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西域治理

  卡特万草原战役结束后,晁盖便命令虎贲、神策、武威三军休整。让龙骧军、镇西军、羽林军继续西征,一路追杀桑贾尔。</p>

  随着龙骧军继续西征,塞尔柱大败的消息如同惊雷落地一般震撼了四方。</p>

  如此强大的塞尔柱都一败涂地,他们继续抵抗又有何意义?于是中亚草原的花刺子模、葛罗禄人、康里人,甚至天山以北草原的乃蛮人都纷纷前来纳贡。印度河流域的伽色尼、俾路支、信德诸国也前来请降。</p>

  却被晁盖拒绝接见。</p>

  晁盖他现在正忙着封赏将士并制定治理西域的方案。</p>

  西征大军一路从长安出发,征战五年,拓土五千余里,战死沙场者数以万计,靠着长安新兵营不断输送兵员勉强能维持满编,但五年下来,军团战士已经满脸疲惫之色,思乡之情弥漫。</p>

  晁盖也非不近人情之人,这次卡特万之战后,西域不会再有大的战争,也是该让诸军团好好歇歇了。</p>

  所以晁盖便让虎贲军驻扎撒马尔罕、神策军驻扎乌孙裴罗城、武威军驻扎大宛虎思城,并允许军队进行轮休,每次轮休人员两卫,一次休息半年。</p>

  “一次轮休这么多人?”</p>

  武松、曲端、吴玠都有些吃惊。如果放在其他朝代,让士兵回家轮休,朝廷还担心士兵当了逃兵不回来。但华夏遍地实行集体农庄后,参军封田成为一条康庄大道,反而不用担心逃兵的问题。</p>

  至于一次休息半年,他们更是提都没提,因为帝国疆域太大,士兵们从这里放假赶回家乡都得两个多月吧,再加上赶回来的时间,其实在家里也待不了多久。</p>

  他们担心的只是兵少不足以威慑周边。</p>

  “无妨,我会在这里留足一年。”</p>

  晁盖来到西域,在将这里稳固之前,便不会轻易离开。当年大唐鼎盛期在安西都护府驻兵五万便足以镇压全境,是因为中亚虽然势力错综复杂,但是人口真的不多,那上百个部落,五座城池,总人口不超过六十万人,控弦之士加起来不足十五万人。</p>

  在没有大战的情况下,这么多精兵留在这里也是浪费。稍微有点难度的是波斯,总人口500多万,但丢失了二十万大军的桑贾尔,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次组织起大军,面对呼延灼的攻势,只能不断逃跑。</p>

  “有陛下在,如此自然无虞。”</p>

  武松、曲端、吴玠一听晁盖要在西域常待,也都安心下来,有陛下在,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陛下一来,整个军队士气爆棚,物资更是补满,远程部队更是增添了许多新式火器,威力成倍增加。如果陛下早来几天,他们也不用花费什么心思,直接靠着无敌的火力,平推过去就能将塞尔柱人击溃。</p>

  “封赏和士兵退役事宜你们也多加宣传。”</p>

  想要稳固西域,当然还是得移民,这些立功的将士该好好享受一下胜利成果了。如果想要回乡,100亩以内的封田可以回乡领受虚封,相当于领取俸禄,但不能实际管理土地;而超过100亩则需在边疆,可以享受实封。</p>

  考虑到如今中亚草原的特殊性,晁盖暂时不会在中亚草原封田,而是会选择像蒙古草原一样的军事屯田,先在重要的湖泊、河流两侧建筑军事邬堡屯田,等时机成熟再让汉民迁移。</p>

  所以这些退役士兵的封田便是在河西走廊、天山脚下和塔里木盆地绿洲等地。为此,晁盖还将安西都护府区域进行了调整。</p>

  随着铁路延伸到塔里木盆地和天山脚下,那里与中央的距离已经缩短到十五天以内,已经具备设置郡县的条件,所以,晁盖下令在河西走廊设置甘肃省,天山一带设置天山省,塔里木盆地设置楼兰省,下设郡县,由文官前来管理。</p>

  安西都护府的治所,也从玉门关迁至如今的撒马尔罕城。</p>

  武松等人对此倒没有特别的情绪,西域苦寒,他们一路征战,从未有过把握大权,不肯撒手的想法。</p>

  而对于中亚地区的治理,晁盖也进行了一番规划。</p>

  第一,奴工令。所有攻击华夏的国王及贵族皆为叛逆,九族充作奴工。国家名号废除,改为羁縻州。花刺子模去国,改称粟特州;东喀喇汗去国,改称乌孙州;西喀喇汗去国,改称大宛州;色伽尼去国,改称巴基州。</p>

  第二,税收令。对城池征收人头税和商业税,免除其他苛捐杂税和多次关税;对部落实行包税制,由头领代收十分之一的牲畜税;免除伊克塔军事采邑三年的牛头税。</p>

  第三,征兵令。所有年满十八岁男子需作为轻骑兵服役三年,协助汉军作战。若是作战勇猛,根据军功可分封伊克塔采邑。拒绝服役或逃兵,充作奴工。</p>

  第四,种族令。华夏为华族,其余人为昭武九姓胡族。胡族不允许读书识字,不允许做官吏。冒充华族身份者充作奴工。</p>

  第五,通婚令。华族男子可与胡族女子通婚。该女子及其后代自动获得华族身份。华族女子若与胡族男子结婚,自动丧失华族身份。</p>

  第六,认养令。华族可以认养胡族孩童为义子义女,在官府报备之后方可获得华族身份。</p>

  第七,信仰令。信仰天道自然,诸族有信仰之自由,亦有不信之自由,不得强求。信仰人员可到特定场所活动,不得在场所之外传道、祭拜。违者充作奴工。</p>

  这七道政令,用意无非就是恩威并施、分化拉拢、潜移默化。</p>

  以前中亚诸国都是世袭加慕强,谁强我听谁,感觉自己强大就造个反,打不过就继续当附属国。因为游牧政权的松散结构,强者也不会太计较,只要表面臣服,并交纳贡品就行。</p>

  这也导致了中亚诸国反复无常的性格。</p>

  晁盖可不会惯着他们。既然敢攻击华夏,那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先把国王和贵族贬为奴工,让他们国内群猴无主。</p>

  此谓杀鸡儆猴!</p>

  然后用免除其他苛捐杂税和多次关税安抚城市的商人;用部落包税制度安抚部落首领;免除三年牛头税来安抚伊克塔采邑的基层军事将领。</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