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章尾小记

  个人在收集相关资料时,第一个冒出的问题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过:那就是有没有马镫对骑手骑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就个人理解的内容来看,除了帮助上马方便,增加在马上的稳定性以外,更可有利于开展更多使用双手的动作,大大提升了骑兵人马结合的作战能力,应该是比较肯定的。比如有个“镫里藏身”的专业动作,在完全没有骑马经验的本人来看,应该就是需要马镫存在才能完成。</p>

  最早的马镫形式个人看到说有布质的,但没有准确描述,故不敢随意论断。而成熟马镫的出现时间,在看到的文字当中,公元三世纪后,应当是现阶段比较能够认同的。那时正是汉末至魏晋时期,如果由长期生活于马背上,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发明,从而带入中原地区,也可能比较符合现实。虽说现存最早的马镫实物——北燕鎏金铜包片木芯马镫出土于我国境内,但是否真的由当时的北方游牧民族发明,以及传播途径走向,这点个人才疏学浅,就由读者们自行探究了。</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