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盏清茶细品二十年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在房间里又梳洗了一番,把随意扎在脑后的头发散开,仔细的挽成髻,系上布巾,穿上那件来神都前姨娘做的月白色长袍,前后看了半天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妥,放才满意。

  出去逛当然不能不带银子,安然一点都不大气的在包裹里抠唆半天,掏出了几块碎银子放在怀里,提着黑刀走出院子。

  从院子里出来,沿着洛水南岸往东走,安然对神都可以说的上是一无所知,除了那晚坐着马车经过的那条长街,所以说是游览,不如说是瞎逛。

  奢华精美的画舫静静的靠在岸边,悠扬的曲子早已散去,一掷千金的恩客和娇柔的姑娘此时还在沉睡,一只只商船在水上互相避让着相擦而过。远处的皇城,金灿灿的殿叹气是肯定会的,但也还没到哭鼻子的地步。

  大周国军力无双,国内更是政和吏明,这些年南征北讨,拓地极广。那几名高官通敌事发后,举国哗然。国人与文人墨客门无不痛恨,感叹风骨、节操何在。

  旁边其他桌上的客人也加入了进来,“打仗必然是要死人的,虽说见过不少从前线负伤退回修养的军士,但毕竟亲眼见过战场拼杀。但二十年前神都城内那场惊天大战,却是远胜于那几个卖国贼府上的血腥的。”

  有人催促着快给说说。

  刚才讲话那人慢悠悠的端起茶喝了一口,清了清嗓子,风淡云轻的说道:“你们在坐诸位年纪长些的或是听过那场大战”说罢冲着安然一笑,“但像这位小哥这般年纪,最多也就是从老一辈人的嘴里听到只言片语罢了。”安然冲着那人谦和的笑了笑。

  “那一年皇帝陛下登基没几年,忧于佛、道两门信众越来越多,虽然信众多是向善之人,但大多信众成日里烧香拜佛求神,竟有许多人荒废了劳作生产,这样下去又怎么得了?于是关了道观,闭了庙门,于是吐蕃的佛宗与燕国的道门便来了许多的修者要面见皇上,皇帝陛下又岂能轻易涉险?天知道他们会干什么?”

  说道这里停了下来,环视一圈,问道:“修者,你们知道吧?”

  众人慌忙点头,以示自己并不孤陋寡闻,安然笑着喝了一口茶。

  “于是僵持着便起了冲突,御林军出动,生生的用人堆死、累死了几十位修者,御林军也是伤亡惨重,那场景……真真是凄惨,……如同地狱一般,走在那里,地上的血黏稠的粘鞋底子。

  听着众人感叹,那人更是觉得露脸,声调又高了些,“最后从修经处出来了一个提刀的汉子,一人激斗数十人,直从正午打到第二天的早晨,那数十人被斩杀了不少,剩下的重伤才退出了神都。”

  有人问道:“你怎么那么清楚?编的吧?”

  那人红着脖子,粗声道:“什么编的,在我家屋顶上打了半天,全家人吓个半死,打完了我家那屋顶我硬是修了好几天。”

  众人感叹之余,又笑了起来。

  另一人接着道:“后面的我知道,那场大战不久,吐蕃、燕国的两个皇帝和佛道两门的宗主都修来书信,皇帝陛下看都没看,直接命人扔进了茅房里。”

  安然在一旁听着暗自好笑,也不得不佩服神都人的博闻多知,连皇帝陛下最后把信扔到茅房的事儿都瞒不过他们。

  对那修经处的持刀汉子敬佩的同时,想着他一人独刀激战众修者的画面,更是神往不已。

  接下来那群人慢慢的都把声音压低了下来,已经转移了话题,正在说着那个大人的府上小妾与下人偷吃;那个公子哥又点了燕子楼的头牌姑娘;或是谁在画舫上点姑娘,与自家老子撞到了一起,那谁谁的官为什么会越做越大……

  安然吃完点心,喝干了杯中的茶,结账出了饭馆。

  神都并无相识之人,着实没什么好去处,对哪些游览景点生不起兴趣……站着漂亮姑娘站在楼上的窗口旁,招呼着街上的行人,安然摸摸怀子的银子,又看了看自己这副身板,摇头罢了喝花酒的念头。

  无聊的转了一会,想到书架上那许多的书都没顾得上看一眼名字,昨天李伤抽出来的两本也没看,这般的闲逛实在是没有意义,于是决定会院子里看书。

  ……

  佛宗在吐蕃国内地为尊崇,国内庙宇处处,佛塔座座,既是国内第一大教,也是国教,如同燕国内的道门一般。

  吐蕃国被人称之为佛国,上至皇帝文武百官,下到乡野村夫,信众极广,每日里都会抽出一些时间,念经诵佛。但又不同于二十年前的大周国那般,因为礼佛,大肆荒废生产。上到皇帝文武百官下到村夫,谁也没有耽误自己该做的事情。

  军队里也是如此,你可以念佛,但训练与作战半点耽误马虎不得。

  佛让世人向善,禁止杀生。大周国皇帝与那些将军们就一直没想明白,也懒得想,吐蕃国的军队里是如何处理慈悲向善与杀生这一个严重的矛盾对撞的,军队里不禁止念经诵佛,可也没见军队的战斗力差到那里。

  当然,除了和大周打了六年后主动求和的那次……

  距离吐蕃国都百余里,有山,国人称之为清凉山,山高林密,夏天气候宜人,宛如暮春。

  山里有一座寺庙,依着山名叫清凉寺,是国内佛寺之首。平日里寺庙极少对游客、香客开放,享皇家供奉。

  清晨,寺庙的四周飘着淡白色的雾,如天上的白云,加上寺庙的清幽古意,愈发使人如临仙境,一声声悠扬悦耳的钟声穿过佛堂、塔林,传入山林,林中的鸟儿被钟声唤醒,开始互相问候,梳理羽毛。

  大殿内,僧众盘坐在蒲团上诵经,伴着木鱼的敲击声,使人烦恼、燥意尽去。今日僧众无一人缺席早课,因为早课过后,讲经堂首座枯念大师要做每月一次的开坛讲经,何况今日枯念大师要将的又是《楞严经》。

  大师佛法高深,每次讲经,寺庙外山鸟群至,走兽倾耳相闻,传言大师讲经时更是有佛光透体而出,吐蕃国皇帝陛下更是每年必要来寺庙三次,每次数日听大师讲经说法。

  今日要将的《楞严经》更是佛法中的重中之重,佛曾经说过,每次讲经,讲经之人与受众必沐浴斋戒。这部经是佛的塔庙、佛的舍利、佛的真身,有楞严经的地方就是正发住世,一旦楞严经没有了,便是末法时代的来临。

  众僧做完早课后静坐殿中,等候枯念大师前来……

  给读者的话:

  求下收藏、推荐票啊!同志们~~~请多多支持,鼓励!!!<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