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生活的疯狂】

  宇邕在位后宫十几人,这如何满足得了宇赟压抑了十几年的心,于是天下选美充于后宫,为了让美人心安,增设后宫名号。[更多好看的就上^^^^^^^^]又好饮酒作乐,几天不出工。群臣请事,都通过宦官们转奏。

  京兆郡丞乐运本来还劝皇帝不要动不动就大赦,现在皇帝矫枉过正行起了严刑苛政,乐运又忍不住了,把心一横,上书为宇赟罗列了八条大罪。

  其一:独断专行,把宰相辅政们凉在一边。其二:为后宫选美,竟然规定仪同以上官员的女儿不许出嫁,搞得官民同怨。其三:大尊一入后宫,数日不出宫,官员上奏必须经宦官之手。

  其四:先下诏宽刑罚,不过半年改弦易辙,制制更严。其五:变高祖艰苦朴素的作风,穷极奢丽。其六:增加百姓赋税,却滥赏戏子等。其七:上书写错一个字就治罪。其八:天象示警,不能听取正道行德政。乐运最后总结道,倘若这八条不改,周朝就要灭亡了。

  这道奏折递上去,宇赟暴跳如雷,“反了反了!”命人将乐运绑出殿门。群臣恐惧,没有人敢话,眼看乐运就要命丧黄泉。內史大夫元岩叹息道:人以与臧洪同死为荣,何况是干。

  如果乐运不能免死,我与其同死。元岩到宫里见宇赟,进谏道:乐运知道他的上奏一定会惹恼陛下,他所以不顾死不过想以此求名。陛下若杀了他,正好成就了他忠臣的美名。陛下不如放了他,以显示圣德。

  宇赟此时已经冷静下来,起来他并非庸碌之辈。只不过忍了太久在压力突然释放之下精神亢奋而已。仔细想一想,乐运所言也不无道理。倘若就此将此人杀了,世上便多了一个忠臣,多了一个昏君。第二天一早,宇赟命人将乐运押回来松绑。对他:朕昨夜思爱卿所奏,实为忠臣之举,我请你吃饭,希望你不要放在心上。

  乐运就这样在鬼门关口走了一遭。群臣本以为乐运必死,此刻见其虎(www.shuxie8.com)口逃生都来相贺,乐运为人耿直。在宇邕时代就已犯言直谏见闻,郑译曾经托他办私事,乐运以不合制度拒绝了,所以太子一党一直不怎么喜欢他。

  运是幸运的,另一位诤臣杨佑就没有这份运气了。却下士杨佑见皇帝荒『淫』不经,不听谏言,又纵酒无常,谱写一歌唱给上司宫伯长孙览听,希望长孙览能够向皇帝进言,歌唱道:朝亦醉,暮亦醉,日日恒常醉。政事日无次。

  长孙览虽然知道杨佑所歌并未造谣,但他却不敢直接去劝皇帝。长孙览不经意将歌词传给了郑译,现在人们传唱至尊沉湎酒『色』。他希望郑译能够劝劝皇帝,毕竟郑译跟皇帝关系不一般。

  哪知道郑译一肚子坏水,他只会对皇帝顺竿溜,便将此事奏明皇帝,但他却不是劝谏,而是告诉皇帝一个下士居然作歌讥讽朝政。当真罪不容诛。一番话得宇赟怒(www.ibxx.com)火烧,下令赏赐杨佑二百四十杖。二百四十杖没执行完,杨佑已然气绝。吓得长孙览再也不敢『乱』话了。

  不久,宇赟又打上了洛阳的主意,洛京才是原衣冠所在,虽然被高欢给毁了,不要紧,可以重建,只要有钱有人还有办不成的事?

  宇赟下诏以洛阳为东京,发山东诸州兵四万人修建洛阳宫殿,邺城的石经搬回洛阳,将相州六府迁到洛阳,设东京六府,直辖河阳、幽州、相州、豫州、毫州、青州、徐州七总管。宇赟亲自到洛阳布置,并在洛阳立皇子鲁王宇阐为太子。

  新帝登基,郑译上位,齐王冤死,一系列的变故早惊动了徐州总管王轨。王轨情知不妙,他强烈地预感到自己的大限快到了。想当初,自己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力劝先帝废掉太子,太子能不恨自己?如今,先帝走就走了,太子也坐上了至尊的位子,他能不记仇放过自己?

  何况,还有郑译一般人在一旁煽风点火,回头看,贺若弼真自己聪明得多。但是,王轨并不后悔自己所做过的一切,如果有机会时间倒流让一切从头来过,他还是会这样做的,他坚信自己并无私心,一切都是为了帝国大业着想,即使粉身碎骨又有何惧?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君子所为也。徐州地处周陈边境,离长安又远,徐州总管府治下是周军的精锐,他们曾经一举摧毁了陈国最强大的军队,自生擒吴明彻后,王轨的威望如日天,在徐州乃至周国,他已经成为一面旗帜,这时候如果拥兵自重,想来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换言之,以王轨的本事,割据徐州自保并不难。但是,王轨一生受宇邕影响太大,他们曾经一起扳倒权臣,也是宇邕舍弃众多能征惯战的名将不用让他挂帅救援徐州才成就了他的功业,士为知己者死,自己如何能背弃大周?不管宇贇如何混蛋,都终究是大周皇帝,是武帝的继承人,是自己的陛下,名分已定,反对宇贇就是造反,就是逆臣。

  读书明理,读书很好的王轨一心要做大周的忠臣。左右很清楚王轨的处境,他们劝王轨不要坐以待毙,割据一方甚至投奔陈国都不失为自保之策。王轨希望打消左右的造反念头,皇帝想杀的人是自己,为国家计,断不会与大家为难,于是对左右:我在先朝为社稷计划,并无后悔,今天的事早已料到。

  如汝等所言,徐州控制淮南,接近强敌,如果为自己打算,自然易如反掌。不过,忠义节气,这是我所看重的,断断不能丢失,更何况我深受先帝厚恩,岂能因为害怕被嗣主问罪,就忘了先帝的恩德。

  正可在这里等死。我相信千年之后,世人必知道我一片忠心。左右为王轨所言感动,禁不住痛哭流涕。王轨的第六感很强,事实上,郑译早就在谋划对他动手了。

  当年的吐谷浑之行。王轨不仅得罪了太子,更得罪了这位太子的至交好友,吐谷浑之后,一个备受信任,一个遭到打压,郑译从不认为自己有错。他认为一切都是王轨在向皇帝进谗言,一切都是王轨搞的鬼,所以,郑译对王轨恨之入骨。有一天,宇赟抚『摸』着自己脚上的伤疤。想起父亲无情的杖责,恨恨地对郑译:我的脚多次遭受杖打,伤痕累累,老家伙太无情了。

  陛下,先帝不过受人蒙蔽罢了。嗯?是谁『乱』嚼舌头根子?郑译回答道:都是乌丸轨引起的。

  王轨赐姓乌丸,所以称为乌丸轨。郑译恨王轨,宇贇是知道的,而且他也听过王轨自己的坏话。那时候他夹着尾巴做人也不敢求证,此时听郑译起心便动了杀心,但是他担心郑译撒谎杀错了好人。毕竟王轨镇守徐州把守着周国的南大门,所以把宇孝伯叫过来想从宇孝伯的口证实郑译所言是否确切。

  作为宇邕的亲信之一,尽管宇孝伯没有像王轨那样公开反对太子,但他从心里赞成王轨对太子的看法,现在,皇太子登基。太子坏话可是大罪。

  宇宪被冤杀后,宇家族的老少们算是见识了宇贇的无情和冷酷。他们从此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没有人敢以宇家族人自居而敢放肆,宇孝伯同样活得谨慎微,唯恐宇贇的屠刀会落到自己头上。

  为了把自己摘干净,宇孝伯一念之差,不但证实了郑译的法,甚至悄悄对宇赟讲了当年宴会之上王轨捋须进谏之事。宇孝伯只顾着自己表忠心,这下把王轨害惨了,旧(www.hao8.net)事重提,宇贇怒(www.ibxx.com)不可遏。“老匹夫原来一直要置我于死地。拟旨,着内史杜庆信到徐州将乌丸轨就地处决。”

  宇孝伯没想到宇贇这么快就下手,赶紧劝解,可是,一切都晚了,宇贇决定了的事哪里能够随便改变,皇帝是金口玉言。“陛下,不可鲁莽行事。”有人不乐意了。按照朝廷典制,皇帝诏书需要内史署名,内史大夫元岩不肯在诏书上署名,劝皇帝收回成命。宇贇不为所动,元岩无奈退出大殿,他不甘心,请御正大夫颜之仪帮忙。颜之仪匆忙赶到宫内。

  之仪可不是一般人,当然他没有弟弟颜之推出名,主要是颜之推写了几本书,特别是《颜氏家训》成为研究那个时代的重要史料,两人俱少年成名,在江陵为官,江陵陷落后以俘虏的身份被押送到长安,颜之推出逃北齐,颜之仪被宇毓提拔为麟趾殿学士,后来宇邕为儿子选老师,以其为侍读。

  颜之仪生『性』刚直不阿,多次对宇贇犯颜强谏,弄得宇贇多少有点怕他,不过对于这位师傅,宇贇是佩服的,知道师傅是为了自己好,所以虽然意见采纳的不多,却也并不加罪。如往常一样,颜之仪又一次犯颜直谏,弄得宇贇火起,命人将他拖下去问罪。

  听颜之仪被收押问罪,元岩豁出去了,他再次闯入大殿力谏,这次他将官帽摘下,以头顿地,三进三拜,怎奈宇贇铁石心肠,怒(www.ibxx.com)斥道:你要同乌丸轨结党吗?元岩道:臣绝非与乌丸轨结党,我担心的是杀一轨而失天下之心。

  宇赟更加愤怒(www.ibxx.com),命左右拽起元岩掌嘴,把他赶出宫殿。就这样,王轨从容赴死,元岩也被罢黜在家,倒是颜之仪仍无罪释放。天下人闻之,莫不为之流涕。王轨一死,原先跟宇邕亲近的大臣们更加不安。

  尉迟运私下对宇孝伯道:我们一定脱不过这场灾祸了,如何是好?宇孝伯叹道:现在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为人臣为人子,知道又能怎么办。足下要为自己考虑,应该远离这是非之地。于是尉迟运请求外放秦州。

  事实上,宇贇做太子的时候,尉迟运为宫正,多次劝太子远人走正道,那个时候太子就怀疑尉迟运、宇孝伯、王轨、宇神举一起在父皇面前自己的坏话。既然处置了王轨。其他人同样不能饶恕。

  一日,宇赟职责宇孝伯道:公知道五王造反,为什么不早?孝伯道:臣只知道齐王忠于社稷为群污蔑,也没用,所以不。且先帝曾经嘱咐微臣。唯今只知道辅导陛下,现在进谏而不从,实在是有负重托,以此为罪,甘心情愿。宇孝伯一番话,倒也让宇赟有点天良发现。低首不语。但是,很快宇孝伯就被赐死家。

  宇神举一样未能逃脱被杀的命运,使者前往并州,一杯毒酒送上了路。尉迟运到了秦州,不久惊吓致死。至此。宇邕圈子成员全部落。玩了不到一年,宇赟有点腻了。

  一般而言,皇帝是个终身职位,一旦权力抓在手里,那就是至死不放松。皇帝又是个高风险的职位,太多人盯着这个位子,很多皇帝被退位,然后就没了。

  当年。北齐的祖珽忽悠皇帝高湛,当皇帝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当太上皇。所以二十郎当岁的高湛把皇帝位子传给儿子高纬做了太上皇。没有人给宇赟出主意,但同样二十多岁的大周皇帝也想体验一下做太上皇帝的滋味。

  公元579年二月十九日,大周百官公卿共聚长安大殿,皇帝举行了盛大的朝会,但百官们怎么也没想到,这竟是大周朝的传位大会。帝国最高领导人宇贇宣布将皇位传给太子宇阐。自称天元皇帝,改元大象。天元皇帝跟皇帝有什么不一样吗?。皇帝住的宫殿称为正阳宫,皇帝皇冠上的玉坠是十二串。天元皇帝加倍,二十四串!正阳宫设置纳言、御正、诸卫等官,大事还要禀报天台决定。天台上的太上皇没事就瞎琢磨,有一天他忽然想到过去自己是天子,现在儿子坐了天子,那他就是天本人了。

  太上皇笑了,下诏!从此,皇帝称朕,天元皇帝称天。在天台上吃饭也不能用平常的碗筷,要用樽、彝、珪、瓚这些祭祀用的礼器。大臣要想到天台朝见,那等于见仙人,规矩是吃斋三日,清身一日。天带的帽子也有讲究,佩戴十二『色』绶带,戴通天冠,上加金蝉。按照制度,侍、常侍们的帽子上也有金蝉,天元皇帝于是下令让大家都把金蝉去掉。

  皇帝变太上皇了,其他人也要跟着升级。皇太后阿史那氏成为天元皇太后,帝太后李氏成为天元帝太后,天元皇帝的正宫娘娘称为天元皇后,母以子贵,皇帝宇阐的生母朱满月被尊为天帝后,朱满月本吴人,因为家人犯罪遭株连被充入东宫,负责太子的衣服,幸运的朱姑娘跟情窦初开的太子玩了次一夜情,宇赟是一时冲动下,朱姑娘的肚子却争气,儿子出生了,这便是宇贇的长子,由于杨丽华没生儿子,这孩子便成了长子。

  朱满月宇赟大十余岁,出身又寒微,是儿子保证了她的地位。天、高、上、大这几个词属于敏感词,天元皇帝可以用,其他人不准用不准,官名犯忌的全部改掉,史书没有记载,很难想象上大将军这个职位会改成什么。

  不过,有记载姓高的改为姜,九族的高祖称为长祖。跟当年胡闹的高洋一样,他还有些莫名其妙的命令,如车必须以圆木为轮,天下『妇』人都不准涂抹粉黛,黄眉墨妆,不过,宫的女人例外。宇贇召集大臣们议事,主要话题就是如何变革,游戏无常,出入不节,仪仗队早出夜还,随从官员,苦不堪言。

  百官自有正直之人,他们如何肯坐视皇帝胡闹,上书、上奏、劝谏者此起彼伏,宇赟恼了,他又无法禁止大家开口,心理上他也是要做明君的。但如何让大家闭嘴,宇赟打起了歪主意,他让左右秘密侦察百官的动静,左右又派出密探跟踪掌握百官们行踪并记录下来。于是皇帝手里便有了一本百官罪状实录。

  某日,某某正欲向皇帝进谏,皇帝突然发布了某的罪状,将某拿下问罪,皇帝证据确凿,某只好认罪,有的人因此被痛打一顿,有的人被罢了官,还有的人丧了命。这样以来,群臣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所以没有人再敢跟皇帝对着干了。

  大周皇帝宇赟就以这种流氓手段搞定了百官。百官消停了,宇贇还有心病,那就是他的几个叔父,这几位都是武兼备,战功卓越,在他们面前,宇贇还不敢造次。

  为了表彰叔父们的大功,以襄国郡为赵国,济南郡为陈国,武当、安富二郡为越国,上党郡为代国,新野郡为滕国,邑各万戶;令赵王招、陈王纯、越王盛、代王达、滕王逌一起到藩国。对这件事,随公杨坚有评价,他对宇神庆:天元无德,观其相,非长寿之人。藩国微弱,不是深根固本之计,羽翼既剪,还能飞多远?(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