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围而不攻

  笮融睡觉前往往都先要诵经礼佛,这也使他睡的比寻常士卒更晚些。</p>

  故此,笮融其实是头刚刚沾到枕头上,就听到了斥候的声音,知晓太史慈半夜前来袭营。</p>

  这一下瞬间让笮融清醒,随即穿上甲胄外出探查情况。</p>

  当他看到太史慈麾下汉军这般悍勇,笮融立刻熄灭了让自家士卒上去抵抗的心思。</p>

  笮融以前也是汉室正儿八经的汉室官员,对兵法知之颇深。</p>

  一场先锋溃败的战事和人头铃,就足以让自己麾下士卒士气低落到了极点,这个时候想要将他们重新组织起来的难度无疑于登天。</p>

  故此,笮融直接就招呼亲兵朝西面而去。</p>

  “太史慈本来就兵少,即便袭营也不可能倾巢而出,有一两千人就已经撑死。”</p>

  “这一两千人搅动我方大营还行,但想要击溃却全无可能。时间久了反而会被我们的人缠住,陷在此处。”</p>

  “所以,你们且去探太史慈的动向。如果他只是冲杀一阵就撤军便可不予理会。”</p>

  “可若对面不退……”</p>

  笮融朝西面走去:“若是不退,尔等便尽数朝我这里汇集!”</p>

  战事发展也确实没有出乎笮融所料。</p>

  太史慈并未在冲杀一番后就退去,而是继续往军营中央摸索。</p>

  直到太史慈来到西侧,见这里充斥着土堤、壕沟,甚至还有临时引来的一小簇水渠,便知道自己找对了地方。</p>

  不过当太史慈抬眼望去,心中没由来的一惊,往前冲锋的脚步也逐渐慢了下来。</p>

  与别处不同,这里除了按照兵法上教导的布置了很多工事,还有无数明晃晃的火把,几乎照亮了半边天际。</p>

  望着火把下的贼兵,其中央更是竖立起一面写着“笮”字的大纛。</p>

  这足以证明对方确实是做足了防备,甚至就连笮融都亲自在那里压阵。</p>

  “撤!”</p>

  虽然近在咫尺,但太史慈没有半点犹豫。</p>

  因为有白天的事情打底,太史慈麾下士卒都做到了令行禁止,没有恋战,纷纷朝后方退去。</p>

  “撤回去!边放火边撤!速度快!”</p>

  没有希望,那就要保全队伍。</p>

  现在太史慈已经不再关注能否将笮融大营的粮草烧掉,反而更在意贼兵们不要在这个时候贴上来,舍命缠住自己。</p>

  不然的话,今夜袭营的士卒,只怕是连一半都要死在这里!</p>

  万幸。</p>

  太史慈在担心笮融冲过来舍命拖住自己,笮融也在担心不要把太史慈逼急眼,不顾一切对自己发起冲锋。</p>

  双方主将意外的达成一种特殊的默契,让太史慈部在冲入敌营之后,又原路返回撤了回去。</p>

  笮融在目送太史慈退出己方军营后,便指挥士卒灭火。</p>

  太史慈部最后撤退时放火,意在拖延追兵,对大营的伤害反倒是其次。</p>

  加上江东不似北方,不缺水源。光是在营帐内外都有好几处水渠,轻松就扑灭了大火。</p>

  一时间,笮融军营内有欣喜,有咒骂,也有哀嚎。</p>

  但这些声音并未影响到笮融。</p>

  他一个人在存放粮食的粮仓前踱步,显然是在思索什么。</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