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虾夷岛西南。</p>

  在靠近大海的一片山岭中,一座座的木制营寨把守着山谷间的交通要道。</p>

  这里就是东平州汉军渡海而来建立的基地。</p>

  此时,汉军行军主将张统,正在和副将慕容仁,以及其他将领例行议事。</p>

  作为将来分封虾夷岛的各位领主,渡海而来的这一段时间,让他们都是极为开心。</p>

  先是本地的虾夷人不堪一击,因为他们都是处于无官制、无军制、无文字的蒙昧状态。</p>

  遇到行令协调的汉军,简直就是孩童抵抗壮汉。</p>

  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p>

  除了一些近海的虾夷人水性极佳,偶尔有泅水偷袭的个例,根本没有其他的威胁。</p>

  今日众将云集,就是为了下一步的规划。</p>

  “昨日,陛下派人传来的了命令,要我们先守住这几个银矿,不要着急向东追击虾夷人。”</p>

  张统满脸得意的说道。</p>

  “所以,本帅已经决定,现在各部维持各自的防御,想办法收拢下层的虾夷人。”</p>

  “对于虾夷人的上层酋领,依旧不允许收编。”</p>

  按照刘预定下的规矩。</p>

  张统他们在虾夷岛上,可以收编下层的虾夷人男女为自己所用。</p>

  毕竟,开矿耕田的苦力,可以说是越多越好。</p>

  而上层的虾夷人首领等,却一概不允许收编。</p>

  因为虾夷国人保持着浓厚的氏族奴隶制度,各个势力首领对于部众都有很大的影响力。</p>

  刘预想要的是把虾夷岛彻底变成中原的教化之地,可不是去给虾夷国上层贵族传播福音的。</p>

  只有死了的虾夷人权贵,才是一个好人。</p>

  至于活下来的虾夷人,那就是要当牛做马几辈子了。</p>

  “将军,如今这几个银矿,虽然说是产量很大,但是落到我们手里的份额,实在是太少了。”</p>

  张统的话音刚落,一名部将就说道。</p>

  此话一出,其他人也都是目光灼灼的盯着张统看。</p>

  张统一瞧,立刻就明白了这些人的意思。</p>

  人心不足蛇吞象啊!</p>

  他把脸色一拉,郑重的说道。</p>

  “咱们刚刚才在虾夷岛这里站稳了半个脚跟,就能有如今的收获,已经是皇恩浩荡所赐。”</p>

  “要是没有陛下给我们机会,说不定现在已经连乐浪郡都待不下去了。”</p>

  “有怎么可能来到这海东大岛上封疆裂土?”</p>

  众人听到张统的话,立刻全都是有些惭愧的低下头。</p>

  张统见状,也没有再继续责难那个出言的部将。</p>

  “尔等只需要知道,这岛上的封疆大权,就是用这些金矿银山换来的。”</p>

  “若是咱们不能给陛下进贡金银,只凭咱们的力量,将来怎么可能在这里站稳脚跟。”</p>

  如今张统手下的士兵,虽然也算是准备充足,但是需要的补给还得从海运补充。</p>

  若是他们擅自减少金银的上贡,那绝对会有断绝补给的问题。</p>

  到了那个时候,失去了后援的张统他们,只怕就要慢慢沦落到虾夷人一样的落后了。</p>

  很快,张统就是压服了部将之中的那些贪婪的小心思。</p>

  他嘱咐众人,一定要保证好现有金银矿的产出。</p>

  绝对不能让虾夷人从中破坏。</p>

  “凡是入矿的虾夷人,全都是以军法约束,一日三餐必须保证,任何人不得克扣。”</p>

  “但是也不许任何人随意离开,凡是擅自逃离者,一概畏敌处置!”</p>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张统他们已经知道。</p>

  要想收抚普通的虾夷人,其实算是很容易的。</p>

  只要保证一日两餐的果腹,就能让那些小个子虾夷人一脸感动的磕头效忠。</p>

  那如果是一日三餐,绝对是能让一个普通的虾夷人用性命效忠了。</p>

  毕竟,张统可是听说了,虾夷人中掌管一方的小领主,平日里的吃食就是粗粝的干饭。</p>

  谁要是在吃白饭的时候,又喝了一碗白米汤。</p>

  那就算是相当令人气愤的‘奢侈’行为了。</p>

  要想收服这样一群穷酸,张统还是非常有信心的。</p>

  等到众将各自领命退下,张统正要再去按例巡视一番的时候。</p>

  门外的亲兵忽然进来通报。</p>

  “将军,咱们的斥候,捉到了一个虾夷人的使者,说要求见将军。”</p>

  张统一听,眼皮都没有抬一下,毫不在意的挥挥手。</p>

  “不是早说过了嘛,虾夷人的使者,一概不见,直接斩了吧。”</p>

  张统既然不想与虾夷人媾和,也就没有了商谈一切的必要了。</p>

  再加上,之前遇到的几波虾夷人使者,都是天生一副‘夜郎自大’的讨人嫌嘴脸。</p>

  张统索性全把他们给咔嚓了。</p>

  亲兵听到命令,却没有像往常一样离开。</p>

  “将军,此人不是虾夷人,而是自称是带方郡人。”</p>

  “带方郡人?”张统一阵疑惑。</p>

  作为曾经的郡守,张统知道,自从中原动乱之后,带方郡和乐浪郡面临的处境愈发凶险。</p>

  在当时,有不少的汉人都是纷纷逃离。</p>

  其中有人逃亡辽东,有人逃往高句丽。</p>

  甚至于,有人乘船逃往虾夷国的传闻也是有的。</p>

  “是的,他自称是带方郡人,有要事求见。”</p>

  “他叫什么?”</p>

  “小人听几个跟随的虾夷人,都加他‘阿知主’,他说自己叫刘知。”</p>

  “刘知?”</p>

  张统对这个名字根本没有什么印象。</p>

  不过,能在虾夷人中混的一个‘某主’的名号,也算是虾夷人中不小的一个首领了。</p>

  这样的人来求见,说不定真的有什么意外之喜。</p>

  “带他过来吧。”张统沉声说道。</p>

  很快,亲兵就把那个刘阿知给带了过来。</p>

  随行的两个虾夷人,都被挡在了辕门旁边,只有刘阿知被带了进来。</p>

  “故人刘知,见过君侯!”</p>

  身形瘦高的刘阿知,一见到张统,立刻就是一个大礼。</p>

  “故人?”</p>

  张统怎么想,都没有记得这个人是谁。</p>

  “小人籍贯冀州,当年为了躲避贾后党羽讹诈,举家逃亡了带方郡,曾经有幸见过君侯一面!”刘阿知说道。</p>

  “如此说来,你还真是我们汉人了。”张统非常有威严的审视着他。</p>

  “是,是,绝对是啊。”刘阿知狠狠的点头。</p>

  对于这一点,张统倒是毫不怀疑。</p>

  毕竟,这个刘阿知话语中的冀州口音,可是绝对骗不了人的。</p>

  “你既然是汉人,为何要在这里给虾夷人当走狗?”张统逼问道。</p>

  “小人愚蠢,当年只看到高句丽、百济侵掠日深,不敢在带方郡久留,又害怕辽东将来有灾祸,这才率领族人造舟筏渡来。”</p>

  刘阿知也是一脸无奈的说道。</p>

  张统听罢,心中也是一阵感慨。</p>

  当年自己在乐浪、带方两郡最艰难的时候,也已经觉得局面无法收拾,想要率领族人逃离了。</p>

  只不过,张统没有想什么避难海东虾夷国,而是想要去辽东投奔慕容鲜卑。</p>

  这么看来,张统和刘阿知还算是有些缘分。</p>

  “好了,本帅体谅你,不再追究此事了。”</p>

  张统非常大度的说道。</p>

  “你今日前来,看来是要重归王化喽?”张统继续问道。</p>

  “君侯说的没错,小人正是如此想的。”刘阿知恭恭敬敬的说道。</p>

  “嗯,好吧,那你带着你的族人来吧,本帅会给你一个属吏的职务,替我牧治收编的虾夷人。”张统说道。</p>

  这个条件,已经算是张统格外的大方了。</p>

  要知道,汉军根本不收编虾夷人的权贵。</p>

  张统能给刘阿知一个属吏,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p>

  不过,刘阿知却根本没有痛快的答应。</p>

  “君侯,小人有一事,不敢隐瞒,想请君侯听后,准小人戴罪立功。”刘阿知满头冒汗的说道。</p>

  “戴罪立功?你还有什么事儿没有说?”张统脸色一垮。</p>

  这个投靠虾夷人的刘阿知刚才竟然没有全说出来,实在有些恼人。</p>

  “君侯,小人当初率领族人来虾夷国的时候,知道虾夷人最重出身,为了谋一时之利,便扯了一个谎话。”</p>

  “什么谎话?”</p>

  “小人跟虾夷王赞他们说,我乃是魏晋山阳公之后,是汉室之后。。。。”</p>

  “山阳公?献帝?”</p>

  张统闻言,顿时就是一阵无语。</p>

  第一代山阳公,也就是那个禅位的汉献帝。</p>

  “小人说,自己是山阳公曾孙,看到中原战乱,率领族人逃奔而来,本就想着不至于沦落为虾夷人的奴婢,有一席之地。”</p>

  刘阿知脸色有些尴尬的继续说道。</p>

  “却没有想到,那些虾夷人,根本分辨不出真假,只听到是大汉皇室之后,就高兴的不得了,立刻就封了我一个阿知主的名头。”</p>

  “整个虾夷人上下,几乎都是知道此事了。”</p>

  作为禅让的皇帝,汉献帝刘协的名头算是够响亮的了。</p>

  “冒充之事,是那些虾夷人愚蠢,本帅倒是可以帮你作保免罪的。”</p>

  张统想着,那些虾夷人实在是愚蠢的可以。</p>

  山阳公的后人,可都是被魏晋两朝严加看管的,怎么可能冒出一个曾孙率领浩浩荡荡的族人渡海逃难?</p>

  真正的汉献帝的后裔,早就在匈奴汉国肆虐中原的时候死绝了。</p>

  一直到匈奴羯胡人杀到门上,汉献帝的这些后裔都没有得到逃跑的机会。</p>

  “不过,你打算怎么戴罪立功?”张统问道。</p>

  “小人谢过君侯!”刘阿知大喜。</p>

  “君侯可知道,虾夷人在此地的金银矿,已经挖采了数十年了吗?”</p>

  “知道。”张统点点头。</p>

  “虾夷人对外少有商贸,这几十年积攒的金银,君侯可知道去了哪里?”</p>

  张统一听此话,双眼顿时瞪得如同铜铃!</p>

  “几十年积攒的金银?”</p>

  这两年的大汉王师,在四方是捷报连连。</p>

  与之前那些单纯的宣示国威不同,如今的大汉将士们,还秉承着走到哪,就必须带回来一大堆‘土特产’的原则。</p>

  不管是牲畜、女子、奇珍异宝,都会源源不断的运了回来。</p>

  其中都城洛阳所在的冀州,拥有数量最多的军府兵,自然也就有这最多的战利品缴获。</p>

  刘预可是清楚的明白,一个王朝再怎么‘伟光正’,若是没有丰厚的利益赐予,也绝对不会支撑起来长久的征伐。</p>

  特别是现在的中原,不管是生产力,还是人口数量,都是秦汉几百年来最低迷的时候。</p>

  若是不能逆势而为,激发出强悍的战斗力和征服欲望,只怕难以压制周围各部的蛮夷势力。</p>

  洛阳的皇宫内。</p>

  刘预正在召见从西域前来朝贡的慕容俊的庶伯父慕容翰。</p>

  “陛下,这是臣等从国余孽中缴获的波斯环锁铠,可以抵御刀剑,不伤分毫毛发!”</p>

  一身武将衣冠的慕容翰恭恭敬敬的托着一副环锁铠。</p>

  所谓的‘环锁铠’,其实就是锁子甲。</p>

  这种甲胄,并不是中原的原产品,而是从中亚一带的开始发展到。</p>

  “环锁铠?”</p>

  刘预命人取过锁子甲,细细的下手摩挲着。</p>

  慕容翰呈上来的这一副锁子甲,全都是用细小的铁环连接起来的。</p>

  铁环之间非常的紧密,却又非常的轻便。</p>

  “这不就是锁子甲吗?”</p>

  “陛下天纵英明,此名正合甲胄之意!”</p>

  慕容翰立刻一个马屁拍上。</p>

  可怜他一个糙直的鲜卑人,如今已经学的油嘴滑舌了。</p>

  “呵呵,这锁子甲倒是一个好东西。”刘预轻轻笑着点点头。</p>

  “是啊,此甲当年曹魏时候才传来的,到现在也是非常的罕见之物。”</p>

  一旁的公孙盛插话说道。</p>

  “这锁子甲要是配合上轻便的内衬,最是适合南方的地域使用。”刘预说道。</p>

  “慕容翰,你带来了多少副锁子甲?”刘预继续问道。</p>

  慕容翰见刘预对自己带来的‘环锁铠’非常的满意,心中大为高兴。</p>

  听到刘预询问,立刻恭敬的回答。</p>

  “回禀陛下,臣从金山带来了环锁铠三百幅!”</p>

  “才三百幅?”</p>

  刘预眉头微微一皱。</p>

  三百幅,实在是太少了。</p>

  别说是装备一军了,就算是一个曲也不够啊。</p>

  “陛下,臣回去之后,可以再多搜集一些,绝对不会让陛下失望的。”慕容翰连忙说道。</p>

  他现在可是急需要讨得皇帝的欢心的。</p>

  自从慕容鲜卑在击败了王,又降服了一大群国权贵后,他的父亲慕容俊就把大部分的良田和丁口分给了嫡长子慕容皝。</p>

  </p>

  重新失宠的慕容翰,急需要外部的力量帮助自己。</p>

  经过夏州刺史冉隆的帮助,慕容俊派遣慕容翰上京朝贡。</p>

  这就是慕容翰奋力一搏的机会。</p>

  “区区一个国,人口不过十万,能有多少的甲胄?”</p>

  刘预摇摇头。</p>

  其实,对于国的人数,刘预还是往多了说的。</p>

  小小的国,就算是搜刮干净了,也没有多少合适的甲胄。</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