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十五 老夫姓韦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军营后面的湖泊面积还是十分大的,何愁找不到练字的石台板子,于是李子圣也便轻轻绕过在那里钓鱼的老者,沿着这湖边往前一直走,没多远便发现在这湖边有一片排列的极为散乱的石头,寻了一块稍大的石头,坐在其旁边一块相对低矮的石头上,在布包之中将自己的毛笔、竹筒、经典书籍一一取出,开始了一天的晨练。

  清晨的空气因为连日的小雨,被洗刷的十分的干净清新,所以李子圣也心神沉浸在了这空气之中,深呼吸了几口略带潮湿的气息,心中的烦苦闷气几乎是一清而空。

  李子圣自顾自的练起了字,此时的行楷小字,在李子圣手中俨然有了些许的气候,写起来,十分的顺手。

  李子圣蘸着清水在巨石台上写的正认真的时候,却忽然感觉身边似乎有呼吸声,抬头便见刚位那位垂钓的老者,此刻正站在自己面前看的正认真。

  这老人家看来真是被烦心事扰了,不然缘何不钓鱼反来自己这凑热闹。

  “少年郎这般练字有几年了?”垂钓老者手持钓竿站在李子圣身前,对大清早这个蘸着清水在巨石台上面正在练字的少年很是好奇,此刻见李子圣看到了自己,便捻须笑问道。

  “自蒙学至今,大约有近三年了吧。”李子圣停下笔略作思索便回答道。

  确实也是如此,尽管自己只不过是在去年才有了师承,但自己来到这大唐世界已经近三年光景了,若是算成蒙学的话,自己的光景,自然也已经足足三年了,所以思索了以后才稳重的回答。

  “你这小娃娃为何会这般练字?”垂钓老者有些好奇的问道。

  此时看着这一位老者,也不在皱着眉头,相反对于自己所写的字到是十分的感兴趣,李子圣停下了自己手中的动作,想了想老者的这个问题,思考着怎么回答合适一点。

  “幼时家贫,这般练字可以节省不少笔墨纸砚,父母也可少流些汗水。时间久了,倒也喜欢了这般练字。”李子圣自然也没有掩饰的意思,直接解释道。

  “哦。”垂钓老者点了点头,眉宇间赞许的意味就更多了。

  简单交流过后,李子圣便继续练字,垂钓老者也在一旁寻了一块石头,坐在一边饶有兴趣的看李子圣练字,似乎看李子圣练字比钓鱼有意思多了。

  李子圣也不会轻易的被叨扰,所以此时依旧是泰然自若的练字,似乎坐在一旁观看的垂钓老者不存在似的。

  等到红日初生,天地稍微亮了之后,李子圣便收了笔筒和毛笔,从自己随身斜挎的布包之中拿出了一卷手抄的书册,坐在石头上准备细细品读。

  “少年郎,我看你的字早已入门,距离登堂入室也仅差临门一脚了,不过若是这般练下去,这临门一脚怕是也不好迈。”

  垂钓老者见李子圣收了笔筒和和已经有些破旧的毛笔,拿出书也还没看,此时出言也不会打扰到李子圣,便面带惋惜的开口说道。

  这般天资聪慧,且用功刻苦的少年,垂钓老者有意助其一臂之力。

  听到此话的李子圣,心中十分的动容,自己以前倒是经常会临摹些大家的作品,但是却是极为的声色,就好像不是在写字,也没有那种练字感觉,所以后来也就不直接临摹,自己独立联系,却发现更是举步维艰,十分的困难。

  而来到这大唐以后,更是极为的缺乏名师的指点,所以练字也是鲜有收获,与自己以前可以说是一般无二。

  所以李子圣也赶忙的将自己手中的书籍放下,对着老者深深的鞠了一躬,看了老者几眼之后,心中也是有些火热。

  “还望先生高达指点。”李子圣又做了一揖。

  对于李子圣如此的知书达理老者心中还是比较喜欢的,尤其是天资聪慧又有礼有节的人,老者更是十分的喜欢。所以此时也是直接不吝赐教。

  “小娃娃你到是过谦了,老头子我只不过是仗着多活了几年,看的多了,走的远了罢了,说什么指教可是万万不能的。”老者一直有些微皱的眉头,此时也已经舒展开了,连带着心情也好了不少,还带上了几分笑意。

  李子圣直接坐在一旁,手持书卷听的认真,知道垂钓老者要说到关键点了,更是身体微微前倾支起耳朵听得认真。

  “练字讲究摹帖、临帖、对临、格临、背临,要入帖更要出帖。”垂钓老者语气颇为温和,“我看少年郎此时已经出帖了,但是以上也不过是入门而已,若想登堂入室,做到以上还是不够的。”

  “还请老先生指教。”李子圣知道老者所说的话几乎与自己后世所听的那些大家们一般无二,也意识到了老者不仅仅是懂书法,而是十分清楚其中脉络,仅仅就是此言,就可以证明出其能力之深厚。

  老者也没有停顿的意思,反而是直接说道自己对于这摹、临、对、格、背、入、出的理解。

  “练字不仅要临要摹,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要从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书帖,不一定需要去临,更需要的是读是悟,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

  老者捻捻胡须,颇有灵性的继续说着自己对于书法的理解。

  “读帖犹如和古人交友,达到共鸣。老夫的读帖也是在与你差不多年岁开始,而这读帖要从一点一画开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这就是初步临摹的内涵。”

  “而在这之后,亦有讲究,这古人读书,乃是读这书中的三味,一味形美,二味神美,三味情美,所以这读帖犹如读书一般要仔细体会领悟,积少成多,逐渐吸收消化。入于眼,融于心,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

  这老者像是教导后辈一般,越说越起劲,而这其中说的也是越来越用心了。李子圣在这一边听得也是更加的认真了。不知不觉,时间流逝,一老一少相谈甚欢。

  “晚辈斗胆请问先生姓名,教导之恩没齿难忘。”李子圣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哈哈哈,老夫到不用你没齿难忘,既然小辈问了,老夫姓韦,闲云野鹤一人罢了。”老者捻着胡须朗声笑到。<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