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男生寝室(5)

  大平区民兵营到大桥工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下到来江河去捞取鹅卵石,以备作浇筑大桥桥墩的混凝土之用。这事必须赶在寒秋到来之前完成任务,要不,天气冷了,是没法下河去做事的。

  来江河,尤其是县城到灶头街这一段江河,是刘晓楠自幼以来的好伙伴。他还是五六岁的时候,就常常随着十岁不到的哥哥晓枰,躲过奶奶的眼睛,偷偷地下河去玩水。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就从最初在岸边的浅水滩上爬爬,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游泳。

  后来,上了县里的一中,学校就在来江河边。学校里不允许学生下河游泳玩水,刘晓楠还曾和几个好水的同学,悄悄地地往下游走过几里地,在那里下河游泳。记得有一次,几个同学在停在河边的一个大竹排上下了水,在河里尽情地嬉耍着。同学们在水里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一个个地争相潜在水下,让人找不到。

  刘晓楠也一个潜闷子下去,就向远处游去,想躲开同学的寻找。他在水下游着,闷在水里很久了,直到再也憋不住了,就往水面上升去。可以,当眼睛觉得水里有了些光亮,应该到水面了,就一下往上面蹬时,竟然头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撞了一下,死死压在了水下!

  慌乱中他喝了一口水,赶紧又憋住了气,斜着头往上一看,啊呀,自己游到大竹排底下了!他慌了,慌乱中他往前一个猛窜,感觉到方向不对,是窜到水更浅的竹排下去了。他赶紧又调过头来,再猛地往前窜了几下,感觉到水深了,是游往竹排伸到河中的边沿去的。他再几下猛窜,终于在竹排的深水边沿伸出了头。他双手攀住竹排边沿,张开嘴,仰头向天,大大地吸了几口气。

  不过,险归险,刘晓楠从来没少在来江里玩。特别是学校停课后,他们几个留在学校的同学也没人管,再加上学校的澡堂什么也不能开放了,来江就成了同学们天然的洗澡间。每年从四五月间的初夏,在十月间的中秋,他们几个同学都是在来江里洗澡的。特别是夏天的那几个月里,来江既是他们的澡堂,又是他们的消暑间。每天中午、下午、傍晚,他们要在河水里泡上好几次。

  现在倒好,每天泡在河水里,成了刘晓楠他们这些民兵劳工的工作了。每天,刘晓楠和钟术敏带着排里的伙伴,提着装鹅卵石的竹箢箕,从为修桥搭起来的浮桥上走过来江,在来江的东岸,也就位于城郊区那一边河岸下水,

  自下乡以后,快两年了,刘晓楠已经没在来江河里游水了。在田江口那样的小溪河,哪能与来江宽阔的江河比。何况,当时营部还不允许下河游泳。现在,又重新泡在了清澈透亮的来江河水里,只觉得浑身清爽无比。一下到河里,他没管得去捞鹅卵石,而是先到河中的深水里游了起来。

  民兵们里面,虽然也有些会游泳的,但那种狗趴式,怎么可以和刘晓楠那近乎标准的游泳姿势比。就是也同样在来江城里长大的梁大祥,会游一点,但也游不出刘晓楠的样式。看着梁大祥游的那勉强的样子,谭宝生笑起来了:“哈哈,我们乡下没咯么条大河,游泳不行还说得过去。你和人家刘晓楠一样在来江边长大的,怎么就这个水平呢?哈哈,哈哈。”

  梁大祥游得喘气都喘不过来了,哪还有力气回驳谭宝生。

  “人家是他老妈的宝贝崽,生怕有个么子事了,不准他下河的。哈哈,哪能像我,父母不怎么管,自己在江里混出来的。”刘晓楠踩着水,轻松地与宝生他们讲着话。

  钟术涌见刘晓楠在深水里游得很自如,也就大着胆子往江中间去。但是,他那游泳的样子,就像个小孩子刚学游水一样,看着真让人担心。

  “你行不行啊?”刘晓楠对着术涌大叫:“我可保不了你啊,你那么大块头,拖不动你的。”

  “你别看不起我咯样子,游起来不会比你差。你游到哪里,我跟到哪里。”钟术涌还真不服刘晓楠的水性。他知道,游水的姿势是看的,但真要论起游得久,游得远,那还是得看体力的。

  几个朋友在水里游了个痛快,钟术敏在浅水滩里喊着大家开工了。他不会游水,不敢到深水里去。

  可是,刘晓楠发现,靠岸边的浅水滩里的卵石都是与泥沙混在一起的,不但收集起来费力,而且不干净,还得当即在水里冲洗,这又得费些时间和力气。而深水区河床底上的卵石,都被水流冲刷出来了,完全裸露在了最上面,而且一颗颗干干净净。咯样的卵石,只要用箢箕撮起来,送到岸上就行了。

  “术敏,你和不会游水的人在岸边检,我带着术涌他们在咯边检,还安排几个人专门往岸边运吧?”刘晓楠大声地和术敏商量。

  “好啊,就咯样做吧。你们在深水区的要注意安全啊。可不能出事。”钟术敏同意了刘晓楠的安排。

  ......

  在水里游着玩是一回事,要一天到晚地在水里劳作就是另一回事了。一天下来,刘晓楠他们手掌上的皮肤都泡得起了皱,成了惨白惨白的颜色。刘晓楠和钟术敏商量:“我看,深水区的人不能整天地搞,得换着班来。”

  于是,刘晓楠把会游水的人编成两组,轮流搞下水捡卵石和运送的事。每次搞半天,就轮换一次。

  一个月下来,河岸边的鹅卵石堆成了山。再加上大桥墩位置的岸边用碎石机打出的碎青石,已经足够用来打桥墩基础了。天气也凉了,人不能再下水整天的做了。下河捞取鹅卵石的工作宣布结束。指挥部调来几部大卡车,大平区民兵营的任务就是把成山的鹅卵石装运到大桥工地边去。

  终于,要给大桥浇灌桥墩基础了,二排的任务是给几十台混凝土搅拌机之中的三台机子喂料。咯可是个必须环环紧扣,绝不能耽搁的任务。要不,搅拌机一停,正在浇灌的基础就有可能受影响,甚至报废。

  可就在咯关键时刻,钟术敏却突然请假回家去了。听说是他家里出了大事,他必须回去一趟。这一下,安排和调动全排几十个人的事,就全都落在刘晓楠的头上了。咯可苦了还只十七岁的刘晓楠,他还从没单独一个人直接领导和管理过咯么多人,而且,他们每个都是比自己年龄大的人,有些还是叔伯辈的人。要论起下力气干活,他们个个都比刘晓楠强。现在,要让刘晓楠咯个大孩子去做这咯领导工作,真让他不知从何做起。

  上午,指挥部的派工通知下来后,要求当天下午二排就要接班上岗。因为大桥基础浇灌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三班轮流倒的,二排被安排在当天的第二班,下午四点接班。

  怎么办?按指挥部的通知,二排四十多个人,管三台机子。那就是一台机子十四五个人了。那咯十几个人里,又该安排几个人送水泥,几个人送河沙,几个人送卵石呢?还有,送河沙卵石的,又该安排几个人装筐,几个人挑运呢?啊呀,啊呀,这些事,小小的刘晓楠心里全没一点数,怎么办呢?

  难怪段世龙说,当领导的,最要紧的是组织协调能力。咯不,刘晓楠这时全不知道该如何来组织协调自己属下的咯四十几个人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