庙就造起反来了,咕噜噜,腹如雷鸣了。

  “大兄,我们就在附近找一个酒肆,用了饭再回去吧。”吕征满脸期盼地望着吕安。吕安第一个反应就是拒绝,此时此刻,正是并州政局最微妙的时刻,实在是不宜在大司马府外逗留太久,今日逛了一上午,已经是奢求了。可是看看吕征满脸的期盼,吕安心软了。

  “也好,叫侍卫们把买的东西送回府去,留两个人伺候就行了,我们兄弟俩用过饭就回去。”吕安体恤侍卫们辛苦,这样吩咐道。侍卫们知道吕安秉性仁厚,体谅身边人,也没有多说,留下两个人贴身伺候,外面的暗哨儿也留下了七八个,这才押着东西去了。

  这间酒肆换作“有间客栈”,是一座三层楼的轩敞大宅。一楼是贩夫走卒们的天堂,吃板板饭的地方,所谓板板饭,就是横置一张门板,上面罗列肴馔,大多以素菜为主,周遭团团围坐坐着贩夫走卒之类。一碗麦饭,堆得像小山一般,没吃过的还真不知道如何下箸,好在价廉物美,只要一枚簇新的并州五铢,便可得一饱,有这般好处,日日便门庭若市了。

  吕征不谙世事,哪里见过如此场面,立刻就大感兴趣了,他悄悄拉了拉吕安的衣袖。“大兄,如此吃饭甚是有趣儿,我们尝试一番如何”吕安自己开着酒肆,晓得其中的关窍儿,却不好明说,只得找了个托词。“那里面全是素菜,你是无肉不欢的主儿,怎能吃得下去”一听这话,吕征面前立刻冒出了一只烤得油光喷香的烧鹅,越发腹如雷鸣了。

  二楼是个轩敞的大厅,有八九张桌子,或大或小不等,客人满满,只有七八个书生在那里高谈阔论,谈得逸兴横飞口沫四溅。四周的人不堪其扰,都三口两口用完饭,会了帐去了。一看有了空位儿,吕征连忙上前占了一个靠窗的小桌,大呼道“伙计先给爷来上一壶好酒,几样拿手好菜烧鹅来上一只,不,两只”

  在一旁伺候的伙计早就看见兄弟俩了,一见吕征坐下,立刻麻利地撤去杯盘,抹干了桌子,奉上香茶。“好嘞您老就擎好吧小的这就去吩咐厨下”说完一溜烟儿去了。片刻之后,酒菜上齐了,吕征满斟了一盏酒,双手捧给吕安,自己倒上一盏酒,兹溜一声干了。

  看着吕安惊诧的表情,吕征抹抹嘴笑了“大兄,这是在讲武堂养成的习惯,被那帮子老兵痞带坏了。在府里多少双眼睛盯着,一丝一毫也放纵不得,今日算是特例,下不为例下不为例”“唉”吕安长叹一声,兹溜一声也干了,这次轮到吕征莫名惊诧了。

  兄弟两人饮着酒,吃着烧鹅,看着楼下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听着周遭儿噪杂的声音,都不由得有些醺醺然了。“大兄,平民百姓原来过的是这样的生活,平平淡淡,喜怒哀乐皆在其中,实在是令人向往呀。”吕征两手抱着一只烧鹅,正在那里猛啃。

  吕安却没有搭腔儿,他的耳边在听那些书生的的议论。他已经听了多时了,这些书生都是王家子弟,刚刚从并州各地抽调而来,要在郡兵之中担任屯长、都伯之类的下级军官,或是担任县丞、县尉之类的地方官。他们争论的焦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前的时局和王家的未来,其间还掺杂着世家政治和庶民政治的争论。

  “唉,如今的大汉早已名不副实了,大将军何进死得太早,宦官和外戚一起完蛋,白白便宜了董卓那厮。若是王使君在洛阳,必然能够铲除董卓,底定天下”一个眉毛很浓的胖大士子不由得感慨起来了。“就是,就是王家是百年世家,和四世三公的袁家相比,不就是差了两公吗王子师已经做到司徒了”一个清瘦的士子一拍桌子,大声喝道。

  “那是董卓的三公,是不被关东军承认的。”一个酒喝得不多的士子提醒道。“屁”清瘦士子显然是有点儿多了,他立刻就怼了回去。“什么叫董卓的三公那是天子下过诏书的,不是袁本初的板授天子,你懂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好了好了俊如兄,你今日有些多了,就不要再多喝了。”左右的士子连忙劝道。“我没多没多我还要拥戴王使君执掌并州大权呢”清瘦士子嘴里说着不多,却斜斜地倒了下去。一听此,周围的士子立刻就大惊失色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