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武夫们的布局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时间已经到了崇祯十六年七月中旬。

  泉州晋江大海战结束已经半月了,孙元接到郑鸿逵约自己和议的消息之后,看了看黄佑和傅山,笑道:“黄兄和青主你们猜这种郑老三约我究竟想说些什么,这场约某究竟去还是不去?”

  黄佑自从永城征讨战之后,身体一直不太好。回南京之后,就一直呆在府中休养,不太管事。

  扬州镇的军务事如今都压在傅山肩上,养了这么长日子,黄佑‘精’神好了许多。尤其是方惟取得一场空前大捷之后,是‘精’神焕发。

  “还能说些什么,不外退上一步,两方罢斗而已。”黄佑‘露’出笑容:“这三四年,两家在海上大打出手,我宁乡水师虽然屡遭败绩,可福建水师也损失巨大。我军每年几十万两银子扔下去,福建那边估计也不少于这个数,郑一官的日子也不好过。如今,郑家吃了这场败仗,是雪上加霜,他们现在迫切需要停战,也好缓上一口气,重组被歼灭的水军。这次,他们是真的有诚意了,依我看来,倒是可以和他们谈了。”

  傅山突然‘插’嘴:“黄兄这话傅山不敢苟同。”

  黄佑:“青主你说。”

  傅山笑道:“依我看来福建水师郑家,郑芝龙不过了了,倒是郑鸿逵此人是个人物。依我看来,这次,只怕郑曰渐未必会有多大让步,估计也会来一个漫天要价。若将军和黄兄不信,这次不妨让傅山先同郑鸿逵谈谈探探口风,将军你先不要出面。”

  黄佑不以为然:“郑家都输成那样了,还能不让步?”

  傅山:“黄兄是君子,可郑曰渐是走海出身,他可‘精’明着呢!”

  “也好,就由黄兄和青主你先和郑鸿逵先谈着。”孙元点点头:“我就不出面了,对了,青主,你说郑家也就郑曰渐是个人物。那么,你看郑森此人如何?”

  傅山:“这个郑家的未来当家人‘性’子良善,是个君子。不过,还需要历练。以我看来,郑森如果历练上几年,倒是个‘精’明强干,能做大事的。对了,倒是忘记同将军说了,侦缉厂梁满仓来报,郑森进了南京国子监做了监生,又拜在大儒钱谦益的‘门’下做了‘门’生。看来,郑家是要走南京这边的上层路线了,也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

  干什么,估计是看北京那边是不成了,想早一点介入南京的政治,以便在将来的天变中获取政治上的好处,这个郑鸿逵目光倒是长远。孙元一愣的同时,倒是在心中赞了一声。

  看来,当今有识之士都知道北京那边是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大明朝是论如何也保不住北方。也就南京这边靠着深厚的积淀、宽裕的财政和基本保持完整的基础组织,还能和未来出现在北方的伪政权相抗衡。

  以孙元看来,如今以自己在政治和经济、军事上的实力还不足以横扫**,剿灭贼军、驱除鞑奴,所以,对于北方的‘乱’局,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有心力。

  眼下只能等,等到********垮台,武夫当国时代的到来。到那个时候,自己可以学江北四镇那样割据一个地盘,听调不听宣,统合管辖去的所有力量。有了独立的人事、财政和军权,这才能谈到下一步。

  想来,郑家也在等这一天吧!

  真到那个时候,他郑一官就是福建王。

  为了这个目标,郑鸿逵已经在提前布局了。

  说起来,郑家所盘踞的福建地势真的非常好。将来,占领北京论是李自成还是其他谁,一旦南下,南京政fu肯定会发动所有力量全力防守安徽、苏北地区,这就是所谓的“守江必守淮。”有南京政fu在北面钱可以慢慢还,但马瑶草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傅山:“将军请说。”

  孙元:“等阿大满六岁,得进马家的学堂,拜在他马士英‘门’下做他的‘门’生。”

  黄佑和傅山同时一凛,孙元此举是要和马士英做政治上的同盟。

  确实,孙元能够走到今天,能够独领一镇,宁乡军有如今的规模,除了部队实在能打,立功数之外,和孙将军擅长走上层路线有莫大关系。

  当初,若不是他攀上了卢象升,如何做得了宣府参将;若不是和大学士刘宇亮成了政治同盟,怎么可能移镇扬州。

  问题是,这个马士英值得孙元如此看重吗?论怎么看,马士英将来都不像是要飞黄腾达的模样。

  “怎么,黄兄和青主不以为然?”孙元反问。

  黄佑不说话,只不住摇头。

  傅山却念道:“万历四十四年,与怀宁阮大铖同中会试。又三年,士英授南京户部主事。天启时,迁郎中,历知严州、河南、大同三府。崇祯三年,迁山西阳和道副使。五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到官甫一月,檄取公帑数千金,馈遗朝贵,为镇守太监王坤所发,坐遣戍。”

  “寻流寓南京。时大铖名挂逆案,失职久废,以避流贼至,与士英相结甚欢。不久复社和东林党人图谋以周延儒再相,秘筹金帛。大铖企图与东林消除敌对,就献金万两佐之。后周大拜,入内阁,为首辅,‘欲’报答。因东林同人反对而作罢。大铖推士英以自代。士英遂再起,以南京兵部左‘侍’郎衔出任庐凤总督至今。

  正是一篇完整的马士英的履历。

  孙元没想到傅山将此人查得如此清楚:“青主何意?”

  傅山反笑问:“将军若单从马瑶草的履历来看,怎么说?”

  孙元想了想,点评道:“马士英历遍封疆,有实务干才,在朝廷大员中颇为难得。且此人正值壮年,我却是看好他的前程的。”废话,马士英将来可是南明权倾一时的内阁首辅。现在烧他的冷灶,将来也不知道能够为宁乡军获取多少实利。

  傅山摇头:“我却不这么认为,确实,单从履历来看,马士英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干才。虽然不算一流,可在朝中大员普遍能的情况下,此人却甚是难得。可正因为如此,此人的前程我是不看好的。”

  黄佑也点点头:“青主这话说得再理,如果一个人的前程看好,那得像钱牧斋那样,一中进士就进翰林院。然后进六部观政,然后在各部任主事之类的实职。历练上十来年,熬出品级和资历之后,就可以谋求入阁了。如此,一步一步才算是走得稳妥。马瑶草自出仕以来,都在地方上打转,‘混’到巡抚一职时就出了事被免去一切官职。复起之后,也只能在南京养老。所以,我也觉得将军此举不妥。”<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