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瓶纯粮液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接着上回说道,话说姐妹们被吓差一点落入荷塘。站在旁边的“鬼”哈哈大笑道:“你看你们这些人,大双枪的,不抓紧时间洗衣服,竟在这儿瞎扯淡,鬼呀神呀的。”

  大伙这才回过头来认认真真地看个仔细。原来是陈若莲的大姑姐燕萍。因为在田地里干活的时候,鼻子突然流血,父母让她提前回来,顺便洗洗衣服。

  燕萍端着洗衣盆来到荷塘时,看大大伙正聊得起劲,没有打扰,只是静静站在旁边听着,这时,突然鼻子又流鼻血了,又听到他们正在聊鬼的故事,便鬼使神差地把血抹的满脸都是,露出诡异的样子,或许是寻思想吓唬吓唬这帮人,但如此的巧合不得不令人浮想联翩。也难怪把她们吓成这样。看到大伙被差一点被吓破了胆,燕萍突然打了一个寒颤,仿佛突然清醒一般歉意地笑了笑。缓过来神的姐妹们情不自禁地捶了捶自己的胸口。三胖则生气地说道:“吓死我了,都怪四嫂,说的故事太吓人。”

  四姐斜了斜燕萍,端起还没有完全洗干净的衣服,一声不响地走了。接着,四嫂,三胖和陈若莲也纷纷地走开,只剩下燕萍一个人。

  自此以后,陈若莲每次看到燕萍的眼神,总感觉到有点儿怪怪的。

  闲话少说,话说志善家又经过了五六天的艰苦奋战,整个双枪工作算是基本结束了。这一天,秋天又一次来到了荷花村,送来了入秋的第一丝清凉。收拾完眼前的活,志善一家早早地收工了,开始享受清秋的第一丝清凉,但同时却要面临一个令全家人高兴不起来的事,那就是志善要回县城上班了。

  第一次走的时候,奶奶和志善的母亲就哭成了泪人,作为全家的唯一的一个男孩,要出远门了,其实也不远,只有二十公里的路程,全家都有点舍不得。毕竟是第一次出远门呀,谁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呀?

  经过两个月的相思煎熬,志善完完整整地回来了,介绍完在县城工作的情况,一切良好,全家才放下心来。虽然如此,知道儿子明天要走,母亲还是边烧锅,边一把鼻涕一把泪。在锅灶上炒菜的奶奶看到此景,眼睛也跟着湿润了。

  “让志善在家做田就养不活呀,送那么远,见一次都难上加难。”一向坚强的奶奶偷偷地用身上的围兜,擦了擦眼泪。

  “妈,不远哟,早上从家走,中午就到了。”

  父亲王义林劝慰

  “还不远,想把孩子累死呀。”

  奶奶生气地停下了手中的活,偷偷地抹了抹眼泪。

  听到老婆婆的话,志善的母亲唐玉英更是伤心地哭出声来。志善见到了,微笑着劝慰道:“奶奶,等条件好了,买一辆自行车,到那时,天天都能回家。”

  “买自行车?到那个时候奶奶不知道在不在了。”

  不管别人怎么说,奶奶就是舍不得,跟着唐玉英一起,伤心地哭出声来。

  在一旁给小月月喂菜粥的陈若莲听到对话,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都没出息,这是去上班,也不是去干坏事,你看把你们伤心的。”

  一旁收拾衣物的燕萍毫不客气。

  “你看你们哭得这个伤心,等我以后出远门,不知道有没有人哭哟。”

  看着全家人伤心的样子,小梅觉得很好笑。

  “等你以后出远门,我们不但不哭,还会笑快活死了。”

  唐玉英边说着,边抹着眼泪,嘴角却露出淡淡的微笑,全家人都跟着破涕为笑。

  “哏,气死我了。”

  小梅生气地甩甩衣袖,一屁股坐到身边的竹制的椅子上。屁股落定后,转身看看正在喂孩子的嫂子陈若莲,希望从嫂子那里得到几句安慰,却看到嫂子仍然在那里哗哗地流泪,便不再言语。

  大伙齐动手,一桌丰盛的晚餐很快呈现在全家人面前,摆的满满一桌子,有盐鸭蒸黄豆、盐爆花生米、盐肥肉、有黄灿灿的腌制小菜、还有从街市上买回来的黄鳝炒蒜薹。样样菜都是色香味俱全。会喝酒的一看就会知道:这全都是又下酒、又下饭的好菜。志善的父亲王义林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拿出了一瓶纯粮液酒,打开了瓶盖。一股诱人的酒香顿时飘逸在整个小屋。

  “爸,这是志善带回来给你自己喝的。”

  看到公公拿出那么好的酒,陈若莲不顾满脸泪水,急忙阻止。

  “谁喝不是喝呀!再说了,我们家志善在外面也挺不容易的。”

  志善的父亲刚准备搭话,母亲唐玉英就抢过话头。

  “这酒是好酒,是纯粮食酿造的,号称地方小茅台,有一次,我上县城去办事,你二叔就给我喝的这个酒,一般人舍不得喝,还往里面加水,就是加完水,味道也很不错。”

  王义林拿着酒瓶,仔细地端详,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

  “那给我这个孬百姓也搞一点尝尝。”

  唐玉英听说是好酒,闻着酒香,也被馋的直流口水,拿起小酒盅,递到王义林的面前。

  于是,王义林拿起了酒瓶,给唐玉英倒上。

  “好好,我少来一点,给你爷俩多留一点儿。”

  刚倒一点儿,唐玉英急忙阻止。

  “想喝不就多喝一点嘛,还虚情假意的。”

  看着老伴为了让爷俩多喝一点,自己舍不得喝,王义林感到十分心疼。

  可唐玉英却伸出手,捂住酒杯口,说什么也不让再倒。

  “妈,你也喝点吧,一天到晚忙里忙外的,都累坏了。”

  王义林转身拿了个酒杯,准备着要再倒上一杯。

  “我哪里会喝酒呀!我不喝。”

  奶奶斜着身子,生怕沾到一丁点酒气。

  “这酒香。”

  王义林拿着酒杯的手停在半空中,

  “再香我也不喝,留着你爷俩喝。”

  奶奶缩紧了眉头,大有起身就要离开饭桌的架势,

  随后夹了几道菜,坐到饭桌旁边的竹制的小椅子,拉着小月月,对着陈若莲说道:“你上桌吧,我来看她。”

  交出了小月月,陈若莲起身上了厨房,打了一盆水,洗完脸上的泪痕,也坐到了饭桌上,开始共进晚餐。

  “乖乖,这酒真香,比他们喝的散装酒想多了。”

  餐桌上,王义林首先端起了酒杯,轻轻地抿了一口,脸上露出兴奋的微笑。

  “别这么快就神气好吗?前两天还在喝散装,这回身份就变了?”

  唐玉英半开玩笑,自己也端起了酒杯抿了一口。全家人哈哈大笑。

  “那有什么不能神气的,等我发达了,我让爸天天喝这个酒。”

  志善不服气,端起了酒杯,也跟着抿了一口。

  “不要吹牛好不好,等我和大姐发达了,我们让爸天天喝茅台。”

  小梅乐呵呵地说道。全家又是一阵大笑。“大姐,你说行吗?”

  “就看你的了,我这大老粗,没有文化,恐怕发达不了了。”

  燕萍苦笑着,眼皮下沉,脸上的肌肉不自然的抽搐了两下,不再言语。

  酒桌上,王义林美美地品着志善带回来的好酒,脸上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又一次笑着说道:“这酒真不错。”说完,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问道:“志善,你现在都成为工人阶级了,感觉怎么样呀?”

  “什么怎么样呀,也就是干活嘛,刚去那里,人生地不熟的,就埋头苦干呗。”

  志善端起了酒杯,又抿了一口,眉头微皱。

  “总比我们这些孬百姓快活多了吧?”

  唐玉英手拿着筷子停在半空中,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快活,一天起早贪黑的,迟到一点都不行,哪像你们活干完了,还可以在家睡觉,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再加上化肥厂氨气味特别难闻,不快活。”

  志善表情凝重,端起酒杯,深深地喝了一口。

  “照你这么说,还不如在家干活了?”

  听着志善这么一说,王义林得意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也不能那么说,上班不用被太阳晒,手头还是不缺零花钱的,再说二叔说了,有机会上别的部门干,不在车间就好多了。”

  志善思索了片刻,再次举起了酒杯。

  “你二叔现在怎么样呀?”

  提到二叔,奶奶的脸上露出欣慰的微笑。

  “他现在像个大老爷似的,经常上饭店吃饭,你要是找他,不提前打招呼都见不到他人。”

  志善来了神气。

  听到此处,全家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王义林接着问道:“你现在都成了城里人了,若莲和孩子长期在家也不是回事呀,你得勤催着点儿,让你二叔快点想办法。”

  王义林信心十足地接话。

  “你说的容易的很,现在搞一个商业户口多难呀,我这也是赶上了个机会,正好化肥厂招工。”

  志善显然有点不耐烦,但说着说着,感觉自己说的有点儿不妥,抬眼看了看陈若莲,发现她在一边默默地流眼泪,便改变语气接着说道:“现在孩子还小,等孩子稍微大一点,再说也不迟,我都和二叔说了,二叔也正在想办法呢!”

  说完抬头喝了一大口酒,陷入了沉思。<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