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渡边家(第三章)

  这次,他终于看到了那个茶盏的全貌。</p>

  一间简陋的木屋里,备前兼光被搁在一个刀架上,放在一个木箱之上,而它的旁边就是那只曜变盏。</p>

  此时曜变盏里面竟然被装满了酥油,看来那个首领竟然把它当成油灯来使用。</p>

  不过也不怪他不识货,这个曜变盏经过烟熏火燎,早已看不出本来面目。外面一层黑漆漆的包浆掩盖了它本身的釉色。</p>

  任谁看,都觉得是一個普通的茶盏。</p>

  这段记忆除了这个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p>

  之后的几段记忆,也是差不多的情况。</p>

  房子慢慢地越变越好,房间里的饰物也越来越多。</p>

  而武士刀上的装饰,也越来越精美。</p>

  唯一没有变的就是那盏油灯。</p>

  不过接下来的那段记忆却是变了,一个穿着东洋老式学生服的人,出现在记忆中。</p>

  只见他拉着一个身穿传统和服,背着包袱的年轻男子,不让他靠近黄震所处的武士刀。</p>

  从他们两人的对话来看,那个学生和那个年轻人应该是兄弟。</p>

  不过那个学生明显就不是年轻人的对手。</p>

  年轻人直接一巴掌,把那个学生抽得一个踉跄,倒在了地上。</p>

  那个年轻人眼中露出一丝愧疚,随后二话不说,夺过武士刀便冲出了大门。</p>

  一路上黄震看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路上行驶的老爷车,还有告示上那大大的废刀令。</p>

  无不显示着此时应该是明治维新时期。</p>

  不过那个青年人显然并不是去交刀的,只见他一路向町外跑去,很快跑到一个大型码头上。</p>

  在他登上船之后,这段记忆便结束了。</p>

  两样宝物彻底分开了,这让黄震的计划一下陷入了困境。</p>

  看来之后只能根据身份牌上的信息,来寻找对方的老家了。</p>

  至于那名男子去了哪里,无非就是两个地方,朝鲜和华夏。</p>

  下一段记忆中,那名男子下了船,出现在一个码头上。</p>

  街道的对面,有几栋黄震十分熟悉的欧式建筑,这里应该是外滩的十六铺码头。不过此时还有好几栋楼没有建造,或者正在建造中。</p>

  路边行人所说的话,也是他十分熟悉的沪市话。</p>

  黄震全然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这人跑到沪市来了,照理说不是应该出现在旅顺这种离奉天近的地方吗?</p>

  想不通的他只有继续看下去,很快那个年轻人就被一伙东洋人给接走了。</p>

  从他们的交谈中黄震得知,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做,Watanabe.Shin‘ichirou。</p>

  Watanabe对应的应该是渡边,而Shin‘ichirou不是真一郎,就是晋一郎。</p>

  这段记忆的时间点应该是在清末民国时期,虽说大部分人仍旧穿着长衫马褂。但他们的脑后,大多已经没了辫子。</p>

  黄震还有幸在路边看到一个剃头匠,正在给一个老人剪去银灰色的发辫。</p>

  街上还不时有穿着得体西装的华夏人走动,也少不了穿着绸缎长衫的读书人。</p>

  当然,还少不了当时的特色,印度巡捕。老沪市人称之为印度阿三。</p>

  很快一行人来到了位于吴淞路周边的一栋道场里。</p>

  自此记忆至此结束了。</p>

  黄震意犹未尽地咂咂嘴,而这段路,让他大开了眼界。</p>

  文明和愚昧,现代和古代,时尚和传统,这些东西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沪市这个十分奇幻的地方。</p>

  这也就是沪市魔都称谓的由来。</p>

  根据黄震现在所掌握的线索,这把武士刀是东洋人侵华的时候被缴获的,而那个年轻人所处的年代应该是在1900年左右。</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