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章尾小记

  关于“海捕文书”这个说法,个人最早是通过《水浒传》接触到的。犹记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后,为避祸四处躲逃。衙门发下海捕文书,各处追捉。上面有悬赏,并写了鲁达的样貌籍贯等信息,虽说没有照片,却也画了他的模样以供辨识参考。</p>

  这样看捕文与通缉令应该是一个概念,只是当时便有一个疑问,就是在这类古代画影图形的视觉精度下,真能通过这类张榜贴文的方式抓到贼人吗?后来多积累了一些信息过后,大概明白了图像在其中更多是辅助人们辨识基本相貌信息的,基本是侧重一些明显特征,如胡子,麻脸等。更重要的是文字中记录的户籍身份信息,在古代尤为重要。尤其当时一个地方居民大多相熟,有外来生人非常容易被识别出来,这时就可以通过榜文的信息来进行辨别。</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