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法之天下,儒之教化!(求收藏)

  四下一片死寂。</p>

  隔了一会,张苍才继续道:“李斯跟我都没有自己的思想,依旧沿袭着夫子之学,因而在我们身上,儒即是法,法即是儒是适用的。”</p>

  “但像韩非子这般,早已摆脱儒学束缚,初期读商、管之书和孙、吴之书,中期学儒墨,后期学黄老,而后专研‘性恶论’,集百家之所长,成自家之言者,儒即是法,这个说法对他并不适用。”</p>

  “这一点《韩非子》可明证。”</p>

  “《韩非子》一书从始至终都跟儒学背离。”</p>

  “在夫子眼中,儒学是需要法理学或法治学说的,法制与礼制是儒家治政的两个不同侧面,需要相辅而行。”</p>

  “但韩非子不同。”</p>

  “他坚定认为法是法,儒是儒,两者不能并兼。”</p>

  “甚至还提出儒以文乱法之言。”</p>

  “韩非子是从儒入法。”</p>

  “自成一系。”</p>

  “不过这也跟韩非子始终未得重用有关,他虽学富五车,但一腔才华,并未得到真正实践,很多想法只流于书籍,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也没有跟实际结合,最终只是水中月、雾中花,理论有余,实践不足。”</p>

  “难言优劣。”</p>

  “这或也是韩子的不幸。”</p>

  张苍轻叹一声。</p>

  对于韩非子,他很是敬佩。</p>

  他自认才华横溢,就算是李斯,也不放在眼里,但对韩非子,却不敢有丝毫小觑。</p>

  荀子门下弟子众多,才华横溢者更众。</p>

  而荀子的存在,犹如一座巍峨高山,将他们牢牢的笼罩着,他们受其利,却也被深深困在了荀子思想之中。</p>

  但韩非子却能摆脱荀子影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走出自己的道路,属实惊艳绝伦。</p>

  他自认自己做不到!</p>

  正是因为仰望过荀子这座高山,才知道登临甚至超出这座高山之艰难。</p>

  难于登天。</p>

  张苍收回心神。</p>

  他看向扶苏,已猜到扶苏的真实想法,缓缓道:“公子是想问大秦日后会行儒还是法吧。”</p>

  扶苏郑重的点了点头。</p>

  张苍坐回自己的位置,沉思了一下,摇了摇头道:“我其实也不知道,但经过上次公子提点,我下去思考了一下,正如嵇恒所言,大秦日后恐会行‘君儒臣法’。”</p>

  “陛下所为旨在驱儒。”</p>

  “驱儒非是不用儒,而是取仁义为用。”</p>

  “何为儒家?”</p>

  “天下对儒家是这般看法。”</p>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p>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p>

  “袓述尧、舜,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p>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p>

  “大争之世之所以不用儒家,就在于儒家惑者既失精微,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固儒学寖衰。”</p>

  “此辟儒之患!”</p>

  “但在我看来,这番认识过于笼统。”</p>

  “儒家,其实是以‘礼’为核心,加上以血缘为纽带构建的‘宗法’。”</p>

  “当世儒学推崇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等等,其实都只是用来粉饰门面的。”</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