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户部尚书震惊这玉米七八百斤

  皇宫内,朱元璋,朱标,正在乾清宫。

  户部尚书,秦逵有些瑟瑟发抖,这陛下和太子两个人都在,让自己进宫,这是有什么大事啊?

  “臣,见过陛下,见过太子。”

  秦逵行礼。

  朱元璋摆摆手,说道:“秦逵,你可知咱叫你进宫,可是何事?”

  户部尚书一听,这话听着,怎么好像嗅到了危险的感觉?

  “臣不知。”

  朱标笑了笑,然后说道:“户部尚书,父皇有一件大差事让你办,不必紧张。”

  秦逵哪里能不紧张,这些年来,这同僚,那是死了一个又一个,昨天还一起去花楼,第二天就被砍头诛九族的都这么多。

  每天和媳妇穿衣时,最常念叨的,那就是“活过今天”,然后还要给列祖列宗烧香拜佛,就求祖宗们保佑了。

  秦逵听到是有差事让自己办,而不是来找自己的麻烦,这才松了一口气。

  秦逵赶紧跪下,在明朝,一般都是行作揖礼,不过大事,行跪拜礼。

  本来心理压力有点大的秦逵,直接就是行跪拜礼。

  秦逵说道:“是,陛下,微臣一定竭尽全力。”

  朱元璋躺在寝宫的榻上,问:“最近咱们大明的耕种情况如何?”

  秦逵:“回陛下,北方小麦的亩产约为240斤,南方稻田的亩产约为390斤,和往常并无差别,不过这几年灾情不断,故而多了一些荒田和流民。”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标,示意让朱标说。

  朱标:“户部尚书,起来吧。”

  秦逵连忙说道:“谢过陛下,谢过太子。”

  站起身,拍拍灰尘。

  朱标把张天给的一箱玉米种子让人搬过来:“户部尚书,打开看看。”

  秦逵疑惑,这一大箱子,到底是什么东西?

  秦逵好奇之间,就是讲这大箱子给打开了,里面全都是玉米种子,形状是u型,金黄色,看上去就好像是黄金一样。

  “这....这是粮食作物?为何从未看过?”

  户部,管的就是赋税,农业等,本身就是要和农业打交道的。

  这玉米,是国外的产物,他自然是没有见过。

  朱元璋这时候开口了:“这是咱在一个臭小子那里拿到的,名为玉米,这就是它的种子,据说能有亩产七八百斤,你且去找一块土地肥沃的田,去试试到底能有多高的亩产。”

  听到亩产有七八百斤,秦逵张大了嘴巴,一脸的不可相信。

  “这这...亩产七八百斤?是小麦的三倍?是稻谷的两倍?玉米?这可是从未听过啊。”

  他有些激动,一把手将玉米种子给抓起来,这东西,要是真有这亩产,大明的老百姓也就不会过的这么苦了啊!

  有这么多的粮食屯放着,就算是遇到灾情,也能挺过很长时间!

  而且大明的粮食赋税,也能提高非常多!

  秦逵作为财政这方面的老大,当然是相当明白,这户部有多穷啊,每年都是不够用啊。

  只能拆东墙补西墙那种。

  朱标笑了笑:“应该是真的,秦逵,你就找块好点的肥地,好好搞一搞,过几个月,就能看看到底如何了。”

  秦逵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他点点头。

  这时,太监来到朱元璋的身边,在他的耳边说了一句。

  朱元璋:“好了,若是没有其他事情要奏,那就下去吧。”

  秦逵作揖,离去。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然后才说道:“张天这家伙,最好不要骗我,不然绝对给他严厉的惩罚!”

  朱标哭笑不得:“父皇,那很有可能是您的孙子啊。”

  朱元璋哈哈大笑:“那就扒开他的屁股,狠狠的打上几下。”

  朱元璋一想到自己的朱雄英,这大孙娃儿十有八九没有死,那可是高兴的很。

  朱标也是露出笑脸,咳嗽了两声。

  朱元璋:“去看御医了没。”

  朱标点点头:“御医说,上火,加之操劳,让儿臣好好休息。”

  朱元璋点点头:“那你这段时间就好好休息吧,咱有这大孙儿陪着咱,也不算很闷,你就先回去吧。”

  朱标作揖:“谢父皇。”

  朱标离去。

  等回到东宫后,吕氏看到朱标回来,便是赶紧凑上前来:“夫君,看您模样,有些疲倦,赶紧回寝室歇息一会吧。”

  吕氏最近听闻陛下几次亲王江宁县,而且还带着太子过去,这让她有些疑惑,小小的江宁县就算是发展的在好,也不可能皇帝亲自去了几次,还带着太子过去才对,这有什么猫腻?

  “本宫是有些累了,扶我过去床边。”

  “是。”

  吕氏看着大白天,一下子还真是有些不好意思。

  难道今天,太子殿下禽兽大发?要在白天把自己要了?

  那还真有些期待。

  ......

  朱元璋此时让蓝玉进来。

  蓝玉气宇轩昂的走了进来,要不是陛下是朱元璋,还真难以镇压住他。

  “见过陛下。”

  蓝玉行礼。

  朱元璋点点头:“蓝玉啊,今日过来,是有一事。”

  蓝玉略微低头:“陛下请说。”

  月鲁帖木儿叛变,需要你行军去铲除叛变!

  这月鲁帖木儿,是四川建昌指挥使,四月初,叛变,对大凉山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朱元璋也不想在用蓝玉,可整个大明,现在最猛的就是蓝玉,所以才让刚征讨完罕东的蓝玉,又要去平判定。

  这也是为了大明的安危,所以是一定要把这叛军消灭掉的!

  这建昌卫,连接四川和云南的重要通道,现在元代属于云南罗罗斯宣慰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洪武四年,明军平定四川,当时的罗罗斯宣尉安普仆之孙安配审时度势,在任然服从元朝统治的情况下,率先为明军诏安,为家族在建昌地区延续了稳定的基础,故而为这次的叛变埋下伏笔。

  蓝玉自然也是有所耳闻。

  虽然刚大战回来,但是朱元璋一句话,他愿意为了明朝,为了陛下征战!

  “是,陛下!臣一定平定叛军!将这月鲁帖木儿活捉!”

  朱元璋笑着点点头,“习惯,有你这句话,咱也就放心吧,这次回来,肯定重重有赏!”

  蓝玉听到后也是高兴,他哪里能够想到,十一月回来,就是他蓝玉最后的绝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