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凉山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传说太古年间天地不分,整个宇宙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东南西北。

  届时,天地间孕育出一大能者,名曰盘古。盘古大能在天地里面孕育整整一万八千年。

  某天,当盘古睁开眼睛,只觉得黑糊糊的一片,浑身酷热难当,简直透不过气来。他想站起来,但天地紧紧地包裹着他的身体,连舒展一下手脚都办不到。

  盘古发起怒来,抓起一把与生俱来的大斧,用力一挥,只听得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天地骤然破裂,其中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

  为防止天地再次合拢,盘古大能显起神通,一日九变。每天增高一丈,天也随之升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又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这时已经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身子足足有九万里之长。就这样不知道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稳地固,大道衍生。

  由此可见天地之大!

  传说究竟只是传说,具体无从考证。

  但不可否认,天河十二州,绝对是一碧千里,无边无际。

  古籍有云:董世,字初平,徐州人也,祥性至孝。早逝母,父继病重。闻得扶桑现有仙迹,率即行,问药。此去一行半年有余,药无影,得一仙府。入府然出关,铸成大道,不同往日语。更名广元子,三日未到,已达徐州。

  这本是孝义典故,但从另一面不难看出十二州的宽广与阔越,更加暗示了修行之人与凡夫俗子廖以千里的不同。

  清音寺跟紫阳宫同在定安,但却如同天壑相隔千里之遥,仅凭脚力一来一回约需三天。

  大洲到底有多大,没人晓得。

  “呼!”

  少年眺望远处重重地吸了口气,从清音寺一路走来倒也平安无事。

  “再翻过前面一座山,便可稍作歇息一番。”

  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宛如几笔淡墨,抹在湛蓝色的天边。

  “一个小和尚,背个小行囊。离开这地方,看我把山上。小和尚,个虽小,可他信心却不少,你问勇气哪里来,万物生长红尘找。……”

  杨子环吟着歌谣,迈着步,一步接一步。

  时光飞逝,光阴流转,不知觉间已是黄昏。

  临近大山,道路愈加崎岖不堪。

  “呼哧!”

  “呼哧!呼哧!”

  杨子环不断喘着粗气,面容通红,汗流洽衣。汗珠滴滴掉落,发出清脆的着地声。衣裳早已浸湿一片,可他却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似得。

  少年志,志在千里。

  少年心,心存四方。

  “不近其山,不知其壮阔也!”

  露出云层的群山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悬浮着。大山前方立有一碑,其上写着两个艳红的大字:凉山。

  周围的大山山浪峰涛,层层叠叠。宛如一幅五颜六色的水墨花卷,矗立在碑文后方。

  凉山黑苍苍的无边无沿,刀削斧砍般的崖头顶天立地。

  两岸的山直起直落,高得令人头晕目眩。晚霞初乍,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余光横照。

  此道难,难于上青天!

  用这句话来形容杨子环此时的状况实在合适不过。

  凉山的磅礴雄伟也就注定了它的不甘平庸!

  山中的道路多为石块与泥土混合而成,出奇的难行。千沟万壑,斗折蛇行。越往上越坎坷,越往上越险峻。

  “咔嚓!”

  “轰隆隆!”

  “啪嗒!啪嗒!”

  霎时间,天际传来让人心惊胆颤的雷鸣声。

  欲压苍穹!

  随着这阵响声,尘土散天弥漫,树叶随风飞舞。

  突然,天,一下子便黑乌乌地压下来了。整个天空,都是惊雷的响声,震得入耳发麻。锯齿形的电光,不时地冲撞天空击打山峰。

  转眼之间,三滴一大碗的雨点开始倾泻,敲打着凉山,敲打着幽谷,敲打着杨子环……。

  “唔!”

  “真是天不逢时。”

  杨子环嘟了嘟嘴,但其步伐却是未曾停下。

  冒着风,迎着雨。

  任它风雨再大,始终不扰真我步伐。

  山中道路本就陡峭十分,而今大雨倾盆来袭,一时之间没有丝毫停歇之意,整个山林瞬间变得泥泞不堪。

  如此一来,更是雪上加霜。

  “噗通!”

  杨子环应声倒地。

  山路经过雨水的冲刷不光变得泥泞,且甚是湿滑。

  “嘶!”

  杨子环缓缓地从山路上爬了起来,不觉倒吸一口气。

  手掌被一抹艳红渲染,覆体之衣被路面磨出两个大洞,两只膝盖也空荡荡地暴露在外,疼的他呲牙咧嘴。

  杨子环俯首若有所思。

  继而眼前一亮,似乎想到了些什么。

  大山之中,一名小和尚在山路与丛林间不断?<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