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汉家儿,不为奴

  刘进忠怀疑,面前这个长毛家伙估计没正儿八经的混过官场,“过手三分肥”的官场规矩,他可能真的不懂。</p>

  那个所谓的“罗定参将”的名号,说不定还是他周某人自己臆想出来的。毕竟时隔那么久,谁知道真的假的。</p>

  因为他真的天真的以为五百人三个月的钱粮衣仗,能全额拿到。这是一个官至“正三品”的官员能说出来的话?</p>

  “他不会真打算拿这个钱粮去招五百名士兵吧?”刘进忠心里默默想着。</p>

  对于亲兵家丁出身的刘进忠而言,周士相的行为,简直是不可思议。</p>

  甚至他想问眼前这个男人,到底懂不懂带兵打战。</p>

  自万历以来,凡领兵者必有扈从,将帅逢战必调家丁。</p>

  所谓“两军相接全恃将勇,将勇则兵亦作气随之。然将亦非恃一人之勇也。必有左右心膂之骁悍者,协心并力,始气壮而敢进。将既进则兵亦鼓勇争先,此将帅所以贵有家丁、亲兵也。”</p>

  没有亲兵、家丁撑腰,将帅们根本打不了仗,甚至压制不了军队。</p>

  据《明史·满桂传》记载:明廷派往辽东的督饷郎中杨呈秀“侵剋军粮”,官兵们十分不满,遂在副将徐涟的鼓动下哗变,还一度包围了袁崇焕的官署,但最终因为“惮(满)桂家卒勇猛,不敢犯,结队东走”。</p>

  数百名勇武的家丁,就能毫不费地就能驱散数千乌合之众,这是明季以来,战场上的常见操作——特别是在镇压农民军和弹压兵变的场景中。</p>

  《明世宗实录》记载:嘉靖十八年,辽东兵变,马永临危受命,出任辽东总兵。</p>

  马永接任后,立刻带着在三百余披甲亲兵,直接上任辽东总兵。到达辽东第一件事,就是把哗变的军头们捕抓起来,随后处死,没有一个哗变头目逃脱,其余士卒个个静若寒蝉,不敢乱动,完全没有了之前的嚣张。</p>

  这三百人都是马永履职西北时积攒的老秦兵,个个忠于马永,骁健敢战,马永依靠这三百人,平定兵变,坐稳辽东。</p>

  明朝中期,大同屡次发生兵变,参将、总兵、巡抚接连遇害,一时间无人敢接这块烫手山芋,明廷遂派名将梁震出马。</p>

  据《九边考·大同·经略考》记载:“梁震养家丁数百,俱勇悍……边军慑服不敢桀骜”。</p>

  梁震率五百悍丁驰至云中,大同镇全镇上下官兵上万人,忌惮梁震威名,因此在见到梁震的五百悍卒后,大同上万边军精锐立刻服软,听从号令。</p>

  甚至梁震的家丁教训起大同边军:</p>

  你们敢轻蔑主将,还不是依靠你们人多。我们这些亲兵,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百的,五步之内,就可以把你们全都杀光。</p>

  而家丁人少势微的话,纵使贵为总兵,也得吃瘪。</p>

  崇祯十二年(1639年)十月下旬,清军再犯宁远,守军总兵金国凤率部迎战。</p>

  从辰时(早上七点至九点)一直打到太阳偏西,奋战在金国凤身边的,始终是包括其义子兼旗鼓金士桂在内的21个亲丁,他们占据城北山冈高地,战至“矢尽力竭”,仍不见大部队跟进接应,最终孤军被围,全部阵亡。</p>

  家丁太少,总兵金国凤连总兵直属部队的“镇标营”都调不动。</p>

  因此明朝中期以后,家丁们甚至取代国家军队,成为明朝边境各级将领作战时所依靠的主要力量。</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