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半劳力(3)

  新生的各级革命委员会对今年咯个春节的过法有个新规定:各地各单位各行各业都必须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大年初二就要做到城里上班、农村出工。

  上林湾出工的队伍里,多了两个半劳力,两个从城里下乡来的知识青年。队里几个干部商量了,给两个身体瘦弱的城里孩子评了出工的底分,大的那个刘晓枰评六分五,小的那个刘晓楠评五分。队里的男子正劳力每天的底分是十分,女子半劳力是六分,老年半劳力是五分。所以,咯对知青小兄弟算是队里的半劳力。

  大过年的,农闲时节,没有田土里的农活,可上级的规定必须执行。于是,全队大年里的几天,出工干的活就是给油茶林中耕,到山坡上的油茶林下松土除草。咯是个轻松活,而且过年的日子,出工只是应个景,时间短得很。最重要的是工分照全天出工记!

  咯天半上午了,队长刘功英站在湾村大门口一声大吼:“过革命化春节了,出工了,出工了!”上林湾全队十二户人家,包括新立的知青户,男女老少,凡是在队里评了底分的,有着人民公社劳动力资格的人,全都肩扛着锄头出工了,往油茶山上去。

  一路上,大家讲讲笑笑,嘻嘻哈哈。“真是的,不晓得搞个么子规矩。呵呵,半上午了,出个摆子工啊。”功书哥似笑非笑地讲。

  “哈哈,你不想出工啊?那就莫出来,坐在屋里吃酒啥。”功崇哥看来是喜欢与人抬杠的。

  “嗯呐,才没那么蠢嘞。咯个轻松工分不争,坐在屋里?到山上来和大家一起打打讲,讲讲笑,还有工分。不来?好事让你独占了?”功书哥的老婆龙家大嫂为老公扳回一句。

  农村里过年,晓楠是知道的。每年在泉水湾老家过年,乡亲们都要挨家挨户地拜年吃酒。大年初一咯一天,湾村里的男人们一早就一家一家地去吃酒了。一个几十上百户的湾村,就不知咯酒要吃到哪家去了。鸿侔叔叔总是一整天见不到人,直到夜深了,才醉醺醺让别人家的后生扶着回来。

  从正月初二起,男人就带着孩子到处去亲戚家拜年了。农村里拜年的规矩,初一的崽,初二的郎。所以,鸿侔叔叔拜年的第一站是豪坡段家他的老丈人家。当然,他会在那里与老丈人、小舅子吃一整天酒。

  然后,初三日去庆余墟谭家村他外婆家,也就是晓楠的奶奶的娘家。她老人家的父母早就不在了,但那边还有兄弟嫂嫂子侄们一大片至亲。虽然,自民国三十八年以来,换了朝代,谭家大屋场遭了灾祸。但再怎么也是自己的亲人,每年的往来礼节是不能少的。晓楠从小就知道那个庆余墟谭家湾是奶奶的老家,也很想随叔叔去哪里看看那边的表叔伯表兄弟们,但在城里工作的父母却不准叔叔带他们两兄弟去那个大地主家拜年。

  再后,叔叔拜年的地方还有那边江的姑表亲、江边洞的姨表亲,还有很多晓楠讲不清楚的亲戚朋友的家。反正,叔叔的年要拜到正月初十前后才算完,才能和也是拜完了年才回来的生产队干部们商议新一年的农事。

  过了正月十五,男人们到外面的年拜完了,女人们在家里接待各方来的拜年客也差不多了。湾村里的女人就开始自己的活动了,那就是女人们轮流着到各家去吃开水。女人们凑在一起,到各家去一边吃着开水,当然,家境好的可以是泡着茶水或者糖水,一边品尝女主人过年时精心制作的各种点心、果子和坛子里的酸菜、泡菜、腊菜,互相评论比试着手艺的高低。

  不用讲,同宗同祖且仅只一山之隔的上林湾的习俗,肯定与泉水湾是一样的。可是,今天才大年初二,乡亲们就被一个莫名的却又不敢违反的通知规定赶到了山上,用一个莫明其妙的“革命化春节”,抵消了他们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一年才一次的欢乐和幸福。

  功书哥心里还是解不开结:“一年做到头,三百六十五天,非得要天天做。唉,一辈子的苦命啊。”

  “田土是我们自己作,么子时节该做么子事了,我们作田人还不知道?非得让城里人来规定哪天出工哪天不出工?”功崇哥也是想多歇几天的。

  “哪里咯多空话?当心犯错啊。”勋老在前面听到了,回过头来吼了他们一句。

  晓楠跟在哥哥晓枰身后走着,只是默默地听着前前后后乡亲们的讲与笑,和大家一起向油茶山走去,去用一天的辛勤劳动实践那个革命化的通知规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