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希望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话说陈若连和吴燕拜祭完菊花,简单地收拾了素珍的卧室,已经是晌午了,眼看着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陈若莲再三挽留,吴燕盛情难却,便和陈若莲一道,在陈若莲家吃午饭。

  一夜未见母亲的小月月见到陈若莲回来,先是一阵撒娇,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不肯离开半步,为了给同学做几道像样的饭菜,陈若莲要去菜园里摘菜,小月月抱着妈妈的脖子,就是不肯撒手,一旁的吴燕灵机一动,上不远的商店买了一些糖果,总算是把小月月哄了下来。

  雨后的菜地里,茄子、辣椒、南瓜已经枯萎,犹如上了岁数的老人,衣衫褴褛,艰难地挺立在秋风中,瑟瑟发抖,陈若莲小心地用手拨开残枝败叶,艰难地搜索着剩下的果实,好不容易找到了几个茄子,用手指尖用力去掐,很难掐进去。这样老的茄子还能吃吗?在南瓜秧里,陈若莲找了半天,只找到两个拳头大小的南瓜,面对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这样的午餐实在是捉襟见肘,陈若莲站在菜地里,一脸无奈。好在不远处的一颗小树上,挂满了扁豆,听母亲说,本来不打算种扁豆的,因为扁豆长得高,即便结的很多,也够不着,母亲干脆就没有种,幸运的是,往年种子落到了地上,生根发芽,结出硕果,陈若莲眼睛一亮,从地上捡起一个树枝,走到树下,伸长了脖子,一个一个地够了起来。经过近半个小时的艰难采摘,总算采摘了半个竹篮。

  “够吃了!”陈若莲看着半篮子的扁豆,擦了擦满额头的汗珠,轻松地笑了。

  陈若莲和母亲杨玉荣经过紧张的忙碌,总算是把饭菜做好。陈若莲招呼正在门外看小月月的吴燕吃饭,可小月月却缠着吴燕,要再多玩一会儿,陈若莲打趣道:“这孩子,才多大一会功夫,就不要妈妈了,这样的孩子还能要吗?”

  吴燕拉着小月月的手说道:“小月月,刚才我教你什么了,给妈妈学一遍。”

  小月月睁大眼睛,想了想,用稚嫩的童音回道:“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背完后,手拿着吴燕给买的糖果,自豪地吃起来。

  吴燕:“还有呢?”

  小月月好奇道:“还有什么呀?”

  吴燕:“还有作者呢?”

  小月月:“作者,唐朝李绅。”

  陈若莲又是惊,又是喜,激动地抱起小月月,流着眼泪问道:“是谁教你的?”

  小月月张开尚未长满牙齿的小嘴回道:“吴妈妈。”

  陈若莲激动得抽动着嘴角,对着吴燕说道:“这孩子,才一周岁半。”

  吴燕笑着回道:“我就教她三遍,她就全会了,将来一定有大出息。”

  陈若莲乐得合不拢嘴,在小月月的脸蛋上连着亲了好几口,对着屋里喊道:“妈,小月月会背诗了。”

  “什么,孩子怎么啦,孩子拉身上屎了?”杨玉蓉放下手中的活,匆忙从屋里迎了出来。

  杨玉荣放下手中的活,急忙从厨房冲出来。

  陈若莲和吴燕哈哈大笑,小月月也跟着懂事似的呵呵乐了起来。

  见到杨玉荣后,吴燕捂着肚子笑着说道:“小月月不是拉身上屎了,是会背诗了。”

  杨玉荣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道:“我说呢,小月月从来没有在身上拉过屎。”

  大伙一起哈哈大笑。

  坐到饭桌旁,吴燕对陈若莲说道:“小月月天机聪颖,你应该提前好好教教她,长大后一定会有大出息的。”

  陈若莲抱着小月月,对着脸蛋又亲了一口,回道:“有没有大出息不好说,做母亲的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她上好学。”

  杨玉荣在一旁插话道:“哎呀,一个女孩子家,让她上点儿学,认识点字就行了,要多大出息呀,再出息也是别人家的人,就像……,现在出嫁了,想见一面都难。”

  杨玉蓉拿起围腰布,轻轻地擦拭着眼角。

  看着母亲难过,陈若莲也不禁跟着伤感起来,吴燕接话道:“杨阿姨,以后时代不同了,儿子和女儿都是一样的,都要给养老送终的。”

  杨玉荣情不自禁地摇摇头,回道:“不一样,那样社会不乱套了。”

  陈若莲想了片刻说道:“妈,你放心,等你老了,不能动了,我一定把你接过去,我养你。”

  杨玉荣:“哎呀,千万不要,我要是到那天,自己一口农药下肚,谁也不指望。”

  小月月哭着接话道:“外奶,不要农药,苦,我大了,我养你。”

  吴燕呵呵笑着说道:“你看,我说对了吧,我们的小月月都要养活你,你还愁什么呀?”

  杨玉荣呵呵笑道:“小月月养我好,外奶以后就指望小月月了。”

  陈若莲紧紧抱着小月月,高兴地流出了眼泪。

  席间,陈若莲问吴燕道:“先头你说李春林和陈素珍的事,我怎么一点也不知道呀?”

  吴燕低下头,犹豫了片刻后回道:“这事我刚开始也不知道,在我一再追问下,李春林的母亲说的。”

  听着提到陈素珍,杨玉荣从陈若莲的怀了抢过小月月,边喂着小月月,边竖起耳朵听着,不再插话。

  “哦?”陈若莲看着吴燕,眼神中流露着渴望。

  吴燕抬起头,用手捋了捋头发,露出洁白、透亮的耳朵,接着说道:“那个时候,李春林还在上高中,每年放暑假的时候,总过来帮忙,时间长了,也便产生了感情,陈素珍怕耽误李春林的学业,总躲着他,再说,李春林的家里也极力反对他俩,可李春林像疯了似的,三天两头地往素珍家跑,渐渐的,陈素珍也开始动了心。”

  陈若莲:“他俩性格也挺投缘的,我说你不要介意哦。”

  吴燕:“哪里的话呀,后来,李春林的父母知道了这件事,找到了素珍,说了不少的好话,劝素珍放弃,让她早早找个人家,以断了李春林的念想,据说素珍为了这事哭了好几天。”

  陈若莲恍然道:“怪不得我和志善只是话赶话说了一嘴,给他介绍对象,她就同意了,连我都感到纳闷,那个对象长相太一般了,就是人忠厚,没想到她一眼就相中了,感情发展的比我们还快。”

  “为了断绝李春林的念想,他爸妈找到了我,让我好好劝劝他,毕竟我俩同在一个学校里读高中,不曾想,我和李春林……。”说着,吴燕不好意思地摇摇头。

  陈若莲叹口气道:“陈素珍也真是,为了不耽误李春林的学业,做出那么果断的选择,最后落了这个结局。”

  杨玉荣接话道:“素珍是在我眼皮底下长大的,她从小心地就善良,真是好人没好命呀!”说着,无奈的摇摇头。

  席间,吴燕还向陈若莲介绍了她在县城里的情况,因为没有考上大学,而李春林专科毕业后,被分配到粮食局工作,吴燕则在朋友的帮忙下,开了一个布匹店,生意相当红火,并劝陈若莲到城里做个小生意,不要在农村混下去。陈若莲被说的心动,有意要去县城一试身手。

  送走了吴燕,陈若莲开始盘算起到县城的宏伟目标,只是志善不在,拿不定主意,只得等着志善回来,再作打算。

  话分俩头,自从和陈若莲分手,志善一路盘算着未来的生活,不禁一时欢喜一时优,喜的是自己幸运地在化肥厂的招工考试中榜上有名,在高考不中的情况下,意外地收获了城市户口,忧的是自己虽然有了正式工作,妻子陈若莲依然是农村户口,再想找个机会,把她也转为城市户口,希望渺茫。这样两地分居下去,总不是个办法,可是,要是把她们母女接到县城,仅靠他一个人的收入,实在难以维系。再想想单位车间里,浓烈的氨气味,想想自己在车间里干着苦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不禁举步维艰,一路唉声叹气。

  本来,自己走不到四里路的路程,就可以坐船去县城的,但为了多多积攒一点,给妻子、孩子还有父母改善生活,志善还是坚持着步走着去县城。

  紧赶慢赶,到了县城,再走了三里多路,来到单位,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又饥又渴的志善,闻着路边饭店里传来的诱人的饭菜香,几次想跨进去饱吃一顿,想着自己微薄的收入,还是止住了脚步,只得在道边的饭馆里买了两个馒头,就着奶奶炒的腌菜,草草地吃了两口。

  由于口干舌燥,吃的时候不小心噎了一下,眼泪被噎了出来,想想自己在家是唯一男孩,奶奶疼着,父母宠着,姐妹让着,几时受过这番罪,不觉一番别样的滋味在心头。

  吃完了馒头,志善觉得渴得慌,开始到处找水,好在不远处,有一个自行车修理的正在从水龙头里往外放水,便走上前,接着自来水笼头,饱饱地喝了一通,就算是酒足饭饱了。<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