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审核过程

  特别声明:本文所有机构、人名均为瞎编,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时间倒退到周一。

  ac编辑部。

  汤姆是一名普通的编辑,主要负责技术审查。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从数以百计的投稿里,挑出研究方向合适,格式也没有明显问题的论文,提交给上面的副主编。

  每周第一天,都是他最忙的时候,毕竟投稿的人可不会管编辑部是否放假。

  下午3点。

  正当汤姆在电脑前,埋头奋战的时候,隔壁的同事忽然推门进来。

  “老兄,拜托你,只有你能帮助我了。”杰瑞表情夸张。

  “怎么了”汤姆温和地问了一句。

  “我家那位打来电话,说人已经在医院了,可能是预产期提前了。”杰瑞激动之下,眼珠子都红了。

  “哦,那我先提前恭喜你喜得贵子了。”汤姆笑眯眯拍了拍杰瑞的肩膀。

  杰瑞稍微镇定了些:“谢谢你的恭喜,不过我这边还有几十份稿件,已经积压了一段时间,如果再不审核的话”

  汤姆摇了摇头,爽快地说:“没关系,你先回去陪伴该陪伴的人这几天如果你没办法兼顾工作,我可以在做完自己这份儿后,顺便帮你看看。”

  “那实在太感谢了”杰瑞十分感动。

  “没关系,小家伙出生后,我们再好好庆祝”

  打发走杰瑞,汤姆继续自己的工作。

  一个多小时后,时间邻近下班。

  汤姆喝了杯咖啡,关上了自己的电脑,然后来到隔壁,坐到了杰瑞的电脑前。

  杰瑞的习惯,将所有稿件分成两类,分别放在两个文件夹中。

  “值得关注”中的来稿,都是来自于业内名人或资深投稿人。

  而归类为“普通来稿”的,一般是普通研究者,或者学术界新人。

  后者的论文,通常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杰瑞会优先审核“值得关注”中的稿件,尺度上也会比较宽松。

  而“普通来稿”他有时间才会细看,如果积攒的稿子过多

  那就十分抱歉了。

  不能说应付了事,但至少不会特别精心。

  汤姆打开“普通来稿”文件夹,发现里面竟然有二百多个文件,不由得摇了摇头。

  能积攒几十份未审核文件,也说明近一段时间,杰瑞是真的挺忙。

  在汤姆看来,这么做其实有点不够公正。

  而且,不管投稿者身份如何,身为技术审核的编辑,怎么也得过目一遍,先看谁的还不一样

  只是,在编辑部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也轮不到他人指责。

  汤姆扫了一眼密密麻麻的文件。

  这么多论文,剩下这点时间,自然不可能全看一遍,只能先挑几个明显比较短小的。

  于是,按文件大小排序,然后双击第一个图标。

  文件打开。

  “感知机:大脑信息存储和组织的概率模型”

  汤姆先扫了眼标题,然后仔细往下看。

  作者的名字是jianghan

  没印象,看来不是什么有名的学者。

  嗯,放在这个文件夹里,果然很符合杰瑞的习惯

  看拼写像是华人果然。

  咦来自一个高级中学,这可比较少见了。

  也许是替别人发稿

  还是最近比较常见的民科

  一边看,一边思索。

  这一篇论文,首先从格式上看,并没有大问题。

  然后,研究方向虽然不是热点,但也算符合刊物的定位。

  至于学术方面的内容

  其实一般来说,如果是太前沿的东西,汤姆并不保证能看懂多少。

  毕竟脱离科研一线不少年,很多新近出现的概念,顶多能算一知半解。

  正因如此,才会诞生同行评议制度

  可汤姆读着读着,忽然惊奇地发现,这一篇论文,他好像能看懂

  从头至尾,几乎没费什么脑筋,就完全看懂了。

  这说明了什么

  作者写作水平高,能将复杂的问题,讲述得深入浅出,以至于非专业的人都能看懂

  并不。

  一般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作者的研究领域,不够精深,没能触摸到真正的领域前沿

  当然,但这并不归汤姆管,他只是摇了摇头,然后就按照工作流程,将这篇论文转移到了“待提交”文件夹。

  然后继续审核下一篇

  一连审核了10几篇,毙掉了其中大部分,然后将幸存的3篇论文,打了个包,通过内部工作网络,提交了上去。

  另一间办公室里,副主编道格。

  临下班前,他终于将下面编辑们提交上来的论文,整理完毕,然后转发给了那些愿意接受审稿邀请,且研究方向对口的学界大佬们

  麻绳理工大学。

  博泽从电脑前抬起头来。

  在机器学习领域,他是当世有数的大师。

  嗯,就算谦虚一点,无论如何也能算得上“之一”。

  同时,他也是这所世界名校的终身教授。

  名誉、地位、财富

  许多常人望之莫及的东西,对他来说,早就习以为常。

  若非享受工作的乐趣,早就可以退休颐养天年。

  一天的工作完成,博泽准备回去洗个澡,然后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

  就在这时,计算机的右下角,忽然跳出了一条提示。

  您有一封新邮件。

  这是工作邮箱,很少受到垃圾邮件的打扰。

  所以博泽就点开邮件,看了一眼。

  “又是ac的审稿邀请上次好像跟他们说过,我最近没什么时间,让他们去找别人嗯,也许那些人忘记备注了”

  博泽嘟囔了一句后,十分干脆地关机,然后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他可不喜欢让工作侵占本就不多的私人时间。

  再说,ac又不是特别重要的刊物,稿件质量多数比较平庸。

  偶尔接受邀请,审核几篇论文,当做工作之余的调剂和消遣,倒也没什么大问题。

  但如果当做工作说实话,他还真没多大兴趣。

  所以,明天再说吧。

  有空就看看,没空的话

  那就明天的明天喽。

  星期三。

  清晨,博泽心情愉快地走进办公室。

  “早上好,老师。”

  “早。”

  跟两个博士生互相问候之后,博泽坐在了自己的办公桌前,打开电脑。

  电脑屏幕上,很快显示出桌面。

  博泽先扫了下eai。

  咦什么时候又收到了ac的审稿邀请

  没印象了

  不过有点不对,邮件的颜色表明,这封邮件自己打开过。

  稍微回忆了一下,博泽就想了起来。

  倒不是年纪增加,记忆力退步的锅。

  主要他这两天,事情实在太多,好不容易才稍微得到一点空闲。

  要不等有空的时候,给他们看看博泽心情不错地想着。

  但念头一晃,他就哑然失笑。

  “我现在好像就有空,虽然很快又要忙起来好吧,那就看看再说。”

  附件很快下载完成。

  博泽打开文件。

  “感知机:大脑信息存储和组织的概率模型”

  这个论文的标题,博泽足足看了2秒,才轻轻叹了口气。

  哎,现在的研究者啊,越来越不务实了。

  名字倒是挺有格调的,就是不知道内容能否匹配得上

  由于双盲审稿的规则,博泽并不知道作者是谁。

  不过,一般来说,普通的研究者,或者刚入行的新人,都会刻意避免比较笼统或偏大的标题。

  因为那样会显著降低过稿几率。

  所以,博泽猜想,作者或许有点来头。

  不过,不管谁写的,最后还是得看内容。

  毕竟内容才是学术论文的灵魂。

  如果没有干货,最好赶紧扔进垃圾堆,免得浪费存储空间。

  虽然现在的ssd硬盘,每gb不足2美元

  博泽收拢思绪,一目十行地浏览起来。

  这是他审稿的习惯。

  先找亮点,如果通读一遍,完全找不到吸引眼睛的地方,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放弃了。

  他可不像那些刚刚度过“新手期”的家伙,一碰到审稿邀请就激动得什么似的,恨不得拿出比本职工作还大的热情

  “嗯”

  看着看着,博泽双眼逐渐亮了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