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定难科举再重开 轰轰烈烈大开荒(四)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迎面吹来的风好像少了一丝刺骨,多了一份温柔。吴岳骑在马上,慢悠悠地向夏州城走去。他微微眯着眼,享受着这难得的清闲。

  马蹄轻轻踏过,带起一片枯草,枯草下,是一点点嫩绿。

  “草都发芽了。”吴岳心里充满阳光,一抬头,却见夏州城城门以在不远处。

  城门口已经摆上了茶摊,供来往的人们解渴。

  茶摊上,坐着一个身着官袍的男子。那男子正是夏州刺史范长期。范长期焦急地看着远处,前些日子录取的官员有些超出数量,剩余了三十几人无处安置,要说把他们辞退,只怕会造成怨言,可是留着吃空饷终究不是个办法。

  范青不敢自作主张,可定难节度使吴岳却在绥州去了两日,他是急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终于看到吴岳慢悠悠地过来,他急忙将两枚铜钱丢在桌上,而后到路中央去。

  “长期,看起来火急火燎的,发生了什么事?”吴岳下马而行,他并没有收到信鹰部队的消息,想来不是战事紧急。

  范长期语速飞快地讲述完面临的难题,却见吴岳一脸的云淡风轻。他不由得急道“吴大人,这是我们第一次开科举,若是将录取了的人安置不好,只怕传出去会对我们造成巨大的不利啊。”

  吴岳哈哈大笑“长期,我说过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来多少我能给他安置多少。”

  范长期挠挠头“可是,我们已经安排完了,没有空缺的位子了。”

  吴岳神秘地一笑,“长期,你随我来。”

  吴岳带着范长期一路到了夏州城东边,这里是一片开阔地,只有几座小山,远处是无定河。

  “我计划,在这里开设学堂,官办学堂。”

  “官办学堂?”范长期更是疑惑不解,吴岳最近的改革和创新有点太多,他一时半会接受不过来。

  “没错,我们要成立官办学堂。就在这片地方,被录用而没被安置的考生,都给我安排到这里来当老师。”吴岳摸着下巴。

  “吴大人,可是他们才华并不出众。”

  范长期话未说完,吴岳便打断了他的话“长期,我们成立的,是启蒙教育的学堂。”

  启蒙二字更是让范长期一脸懵,吴岳自知说错,立刻道“就是成立一个供孩子们读书的学堂,那些考生教孩子绰绰有余。”

  范长期这才明白过来,而后他忽然一阵激动,如此一来,几年后,定难地区就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

  吴岳的节度使大印盖上去,刚刚扩建好夏州琉璃厂的工匠们便到城东开始了学堂的修建。

  吴岳亲自设计的学堂共两个部分,学堂大门朝着东方,进了大门是一排屋子,乃是授课之地。过了授课的地方,约摸百步左右,是一处花园,过了花园,便是教师的宿舍。古代没有现代化的建筑水平,因此这宿舍乃是一个个的小院。这个学堂初步估计能容纳300名学生。

  “我们不仅要让夏州的孩子有学上,更要让定难地区的所有孩子都能上学。”学堂开工那天,吴岳这般说道。

  学堂在建设,节度使府内却为收费问题争论个不休。

  “一年一两银子,大多数家庭都能承担得起。”范长期身为夏州刺史,他深知银两的重要性。

  “一两太多了,很多家庭都承担不起。”王达摇头否认。

  “现在我夏州民众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一两银子不算什么。”范长期依旧坚持。

  整个节度使府内嗡嗡一片,吴岳笑眯眯地看着所有人争论,有提议一两银子的,有提议五百文的,有提议免费的,所有人都据理力争。

  吴岳倒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要么是为了政府着想,要么是为了百姓着想。

  过了许久,吴岳才咳嗽两声,节度使府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静静地看着吴岳。

  吴岳笑道“各位大人争论这么久,也口渴了,且每人喝点水再说。”

  没有人关心自己口渴,他们全都眼巴巴地看着吴岳,期待吴岳能采取什么措施。

  吴岳见状,无奈地摇摇头“要我说,我们应该收费,一年一两银子。”

  “这太多了,大人,还是有很多家庭没有这般富裕的。”王达急忙说道。

  范长期立刻开口“我同意大人的意见,学堂要运行,必须有钱财支撑!”

  “可是很多家庭一年收入也就是一两银子!”

  吴岳拍了拍桌子“二位安静,且听我说,有些家庭出不起一两,这好办呀,我们给他们借钱,就从夏州钱庄给他们借,他们打借条,待孩子上学后,十年之内不收利息。”

  节度使府内一片沉默,而后忽的全都是赞扬之声。

  “吴大人此计甚妙!”王达眉开眼笑“如此,既解决了上不起学的问题,而且给了那些家庭充足的时间来凑齐这笔钱款。”

  吴岳笑道“学堂应该有个校长来管理学校日常事务,你们看,谁当校长合适?”

  吴岳此话一出,所有官员顿时面面相觑,他们都不曾想到这出问题。吴岳背靠在椅子上,微笑着道“长期,还没安置的人员,最高分是谁?”

  范长期从袖中取出册子,他仔细看了看,而后道“大人,最高分是来自绥州的谢京,他考了75分,因为分数太高我们一直没找到该给他安排什么职位。”

  “谢京。把他喊过来,我见见他。”

  谢京不是年轻人,他已经四十岁有余,早在二十年前他便参加了朝廷的科举,谁知自己朝中毫无关系,竟是名落孙山,这次听闻吴岳召开科举他便安顿好妻子一个人孤身而来,谁知考完后自己成绩虽高却迟迟未能分到一官半职,等了三日他依旧未能等到安排的消息。

  “不过是蛇鼠一窝,天下乌鸦一般黑。”谢京自嘲地笑了笑“我不过就是一个穷苦农民,这官呀,当不起!莫不如卷了包裹,去投奔那黄巢去。”

  他收拾完包裹,正要出门,却见长期火急火燎地赶了过来“谢京,谢京,快收拾一下,节度使吴大人要见你。”

  谢京随意整了整衣服,而后跟在范长期身后向节度使府而去“范大人,吴大人肯见我?可是有什么要事?”

  范长期气喘吁吁“要事,天大的要事。”

  二人很快便到了节度使府,谢京看到坐在节度使位置上的吴岳,深深地做了一揖“草民谢京,拜见吴大人。”

  “谢京免礼。”吴岳看着这个四十岁有余的男子,他的双手已经磨出了老茧,那都是握锄头握的。

  “我且问你,你可愿意当一教书先生?”

  谢京拱手谦虚道“谢京才学疏浅,恐怕会误人子弟。”

  吴岳拍了拍桌子“谢京,我决议成立官办学堂,学堂已经开始动工,我想,让你来当这学堂的校长更合适不过了。”

  官办学堂虽然只是一学堂,但是它目前是夏州的唯一,甚至是定难地区的唯一,学堂的校长直接由吴岳任命,可以看出来其地位不低,甚至远远超过和他一同被录取为地方官员的那些考生,想通此处要害,谢京躬身道“谢京愿意一试。”

  “好样的!”吴岳走上前来扶起谢京“你觉得我们学堂叫什么名字好?”

  谢京略一思索“学堂之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依我看,莫不如叫吴岳学堂!”

  一石激起千层浪,节度使府官员全都窃窃私语,而后一致赞同这个说法。

  “大人,这份功劳和荣誉您必须享受。”范长期也跟着说道。

  “既然如此,我便任命谢京为吴岳学堂第一任校长!”

  范长期毛笔飞速写下这道任命,吴岳检查无误后便盖上了节度使大印。

  吴岳学堂校长可是和夏州司马一样的从六品官员,谢京听到吴岳这么说来,顿时感觉满腔抱负,半生的理想似乎都要投入到吴岳学堂中去。

  其他人散去,谢京留了下来。

  “坐,谢校长,我要给你说的,是我们学堂估计半个月后完工,这半个月内,你要带着其他教师好生宣传,一定让他们了解到我们的政策。”吴岳倒上一杯水递给谢京,而后详细描述了学费和学费贷款制度。

  谢京眼泪汪汪地看着吴岳“吴大人,您,您真的是个好官!”

  当了几十年农民的谢京深深地知道让孩子接受教育是多么有利的一件事情,而贷款制度,更是保证了每个孩子都可以接受教育。

  “所有六岁到十岁的孩子,都可以来报名!”吴岳坐回位子上“你们没被录取的考生都将被录取为老师,他们都要参与到这次宣传中来。”

  “四书五经要学,优秀的古籍要学,数学也要学,天文地理常识也要学!”吴岳又提出了学堂教学的构想。

  谢京听着吴岳的构想,“吴大人,我们应该挑选出此次考试各方面优秀的人才担任不同课程的老师。”

  吴岳深以为然,一场浩浩荡荡的招生开始了,谢京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穷苦孩子拼命接受知识的场景,而吴岳,则看到了一个个人才的涌出。

  不光是学堂,未来他还要开设大学堂,培养高精尖的人才。吴岳一腔热血,节度使外,晴空万里。<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