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名人

  “许久不见,李大人安好!贫道这厢见礼了!”翟南出了山门,迎上前作揖见礼。

  那李虞见此,连忙还礼:“仙长多礼了!李某冒昧来访,打搅仙长清修了!”然后,又好奇地问道:“仙长这是要下山?”

  李虞自然不知道这方圆数里都在基地的监控下,有人进入警戒范围内便会向翟南报警。见这道泉竟然就在山门处,便以为是正好碰上。

  “贫道却是专来迎候主薄大人的。”翟南自然不会说明,乘势吹嘘道:“贫道正在静坐,突然心血来潮。掐指一算,才知有贵客登门,这便下山迎候了。”

  此番话语自然引得李虞啧啧称奇,随后便在道泉的引导下上山。随行仪仗马车却因山路难行留在山脚,只带了数名元随上山。一路观景,更是对这龙空山赞不绝口。

  待到了山上,翟南早让苍老师选了一处凉亭,备下茶水瓜果接待。

  环顾亭外景致,鼻中尽是丁香花浓郁的香气,惹得李虞羡慕不已:“仙长果然好享受!前几日柳大人说起这龙空山的妙处,我还不信,今日一见,却是远胜所言啊!”

  “化外之人修行之地,不过一些山野之趣罢了,当不得大人谬赞!”翟南这边谦虚着,心中则琢磨着李虞突然来访的目的。

  “此言不妥!仙长虽身在方外,却非化外之人。”李虞面带笑容,纠正到:“听闻仙长是唐时入山修行,不过如今国朝建极,仙长也是我大宋子民。如何说得是化外之人!”

  “却是贫道失言了!”翟南表面谈笑应对,心中却是咯噔一声,暗想怕是那茬事来了。

  眼见这道泉面色微变,李虞微笑地说到:“知县大人前几日听闻仙长之事,便将陈道正招去询问。陈道正又问了王道士,方才知道仙长之事,便与我商议。

  我知道仙长方外之人,于这俗世规矩也不甚看重。但毕竟国朝律令却是有这度牒之制,因此却需仙长补张度牒方好!”

  果然!翟南便问到:“哦?!却不知这度牒如何补法?”

  “本来依着国朝法度,却是须先参加试经,然后才能授予度牒。不过仙长乃是得道高人,自然无需如此。恰逢熙州用兵于吐蕃,朝廷正发卖度牒以充军用。柳大人便替仙长出钱,买下了度牒,如今只需仙长填上籍贯身世便可。”说完,李虞便招来亭外候着的元随,取出一张空白度牒,递给翟南。

  翟南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尾。看到如此便轻易解决了个麻烦,心中自然高兴,但又转念一想,便问道:“却是多谢了!但却不知这空白度牒可否再多买几张?”

  “既是发卖,自然可以任人购买。不过却是必须得了州县道官允准,且家世清白方可。而且所值不菲!”

  “这倒无妨。不瞒大人,贫道这自然道却是不习世俗道经的,如今正欲广收弟子,若是均要试经,怕是难以中式。既然有这等良机,自是想多买些备下。”既然这朝廷都公开发卖了,那翟南也无需隐瞒目的。

  在未来一段时间,必然需要招募大量人手,若是都靠去试经,便受了许多限制。至于价钱高昂,翟南还偏偏不差钱。

  心中定下要去能买到的度牒都先买下来,翟南又问道:“李大人今日来此,不会是便为送这度牒吧?这等区区小事,如何能劳动大驾。”

  “哈哈!这等小事只是顺手而已,实际上是我听闻龙空山景致,便欲来一观,这才从柳大人那讨了这个差事。”

  又从案几上捡起一枚葡萄,又说到:“在这寒冬,便为这些瓜果也值得来此一趟。”说完又是大笑。

  这话说的,翟南心中便有一番得意。他在这龙空山中,种了数十种水果。四季能吃到水果,在这个时代却是连皇帝都享受不到的待遇。还是时间太短,收集的品种有限。回头等到宗教发展起来,使用能量不再有这么多顾忌的时候,便要让保罗造出远程飞行装置,满世界去把各种特色农作物和生物都弄过来。

  在边上陪着笑,装出很欣赏这般豪放气概的样子,心中也不免嘀咕,这李虞身为常务副县长,大老远的过来,总不可能真是为了这点目的。

  心中又是一动,便又询问道:“大人刚才所言熙州用兵却是不知是何状况?”

  “仙长也关心此等国事?”李虞回答到:“去岁,朝廷遣河州知州王厚,童贯监军,收复了湟州,今年又准备出兵吐蕃,欲收复青唐。”

  “童贯!”虽然对所谓收复青唐一无所知,但对于水浒传中的大反派还是很有印象的。来到这个时空后,这还是第一次听到记忆中的历史名人。此刻,这身残志坚的阉党成员就仿佛一盏明灯,冲破历史迷雾,让翟南顿时精神一振。

  见得翟南对童贯的名字反应这么大,李虞便有些奇怪。但翟南推脱说是有一故人同名而已,掩饰了过去。

  两人又说了些闲话,眼见气氛愈加融洽,李虞才对翟南不轻不重地说了一句:“当今圣上,颇有崇道之心。知县大人似有举荐仙长入京之意,想来不日便要与仙长见面。”

  ——————————

  王豆腐他如今隔日分别在北观集、石丰村讲经,却是忙得团团转。但却毫无怨言,只觉得生活从未这般充实。

  自前几日为钱大户办了入教祈福,不说每去府中讲经,便得一顿酒食招待的惬意。便是集中居民也对他变得恭敬起来。平素出门见着,都称呼一声王道长,而不是以往叫声道士便是,甚至直呼其名的也有。这让王豆腐颇觉得出人头地,更觉得以往那般厮混着实不堪。

  所以这几日,发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王豆腐,便中年发奋,不但每日里研读经书愈发勤勉,早课经忏更是次次不拉。

  那闲云观平素的讲经,也逐渐有人来听。虽然这些人,多是来听那教典中的故事的,但比起以往偶尔才有人来观中烧香,这闲云观却是热闹许多。

  此时,他正在石丰村里,为一众孩童讲解教义。突然便见一人闯进屋中,便扑到身前跪下,扯住他的道袍便是哭诉:“冤枉啊!还请道长为我做主!”

  王豆腐从事这个行当几十年,替人求过子,送过终,抓过鬼,寻过坟,可谓业务种类丰富。只要是肯给钱,能沾上边的活他都干过。但偏偏从未替人做过什么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