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哈本尼斯

  谢春来和张正在登上海上城市后就与崔科取得了联系,当晚他们在电影结束后,在电影院旁边接上头,谢春来一见崔科感觉崔科好像比以前年轻了,“老崔,这里这么养人呀,你看看你比一年前年轻多了。”

  “老谢,你说的没错,这里就确实是很养人,你住些日子就知道了。”

  “那我也在哈本尼斯常住吧。”

  “那当然好啦,我帮你找工作。”

  “你现在做什么工作?”

  “我在这里的大学实验室做助理,配合教授开发水产养殖。”

  “你住哪里?我想去看看。”

  “好呀,这里有单身公寓,租金很便宜,如果你不带妻子来,住单身公寓就很好,要不咱们这就过去看看。”

  “好呀,你开车了吗?”

  “哈哈,老谢呀,这可不是北京,我跟你说吧,这里有一半人是靠走路、一半人是靠骑车出行,骑车到最远的地方也就三十分钟,走路最远也在一小时左右,我住的公寓距离这里只有二十分钟的路程,咱们就边走边聊吧。”说着崔科带着谢春来和张正从三层的影院下到一层。

  一层主要是交通和一些公共设施,一层的路不算宽,但也不拥挤,因为大多数是步行和骑车的人,偶尔也有电动车出现,但大多是货车,一层的层高虽然只有五米,但是由于没有陆地上的扬尘,空气没有任何被污染的感觉,从一层向上望去也能透过多层楼板看到天上的点点星空,张正看见路两旁的商铺与陆地上区别不大,各种招牌琳琅满目。谢春来被几家海鲜餐馆吸引,他看到鲜活的大海蟹的价格只有北京的五分之一。崔科看出了谢春来的心思,就请谢春来和张正吃了一个大螃蟹,还喝了一点用海草酿造的白酒,谢春来被鲜美的海产陶醉了,马上拿出电话给妻子打电话,跟妻子大肆炫耀了一番。

  他们离开餐馆,又走了十几分钟,就到了崔科住的公寓楼下,他们上到三层,到了崔科租的单身公寓,崔科一推门门就开了,原来崔科连门都没锁,谢春来简直太佩服崔科了。

  跟着崔科进了房间,谢春来和张正就开始像孩子一样,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他看到在窗户的上面有一块玻璃墙竟然能看到星空,原来窗外是一个天井,下面是海水,上面有天空。

  谢春来看了一会儿发现了一个问题,房间里没有厨房。他就问崔科为什么没厨房,崔可说这里的厨房是要申请后才能安装的,费用比较高,这里不倡导家里有厨房,大多数人都是到餐馆吃饭,在家里只是储备一些零食。

  崔科说要带谢春来和张正去个好地方,谢春来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就跟着崔科来到了地下一层,一进去他就惊呆了,他看见一群人在踢足球,远处还有人在打篮球,更多的人是在玩冷兵器模拟器。足球的踢法与陆地没有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允许球通过天花板反弹,刚从陆地上来可能对这种反弹还适应。

  看到这热闹的场面,谢春来的手有点发痒,也想试一试。崔科看出了谢春来的心思,就说要请谢春来和张正去玩一下海上城市最奢侈的运动。崔科把谢春来带到了一个游泳池,谢春来明白了,在茫茫大海上,能在淡水里游泳可能是最奢侈的,谢春来忙问价格是多少,可是工作人员的回答让他感到很困惑,人家告诉他这里免费。

  崔科解释说,这是淡水工厂的蓄水池,淡水工厂把海水淡化后储存在储水罐里,通过管道送到整个城市,而污水回收后经过净化的水就储存在这里,可以用来灌溉农作物,顺便就给大家提供免费的淡水游泳池。

  崔科一直带着谢春来和张正转到半夜,才在分手的时候向谢春来汇报了一下核辐射的事情。原来崔科早就做了准备,因为按照规划的部署,每个海上城市配备一台电磁炮,而电磁炮有可能使用人造太阳供电,而人造太阳会泄露出微弱的辐射,所以崔科就带来了一个核辐射强度测试仪器,那天他只是在海上城市的西岸测试到了极其微弱的辐射,而且不久就消失了,再也没有重复出现过。谢春来听了之后也觉得可能跟电磁炮有关,但要想等待下一个时机也不容易。

  谢春来和张正找导游帮忙办理的临时居住证,两个人分别租了一间公寓,他们打算在海上城市多呆些日子,好好考察一下。其实谢春来心中一直有个疑问,精英财团是如何控制海上城市的,他想借这个机会搞清楚这个问题。

  谢春来和张正开始在海上城市四处寻访,这里的企业、商业基本上都是原来图阿里人带来的,而这里的地产基本都是个人的,因为原来的图阿里人把自己家乡的房产交给哈根那集团保管,哈根那集团将海上城市的房产转到图阿里人的名下。在五十年内,图阿里人有权收回自己原有的在大陆的房产,但必须交回在海上城市的房产。大多数图阿里人都很愿意在海上城市居住,因为这里的居住条件要比他们原来的好得多,生活环境也比以前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里的政府挂靠在利比亚的的黎波里市,相当于的黎波里的一个区的待遇,但哈根那集团凭借雄厚的实力把哈本尼斯运作成了一个基本自治的城市,利比亚政府仅仅承认哈本尼斯是自己的一个行政区,但不干预哈本尼斯的管理,哈本尼斯采取民选的方式组阁政府,法律基本参照利比亚的现行法律,这里最独特的是银行,这里采用世界货币,但却只有一家银行在这里有营业点,这家银行叫库索马银行,最大的股东是哈根那集团。整个海上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都属于哈根那集团,进出港的货运完全由哈根那集团控制。

  哈本尼斯的政府主要是原来部落的领袖们执掌,这里的城市基础设施非常先进,政府的机构也很精简,只有三十名警察和十辆警车,警察随身配有电棍、匕首和手铐,十把激光枪是海上城市唯一的大规模杀伤武器,被长期锁在武器室里。进出港是严谨携带武器的。当时图阿里与哈根那集团在宗教上达成一致意见,大家默许这里只发展伊斯兰教,为了不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就没有写在法律上,但政府和主要的社会势力都默许这样一种规则。

  哈本尼斯最大的产业是水产养殖、其次是餐饮业、接下来是畜牧业和种植业,没有重工业,这里号称是零污染的世界,走到哪里都干净、清洁,没有灰尘和泥土,这里家家户户几乎是夜不闭户,人们好多年没丢过东西了。这里人们饮食清淡、生活有规律,因此得病的人也很少。

  这里有十五所小学、十所中学和两所大学和五所职业学校。大多数年轻人在毕业后从事水产养殖和餐饮业,这里的海产品百分之七十销往利比亚。

  张正对这里的两所大学很感兴趣,一所在海上城市的边缘,叫海洋大学,一所在靠近中部的地方,是教会学院,本来哈本尼斯只有一所大学,就是教会学院,两年前为了满足海产养殖对人才的需求又新建了一所大学,这所大学是在海上城市的边上又接了一个新模块,这个模块与原来的模块区别很大,是一个更加定制化的模块,专门为大学设计的。这个板块没有顶层的绿洲,完全是为了教学需要而设计,最高的建筑水上六层,水下三层,是目前海上城市的制高点。

  虽然跟着导游来过,但张正还是本能地觉得大学有些神秘之处。他为了不引起别人注意,换了一身当地人喜欢穿的服装,他在教学楼、科研楼、实验室转来转去、四处搜寻。

  当张正走到实验室的时候,他听见迎面走来的两个人在说印度语,他一下兴奋起来,在跟那两个人擦肩而过之后,他转过身开始跟踪这两个人,这两个人走进了一个门上写着新材料研究室的房间,谢春来一看自己进不去了,就走到较远的地方等待,终于等到了下班时间,看见实验室的人陆陆续续地出来了,原来这里还有别的印度人,张正看见一个年级较大、看起来像负责人模样的中年人出来,他就开始跟踪这个人,这个人并没有走远,而是走进了大学内的一个公寓,张正估计他要出去吃饭,于是就在外面等,果然,那个中年学者过一会穿着一身宽松的休闲服出来了,还带着一个印度女人,看样子像他的妻子。两个人步行向城市中心的方向走,走到一家海鲜餐馆进去了,张正也跟了进去,原来早就有几个印度人在这里等他们夫妇了,张正找了一个不显眼的位置坐下,也要了点海鲜,边吃边寻找机会。大约过了三十分钟,他看到那个中年印度学者站起身朝卫生间方向走,张正也站起身走向卫生间,卫生间只有一个小便位置,张正就在门外等,他做好了准备,掏出窃听器注射金笔握在手里,做出尿急的样子,那人一出来他就快速往卫生间里冲,出来的中年印度学者被张正撞了一个趔趄,感觉肩膀有点痛,有点愤怒地回头看了张正一眼,张正忙满脸赔笑,“对不起。”急忙冲进了卫生间,中年印度学者觉得肩部有微弱的刺痛,身手摸了一下也没有更严重的感觉,就回到了餐桌。他并没有意识到张正已经给他肩部的皮肤下面射入了一颗窃听器。

  张正回到公寓,把自己在一个印度学者身上种植了窃听器的事情向谢春来进行了汇报,然后,张正换了一身深颜色的衣服,背着接收天线摸到了中年印度学者住的公寓附近,他看到有个大垃圾箱就找了一个比较大的废包装把自己一罩,蜷缩在垃圾箱旁开始窃听。

  张正等到了半夜也没听到一句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天,张正在新材料研究室附近又找了一个监听点隐蔽起来监听,结果听了一天还是一无所获,张正决定再听一天,因为他还是零星地听见他们在谈论玻璃砖的事情。

  第三天,张正听见了一个以前从来没听说的词汇“热冰(hotice)”,那个中年印度学者好像在电话里说热冰的实验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