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男生寝室(3)

  还有两个找过来结识刘晓楠的,是排里新来的钟术涌带过来的。钟术涌是从家里来替换匡子江的。钟术涌来之前,匡子江说,他在柘胜大队那边有两个好朋友会到路桥民兵团来。他们以前就听匡子江说过刘晓楠,觉得这是个很不错的知青,不但有知识,还与农村里青年打成了一片,而且,能够在民兵团当干部,也一定是个能吃苦耐劳的人。所以,他们就想要匡子江介绍认识刘晓楠。

  钟术涌是个实心眼的青年,他一到排里,就非得要了刘晓楠铺位旁边那个铺位,说是听了匡子江说的,要来保护刘晓楠。安排完自己的铺位之后,钟术涌就到隔壁的三排寝室里,找到了子江的那两个朋友,一个叫谭宝生,一个陈大树。

  谭宝生是个复员军人,他自己说他在部队上混了两年。刘晓楠觉得奇怪,现在服义务都是三年,他怎么只在部队上两年呢。当然,咯样的事他也不好追着问。朋友们之间,人家自己的事,你怎么能太较真。

  陈大树倒一点都不像个农村青年。要看样子,他才格外像是一个城里来的下放知青。他不但脸色红润,皮肤白皙,十指纤细,就连说话的声调,走路的形态,都像是一个正在读书的高中学生。

  刘晓楠这下高兴了,有了几个新朋友。他这一年多来,虽然在乡下与农村的青年们一样地劳作生活,几乎与他们溶合在了一起。但是,说心里话,他还是希望能有几个见过世面的,有些文化的朋友。毕竟,与纯粹的乡下没出过远门的年青人在一起,说话,论事,都难得有心灵相通的时候。他平日里也就无非与他们随便聊些什么鸡鸣狗盗、鸡毛蒜皮之类的话解闷过日子而已。

  有了这几个朋友,谭宝生,陈大树,梁大祥,还有小高,以后大家就可以在一起聊些更有兴趣的话了。其实,因为大平民兵营从大石山里转到了县城,各公社大队一些灵活点青年就争取着到这里来了。各排都来了一些看来有些文化的青年。比如李连长那个大队就来了一个小李子,安排在刘晓楠的二排。只见他一开好铺位,就棒上了一本书在看。看来是个和刘晓楠一样爱看书的小伙子。

  还是在上林湾生产队出工时,刘晓楠就觉得,农村里的不少人也是很有文化的,尤其是在历史故事方面,比他这个知识青年强多了。像功书哥他们讲古,就讲得很有文采。还有功毅、功欣他们那些本就读了中学的青年,知识早就超过他这个知识青年了。

  现在,民兵团新来的这些朋友,一聊起来,果然让刘晓楠又有了新认识。就说民兵连组织大伙儿政治学习时,自然是刘晓楠读学习资料。而他这个初中一年级水平的知识青年,拿着连长给的文件资料,也就只能勉强为之。

  结果,散了学习会,几个朋友坐在寝室里一起闲聊时,小李子就笑起刘晓楠来了:“你读个什么啊,尽读错别字。哈哈。”

  “啊呀,那是中央文件哎,好多字都是我还从没见过的,猜着来,长字读一截,宽字读一边。其实,哪怕是读出来了,有些句子的意思也没懂。呵呵。”刘晓楠也不避讳,实话实说。这次他读的文件里,就一个什么国家特赦令的文件,那里面的话都说得很拗口的,读都难得读通。

  “难怪,你读了个什么,特赫令,哈哈。那不是特赫,是特赦,特赦令。哈哈,哈哈。”小李子说着已经笑得前合后仰了。

  “啊呀,笑么子啊,你不晓得,他们这个知识青年是政府安的名?读了个初中,还是特殊时期中过来的初中,学得到么子东西,与知识分子的那个知识还差远着嘞。晓楠算是个好学生了。你看我,还算是读了高中,读起文件来,只怕还不会有他咯么顺畅。”大树为晓楠解了窘。

  “是的,是的,刘晓楠是我们班学习成绩最好的。听到讲,要不是特殊时期,学校里可能会安排他跳级,提前保送进北大清华的。要讲知识,我这个同班同学只怕还没有他的一半多。呵呵。”梁大祥是知道刘晓楠的底子的。

  “那是的,你看我也是个初中毕业的,要按政府的标准,也算是个回乡知识青年了,如今看到书就头痛。”谭宝生如实说出了自己的情况。

  “啊呀,讲么子文化不文化,我从小就不读书,现在和你们一样当农民做工抬石头。”术涌大大咧咧地咋呼大家。

  “你这辈子就咯样了,还有,我们这辈子也会就咯样了。可是人家晓楠不同,以后还会有前途的,哪能像你一样,没文化。”宝生一结识晓楠,就特别高看他的前程。他自己也说不出么子道理,只说是一种感觉,觉得晓楠不会久居于人下的。

  其实,大家只是说笑而已,谁都知道自己这个年龄的人,被特殊时期一冲,什么书都没读好,不管是小学毕业证、初中毕业证、高中毕业证,都是按在校期间的年数给的,毕么子业啊。

  笑归笑,刘晓楠也不在意朋友们的取笑,但他心里这时候却起了个心思。先不说按宝生的意思,自己以后会有什么前程,必须得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就是眼下这个知识青年的称号,自己的这点墨水也还撑不起来,做不到名符其实。

  而且,哪怕自己以后就是当一辈子农民,一辈子与这些朋友们,与上林湾的乡亲们在一起,自己现有的这点文化知识也远不够用,甚至还达不到朋友们和乡亲们的要求。

  朋友们又聊开了其他事,刘晓楠却没了与他们闲聊的兴趣。他坐在自己的铺位上,背靠着墙壁,眼睛看向走廊,被门口那支电灯泡的灯火吸引住了。是啊,那时在学校里,晚上寝室都是十点钟统一熄灯。可刘晓楠从来都不需要那么多睡眠,就想着还要多看会儿书。他就常常一个拿本书,悄悄地地出门去,站在走廊的灯下看书。

  刘晓楠想,梁大祥不是讲自己的知识比他多一半吗,那多出来的一半,或许就是在走廊上的灯下获得的。那里的灯火,就是那时候他的知识。现在自己当农民当劳工了,白天要出力干活,不可能再有大好的白天去学知识了。那么,就只有晚上,只有晚上灯火下的时间,可以用来看书学习。从今往后,灯火就是自己的知识所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