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收成(6)

  确实,栗林冲的人能做事,收成好,也特别会省俭,攒得出钱。就讲上林湾的房屋,几乎都是咯几年造起的的新屋,不像泉水湾那边,整个湾村都是祖宗手上传下来的老房屋。

  今年的收成一下来,卖了粉皮,卖了茶油,七七八八地又添了一笔钱,栗林冲大湾里就又有了几户人家起新屋。每逢有人家起屋,三个湾村的人都去帮忙做工。

  晓枰晓楠也随着大家的样,一早就出门去给起新屋的人家帮工。大家都去,咯是起码的乡亲情意,知青也应该去。何况晓楠晓楠本也就是栗林冲祖宗的后人,与湾村里的人家是一家人,当然不能例外。要不,乡亲们会不待见的。再说,队里的男人们都去帮工了,反正队上也没么子农事做,乐得上人家去帮工,还可以和德金、德银、功毅、仁朋他们一帮年青人凑凑热闹。再说,去帮工是有吃喝的,省得自己天天开火搞吃,难得几天的清闲。

  大湾里今年最后一户起屋的是个富农成分。到了他家房屋开工的头一天,晓枰晓楠犯愁了。明天去不去富农家帮工呢?晓枰想问问功书哥他们,可又不好开口。如果他们分阶级,就可能会怪你太没阶级觉悟,怎么会想着去帮富农人家呢?如果他们只在意乡情,那就会觉得你自己的母亲就是个地主家庭出身,你难道还歧视人家富农?

  晚上,文英照常在知青屋里坐一会。等聊天的人们都走了,晓楠就轻轻地问她:“文英姐,明天功文家起屋,我们要不要去帮工啊?”

  “去啊,怎么不去呢?”文英没任何犹豫,就作了回答。

  “他屋里是富农啊。”

  “没事的,湾村里乡亲之间,不讲咯些名堂的。年年都是咯样,不管哪个家里起屋,大家都去帮忙。你明天看罗,我们上林湾的人又都会去。”

  “那德保、德财,还有显宣他们都会去吗?”

  “会去的。啊呀,你莫想那么多了。在咯种事上,他们要格外不同,会遭骂的。”听了文英咯样讲,晓枰晓楠心里就有了底。反正明天跟大伙儿走,大家去,我们也就去。

  果然,第二天还与前几天一样,上林湾里家家都去了人,到功文家帮工起屋。

  起屋的工地上,请来的瓦工师傅摆开了架势,帮工的乡亲们热热闹闹,功文两夫妇,还有他们那十七岁的儿子仁知,热情地招呼着师傅们和乡亲们。大家全都亲亲热热,和和气气,主家大大方方,做工的兢兢业业,完全是一幅乡邻共同创造幸福生活的和谐景象,没有丝毫的阶级之分和阶级斗争的迹象。

  半上午歇气,年轻人凑在一起,功毅逗仁知的乐子:“仁知啊,你屋里在么子地方发了横财,造得起新屋了?”

  “哪来的横财呀,没别的,勤俭二字。”那仁知倒是一本正经地讲道。

  “勤俭?哪个不勤俭啊?那还没家家起屋啊。”

  “我屋里爹娘,那不是一般的勤俭。出工反正和大家是一样的,可你要看我屋里的猪,每年都得比别人多出两栏。还有他们那个省俭啊,那真是,你们不晓得,把我都害苦了。”仁知讲起来话就多了。

  “你咯个家伙没良心。你爹娘省俭出来起新屋,那还不是给你讨老婆的。”德银骂了他一句。

  “你听我讲罗,我屋里爹娘那个省啊。就讲咯个每日吃的米粮,我娘刚刚是量了饿不死人的米,半口饭都没得多。有一回晚上吃冷饭的时候,菜里面有一条小鱼,我娘就夹给了我。”

  “是啊,是啊,你娘还是为你好嘛。”德银找到由头了。

  “爹娘是对我好。我现在是讲他们太省俭了。”仁知要继续讲完他的话:“我那时候小,难得吃一回鱼,就没舍得先吃那条鱼。我吃过饭,我娘洗碗的时候,我就拿着那条小鱼在一旁慢慢地吃。一不小心,那鱼刺就卡到了喉咙里。”

  “那怎么得了啊?”有人听着着急了。

  “是啊,我被卡得仰起个脖子,喉咙里呵哈呵哈地讲不出话来。”

  “赶快吞一大口饭团啊,不要嚼,硬吞下去,就把鱼剌带下去了。”有人出主意。

  “是啊,我屋里爹娘也晓得咯个法子。可是,哪里还有饭啊?我不是才讲了,我屋里从来没有半口饭多的。”

  众人没了主意。

  仁知看了一眼众人,继续讲道:“最后没办法,到隔壁满爹屋讨了一口饭,才让我把那根鱼剌吞了下去。”

  晓楠在一旁听着,看着仁知朴实的神态,心里只觉得,他们一家人真正是典型的纯朴农民。如果他们现在努力靠勤俭要想把日子过好点,是体现了新社会的美好。那么,他们在二十年前,也以同样的勤俭追求美好的生活,就成了犯罪?咯是么子逻辑啊?晓楠竟然在咯个领悟中,感觉到了现在世上大张旗鼓鼓吹的一些东西,难免有些讲不通。

  嗨,想那么多空的干嘛。在农村里,就和乡亲们一样,勤勤俭俭过自己的日子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