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龙兴寺

  今天还有一章,估计要到12点左右。起点的效率有点慢了,昨天中午合同都到了,今天下午才改成了A签……已经A了,请大家放心收藏。

  四月初八,便是佛诞日。

  传说在史籍《周书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江河泉池忽然泛涨,井水并皆溢出,宫殿人舍,山川大地,咸悉震动。其夜五色光气,入贯太微,遍于西方,尽作青红色。周昭王问太史苏由曰:“是何祥也?”苏由对曰:“有大圣人生在西方,故现此瑞……一千年外,声教被及彼土。”昭王即遣人镌石记之,埋在南郊天祠前……穆王即位,三十二年,见西方数有光气,先闻苏由所记,知西方有圣人处世。……穆王五十二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平旦,暴风忽起,发损人舍,伤折树木,山川大地,皆悉震动。午后天阴云黑,西方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过,连夜不灭。穆王问太史扈多曰:“是何征也?”扈多对曰:“西方有大圣人灭度,衰相现耳”。

  世人皆对此深信不疑,心中敬佛之心虔诚,在四月初八这天信徒们便要去寺庙敬香礼佛。

  不过据沈祥所知,这《周书异记》其实是一本伪书罢了。这本书很有可能乃是唐朝人所著,里面的许多东西并不足以为信。比如这关于佛诞日的记载,其实就有很多与现实相悖的地方。

  这本《周书异记》所记载的东西实在是有些太神奇了,这些东西仿佛神话一般,欺骗蒙昧的民众还成,沈祥根本就是不相信的。更何况这书中竟然连着西方圣人的生年和卒年都是记载的一清二楚。这《周书异记》既然是史书,那么里面的记载应该是十分严谨的,怎会有荒诞离奇的记载?

  还有,这书中的历法也是错误的,周昭王二十四年应是壬子岁,周昭王二十六年方是甲寅岁,两者自相矛盾,作为史书,怎能犯这么简单的错误。

  《周书异记》这本书蒙昧了许多人,不过其实也没造成多大的影响。百姓要的只是心中那个佛,要的只是一个心灵寄托罢了。

  四月初八这天,沈祥一大早便起了床。

  吃罢了早饭,又食了一些结缘豆。那结缘豆咸咸的,味道其实还不错。胡氏煮了一大锅的豆子,自家肯定是吃不完的,所以便分给了邻里们,这也算是结了一个善缘。

  在这个佛祖诞辰的日子里,邻里之间的关系便会十分融洽。可不是吗,谁愿意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与人结仇,那样的话,佛祖会怪罪下来的。

  古人对于神佛,就是如此的笃信。

  四月初八的天气挺不错的,阳光普照,却并不是多热,还有一些微风,吹在身上暖洋洋的。

  这日,沈凉没有去私塾学习,因为他要跟着母亲和哥哥一起去龙兴寺上香。

  辰时刚过,一家子人便出发了。随行的自然还有沈祥的小跟班石头和胡氏的丫鬟翠竹。

  胡氏租了一辆牛车,雇了一个车夫,牛车辘辘,向着龙兴寺驶去。

  出了城门,向北行十余里便是龙兴寺。

  龙兴寺位于凤凰山日精峰下,始建于洪武十六年,他的前身便是太祖皇帝朱元璋昔日出家为僧的於皇寺。公元1344年,也就是元至正四年,十六岁的朱元璋在於皇寺出家为僧。元至正十二年的时候,因为战乱的缘故,於皇寺被毁。后来,朱元璋登基为帝,便想重建於皇寺。不过,旧寺的遗址距离皇陵的位置太近,所以便将寺庙重建在了凤凰山脚下。

  龙兴寺是洪武十六年修建的,而早在洪武十二年的时候,朱元璋便在凤阳修建了皇陵。皇陵中安葬的是朱元璋的父母、兄嫂及侄儿的骸骨,所以便将龙兴寺修在了凤凰山。

  龙兴寺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的於皇寺,所以也算是朱元璋的发祥之地,自然龙兴寺便成为了皇家寺庙。在全国被尊为圣庙,地位极为尊崇。

  龙兴寺修建完毕之后,朱元璋亲自为龙兴寺题名“大龙兴寺”,然后更是写了《龙兴寺碑》文,设僧录官住持,颁赐龙兴寺印。

  龙兴寺距离临淮县并没有多远,牛车虽然行的不快,不过也没用多长时间便是赶到了。至于为什么租了辆牛车,还不是因为沈祥的缘故,胡氏怜惜自家孩儿的伤势,所以便租了牛车,因为这牛车行得平稳。

  一家人下了牛车,胡氏递给了那赶车的车夫十余文铜钱,那车夫连忙道谢。若放在平日里,这车夫可是赚不了这么多。今天实在是因为胡氏想讨个吉利,做一件善事罢了。大家生活都不容易,螚帮衬便帮衬一下,自家的钱是足够花了。

  牛车停留在了山脚下,距离那龙兴寺的山门还是有些距离的。

  “好多人啊。”一下车,沈凉便是惊叫道。这也不怪他,小孩子喜欢热闹,平日里沈凉可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人。可不是,沈祥一下车,便看到眼前的山道上密密麻麻的全是人,一些小沙弥正引导着行人,疏导着交通。

  这一日,整个凤阳的信徒基本上都是聚在了这龙兴寺。更有甚者,从应天府和淮安府都是赶了过来。

  “石头,看护好祥儿;翠竹,你看好凉儿。”胡氏看着人流不由得说道。人太多,万一走散了就不好了。沈祥身上有伤,沈凉年纪太小,这做母亲的实在是有些担心。

  沈祥笑了笑,明白母亲的意思。臀部上的伤其实已经好多了,没有那么疼了,他能够照顾得好自己,不过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所以他并没有说什么。五个人随着那人流,挤在了狭窄的山道上。

  感受着周围人们热闹的气氛,几人心情都是十分的舒畅。山道旁,树木丛生,山石嶙峋,中间夹杂着一些小花,十分的漂亮。不过这景致虽然美丽,不过却没有时间欣赏,因为人太多,根本来不及驻足。

  沈祥暗道,这凤凰山果然是个好地方,景美山幽,来到这里,心顿时就放松了下来。

  随着人流,沈祥等人很快便是到了龙兴寺的山门门口。

  抬头望去,“大龙兴寺”四哥字苍劲有力,其中蕴含着一股皇者之气。

  再看那山门宏伟雄峻,沈祥不由心中暗暗赞叹。

  PS:在写这一章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小问题。关于明太祖朱元璋出家的地方,探花郎以前听说的一直是皇觉寺。不过在查了一些资料后发现,有的地方说的是於皇寺。看了皇觉寺的百科,才发现皇觉寺竟然是在濮阳。朱元璋是凤阳人,出家的自然是家乡的於皇寺。至于那个皇觉寺,是不是朱元璋后来曾去过,这一点我倒是没有细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